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监测
搜索文档
风云气象卫星再添“新成员” 有何亮点?一文了解全球防灾减灾中的中国智慧!
央视网· 2025-09-27 11:17
发射任务与卫星概况 - 2024年9月27日3点28分,公司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6次飞行 [1] - 风云三号08星是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家族的第8颗卫星,入轨后称为H星,将接替风云三号D星在轨业务 [2] - 风云三号H星搭载了大气探测、温室气体监测等各类载荷共9台,配置和性能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2] 技术能力与性能提升 - 全新研制的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可实现对全球范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高精度监测,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2] - 该卫星是国内首个幅宽达100公里的国产卫星,其精度较在轨的四个国际碳卫星更高,可将人为碳排放和自然碳交换的反演数据格点精度提升至一公里 [4] - 卫星搭载全新升级的广角极光成像仪和电离层光度计,可在远紫外辐射波段实现对地球极光和电离层气辉的近实时监测,提升对空间天气态势的感知水平 [7][9] - 卫星入轨稳定工作后,将延续全球大气垂直探测和全球成像类业务,并集中提升温室气体探测能力及空间天气预报(包括磁暴预报)能力 [13] 产品与服务应用 - 风云三号H星运行后可提供云辐射类、大气参数类、空间天气类和应用支撑类等6大类70个产品,保障气象领域核心业务,提升各类天气预测预报能力 [11] - 随着卫星家族壮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的能力 [6] - 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为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卫星数据服务,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综合观测系统的重要支柱 [17] - 风云三号H星将为国际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工作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和数据技术支撑 [19] 卫星组网与体系布局 - 从上世纪80年代首颗风云气象卫星发射以来,公司已成功发射22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在轨9颗,构成包含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极地轨道和倾斜轨道的卫星组网观测体系 [14] - 风云三号H星是极轨气象卫星“下午星”家族的新成员,极轨气象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为90度,双星(上午星和下午星)组网观测可获取时空均匀分布的探测资料 [14] - 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分3个批次建设8颗卫星,第3批卫星按晨昏、上午、下午三颗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和一颗倾斜轨道降水测量卫星布局,目前D星、E星、F星与G星已实现组网,形成四个轨道联动观测的完善业务综合观测体系 [16]
《仪咖说》预告:深入探讨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仪器信息网· 2025-09-20 11:58
温室气体监测政策与规划 - 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3] - 国家出台《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等多项政策 首批15个省区35个试点启动碳达峰建设 [3] - 中国气象局计划将120个高精度温室气体站纳入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 覆盖地市级以上城市和代表性区域 [3] 行业活动与专家参与 - 仪器信息网于2025年9月23日举办温室气体监测主题直播 聚焦技术原理、应用实践与市场前景 [2][4] - 邀请中国气象局探测中心研究员刘立新、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付华轩及设备公司总经理杨龙作为嘉宾 [5][6][10] 技术发展与市场议题 - 直播议题涵盖国家碳监测网络建设进展、不同场景仪器需求及国产仪器技术挑战 [11] - 重点讨论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市场需求特征和发展前景 从试点到常态化运营的时间框架 [11] - 活动旨在为从业者提供技术落地新思路 覆盖监测机构与仪器厂商视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