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央国企红利资产

搜索文档
港股上市央国企动态系列报告之3:关税冲突再次升级,关注港股央国企红利资产配置价值
招商证券· 2025-10-12 17:05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在中美关税冲突再次升级的背景下,港股央国企红利资产因其波动小、稳定性强、股息率高等特点,具备显著的长期配置价值和防御属性 [1][3] 港股央国企红利资产现状 - 2025年10月10日,美国宣布拟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额外100%关税,关税冲突再次升级 [1][3] -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绝对收益资金存在配置需求,以高分红、低负债、持续现金流为特点的红利资产是底仓核心品种之一 [7] - 2024年港股上市公司分红总额为1.38万亿港元,股利支付率和股息率分别为39.10%和4.00%,其中国企分红金额占比约46%,平均股息率达6.60% [8][9] - 近两年以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收益率分别为51.35%、31.15%和49.09% [3][9] - 在2025年4月2日至8月31日的市场冲击期,红利资产表现稳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区间收益率分别为16.72%、9.27%和14.86% [3][11] - 2025年以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年内最大回撤分别为-13.69%、-12.96%和-14.57%,显著小于恒生指数的-19.95%和恒生科技的-27.91% [11] - 截至2025年10月10日,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最近12个月股息率分别为6.07%和5.98%,相较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领先4.22和4.14个百分点 [3][25] - 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股息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比值(定义为相对"吸引力")在2025年10月10日为3.29,较2023年10月初的2.57提升了0.72 [3][27] 估值与交易活跃度 - 截至2025年10月10日,恒生中国央企指数、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PE(TTM)分别为7.55倍、8.67倍和6.80倍,远低于恒生指数的11.95倍 [19] - 上述三大红利指数的PB(LF)分别为0.69倍、0.83倍和0.60倍,低于其他主要指数 [19] - 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与港股大盘的PE(TTM)比值的历史分位数位于2.9%,相对估值水平几乎处于两年内最低位置 [3][19] - 近四周,港股全体上市公司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202.0亿港元,其中国资央企南向资金净流入15.21亿港元 [63] - 从行业看,原材料业国资央企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居首,达37.17亿港元;电讯业净流出额最大,为29.81亿港元 [63] 市场表现与股东回报 - 截至2025年10月10日,港股上市国资央企总市值为13.5万亿港元,占港股整体比重17% [35] - 近一年表现最优的指数为国企指数,上涨30.5%,相对同期恒生指数高出3.1个百分点 [35] - 在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国资央企中,近一年哈尔滨电气涨幅居前,达421.6% [35] - 港股国资央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4%、5.4%和3.6%,均高于港股整体上市公司 [65] - 能源业国资央企的股息率最高,市值加权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6%和5.9% [65] - 多家港股国资央企近三年持续分红且股息率高于4%,例如中远海控股息率为14.8%,东方海外国际为12.9%,中国海洋石油为7.4% [73] AH股价格对比 - 截至2025年10月10日,A+H上市的国资央企AH股价格溢价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6.1%、33.4%和49.5% [75] - 石化油服、凯盛新能等公司的AH溢价率位居前列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