消费模式重构

搜索文档
中国消费市场动能分析与复苏路径
金融时报· 2025-07-14 14:11
扩大内需的战略意义 - 扩大内需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1] - 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7%,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44.5%,显著高于外需14%的贡献率[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024年带动新能源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超1.3万亿元,2025年扩围至手机、平板等品类预计进一步刺激消费[3] 消费对经济转型的长期价值 - 国内消费比重扩大可增强经济韧性,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抵御全球经济危机等冲击[4] - 消费市场升级推动企业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4] - 新能源汽车产业2023年销量增长35.5%,带动电池、电机、充电桩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11] 消费动能减弱的驱动因素 - 居民消费放缓主因预期转变和财务状况变化,家庭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从2015年38%升至2024年60%[5][6] - 消费模式向服务消费转型,2024年国内旅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增17.1%,实物商品零售额仅增3.2%[7] - 房贷压力导致家庭主动缩减可选消费,修复资产负债表成为理性选择[7] 新消费增长点的潜力 - 新能源汽车、银发经济、国货品牌构成新增长极,新能源行业未来2-3年GDP占比每年或提升超1个百分点[11] - 银发经济覆盖养老、医疗、旅游等多元需求,国货品牌在服装、美妆等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扩大[12] - 乐观预测显示新能源行业增速可抵消房地产产业链每年1个百分点的下滑缺口[11] 政策协同发力的实施路径 - 短期促销政策如消费券使2025年前四月家电销售额同比增24%-25%,汽车销量增12%[8] - 制度改革重点包括减少加班(2024年周均工时48.7小时)、降低社保缴费(当前37%高于OECD均值26%)、推进户籍改革[8][9][10] - 财政政策需向育儿、教育、医疗等领域倾斜,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