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地科学
搜索文档
四川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成果丰硕
中国发展网· 2025-09-26 17:36
四川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战略 - 四川省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举措,系统谋划并强力推进落地 [3] - 省政府出台“科创10条”政策,以“一事一议”方式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提供真金白银激励科研人员 [3] - 全省正加快打造先进核能、天文观测、深地科学、生物医药等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并已产出系列重大原创性成果 [3] 成都国际前沿核聚变研究集群 - 在磁约束方面,建成我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托卡马克装置“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 [3] - 在惯性约束方面,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将实验验证世界首创的Z箍缩+局部点火聚变靶技术 [3] - 四川是全国唯一集聚磁约束、惯性约束全路径核聚变研究主流路线的省份,中国环流器系列装置屡创运行纪录,电子离子突破“双亿度”,标志核聚变研究挺进燃烧实验 [4] 甘孜世界海拔最高天文观测集群 - 在稻城海拔4000米以上高高原地区,建设多项科学指标居世界第一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全球最大综合孔径的圆环阵射电望远镜等天文观测设施 [5] - 该集群运用射电、红外、光学、紫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多种手段,覆盖从宇宙线观测到对日、对月观测等多对象 [5] -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发现人类迄今为止最高能量光子、最亮伽马射线暴,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多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十大科技新闻 [5] 凉山全球最深深地科学设施集群 - 在锦屏山地下2400米处建设世界最深、可用空间最大、综合条件最好的锦屏深地实验室 [6] - 实验室已集聚清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10余个科研团队,形成粒子物理、宇宙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开放共享实验平台 [6] - 取得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国际领先的轻暗物质—电子相互作用直接探测结果等多项重大前沿科学成果 [6] 成都全国链条最全生物医药创新集群 - 以转化医学研究设施为牵引,集聚建设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7] - 形成从生物医药领域基础研究到中试验证到临床应用的完整创新链产业链,拥有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全牌照” [7] - 成功研发肿瘤mRNA疫苗、骨骼肌松弛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佳泰莱)等多种创新药物 [7] 未来发展规划 - 下一步将加快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提升运行效能,支持设施沿链布局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7] - 大力促进设施开放共享和“沿途下蛋”,继续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四川 [7] - 面向产业重大需求再布局一批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发挥其在汇聚创新资源、吸引全球人才、产出原创成果、支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7]
全省完成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达128家
四川日报· 2025-07-06 09:19
实验室优化重整 - 四川省完成121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 目前全省共有128家省重点实验室 其中7家为在人工智能、深地科学、文化科技融合等新兴领域新建[1] - 优化重整方式包括资源整合(如两个川茶实验室合并)、研究方向调整(如脑成像实验室转向脑机接口)、依托单位调整(如固态发酵实验室新增高校合作)[2] - 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始建于2003年 与国家实验室等共同构成四川特色科研体系 截至2023年原有137家 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1] 管理机制改革 - 科技厅将统筹实验室管理 制定政策制度 规划布局方向 并建立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3] - 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协调解决运行问题 落实政策经费支持 依托单位需保障人才、资金和场地等资源[3] - 各实验室需制定3年科研攻关清单 明确创新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目标 推动能级提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