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农林业
icon
搜索文档
我在巴西“森林”种香蕉
虎嗅· 2025-08-27 20:04
混农林业系统模式 - 采用高密度、多作物混合种植模式,实现生态环保与食物丰产的双重目标 [2][6] - 系统内香蕉作为关键作物,为可可、咖啡等提供树荫,修剪后的叶片和树干可覆盖土壤,抑制杂草并维持湿度 [10] - 搭配姜黄(驱虫)、芋头(保温保湿)及墨西哥太阳花(绿肥)等辅助作物,形成协同生态 [10] 农场改造与生态恢复 - 农场主Louis耗时16年将单一种植香蕉园改造为混农林业系统,位于巴西巴拉那州大西洋雨林边缘 [3] - 系统恢复雨林生态多样性,吸引鸟类、绒猴、蜜蜂等生物协助授粉、驱虫和增肥 [13] - 区域内可见百年大树及热带植被,形成复杂生态环境 [8][9] 香蕉种植与管理技术 - 香蕉为草本植物,假茎由多层叶片构成,果实收获后需砍倒整株作为绿肥 [18] - 砍伐时需控制方向防止砸伤周边作物,切口呈碗形以防虫害 [19][23][26] - 疏苗时保留每代最强健植株("祖父""爸爸""儿子"),确保养分分配最优 [30] 香蕉品种与用途 - 农场种植约20个香蕉品种,包括金蕉(短小香甜)、银蕉(酸香丰富)、苹果蕉等 [40] - 大蕉(Banana da Terra)在非洲和巴西作为主食,需烹饪食用,长度可达小臂规模 [41] - 全球香蕉品种超1000种,通过杂交培育的种植香蕉供养约5亿人口 [41][42] 作物加工与价值延伸 - 香蕉可制成香蕉蜜(banamel)、果糕、果干及果酒等加工产品,延长储存周期 [41] - 系统同时产出咖啡、可可、牛油果、木瓜等作物,实现多元化食物供给 [39] 生态农业实践扩展 - 经验从巴西延伸至中国云南,计划开展生态农业、环保建筑及自然传播项目 [43] - 系统强调劳动者作为生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与互动实现可持续管理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