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学习规划器
icon
搜索文档
头部Robotaxi公司近况跟踪(技术方向)
2025-06-04 09:5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小马智行、百度萝卜快跑、文远知行、滴滴、Waymo、AutoX、理想汽车、特斯拉 - 行业:自动驾驶、Robotaxi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小马智行相关 - **技术方案**:采用模块化与端到端相结合的自动驾驶方案,感知模块用Transformer架构如Bevformer融合多传感器数据,规划控制模块由规则逻辑向模型输出过渡;内部有两套数据处理方案,模块化依赖真实数据,端到端结合大量仿真数据;采用前融合与后融合结合架构,用三个Orin X芯片分别负责雷达输入和场景理解、无雷达输入的感知处理、预测和规划算法[1][11]。 - **成本构成**:第七代Robotaxi成本30万元,车辆本身约十几万元,智能驾驶硬件约二十几万元,含激光雷达、摄像头和Orin X芯片等[1][10]。 - **投放计划**:2025年底投放100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集中在北京、广州和深圳;到2027年底或2028年底实现公司层面盈亏平衡可能需超10万辆车[1][15][17]。 - **运营情况**:日均接单量约15单每车,每单平均价格二十几元,有1000多辆车时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人车比达1:20[3][15][16][17]。 行业相关 - **算法框架演化**:自动驾驶L4公司底层算法框架最初模块化,后加入强化学习和世界模型等先进方法,目前主干算法仍基于模块化,但某些场景会切换新方案;传统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都在从CNN架构向大模型参数转变,自动驾驶公司因积累多需更长时间,目前两套方案并行[2][4]。 - **深度学习规划器使用**:不是在OpenAI推出后才开始使用深度学习规划器,感知和预测早用基于模型方法,规控部分2022年起有上车应用,目前逐步增加,未来会逐渐替换为深度学习方法[4]。 - **端到端解决方案进展**:自动驾驶领域大规模端到端解决方案未完全大规模化,理想汽车将ARM大模型应用于实际车辆,但L4级大规模应用不多,仍处探索阶段[5]。 - **特斯拉方案**:采用端到端解决方案,用一个感知模型处理感知和控制,即感知端到端算法,大语言模型未广泛应用于车辆系统[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上一代自动驾驶车辆用Gemini MINI芯片,属X86架构,非车规级芯片[14]。 - 自动驾驶系统硬件卡片分布:第一张负责雷达输入和场景理解模型;第二张无雷达输入,含场景理解和红绿灯模型及online map模型;第三张处理预测和规划控制算法,激光雷达放第三张卡,感知类模型实时性要求高[12]。 - 目前自动驾驶系统算力吃紧,2024年优化Orin架构仍不足,暂无更换芯片明确计划[13]。 - 行业内小马智行拿运营许可牌照速度优于百度,美国Waymo落地多且突出,国内小马智行、百度萝卜快跑和文远知行领先,滴滴等相对落后,AutoX已退出市场[17]。 - 目前各家公司用模块化方法落地,未全面应用端到端处理,内部测试某些情况下端到端模型已优于模块化模型,未来可能转向端到端处理[19]。 - 技术层面基本成熟达安全运营下限,但商业化推广有障碍,需探讨商业化落地问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