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IPO回暖
icon
搜索文档
6天8家药企闯关港股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1:16
港股生物医药企业IPO潮 - 2024年10月26日至31日,6天内8家药企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形成递表密集期[4] - IPO回暖得益于港股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2024年10月后每日交易量攀升至几千亿港元,较此前增长数倍[4][5] - 二级市场股价上涨产生盈利效应,美联储降息推动资金从美元资产流向新兴市场,为港股注入流动性[4] 企业赛道布局与市场规模 - 肿瘤治疗是核心战场,新桥生物核心产品givastomig瞄准胃食管腺癌等实体瘤市场,该领域2024年全球一线治疗市场规模达151亿美元(不含大中华区及韩国),预计2034年增至223亿美元[7] - 麓鹏制药通过BeyondX口服药物化学平台布局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三款核心候选产品进入临床或新药申请阶段,2023年以来研发开支占经营总支出比重维持在82%以上[7] - 差异化赛道形成补充,礼邦制药专攻慢性肾脏病并发症,江西生物制药成为中国最大的人用破伤风抗毒素提供商,鼎泰药研是心血管代谢疾病非临床研究领域头部CRO[10] 企业财务状况分化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面临持续失血压力,新桥生物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达2.39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同比骤降63.9%,现金储备仅能支撑至2027年第二季度[8] - 麓鹏制药2023年净亏损1.59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3589.6万元净利润,但业绩波动大,所有候选药物均未商业化[8] - 已产生营收企业陷入规模与利润失衡,德镁医药2024年营收增长30.7%至6.175亿元,但净亏损从470万元激增至1.056亿元,扩大21倍,销售费用率高达62.9%[9] 供应链与客户结构风险 - 德镁医药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61.3%收入,第一大客户占比24%,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高达81.6%,曾因单一供应商断供导致核心产品收入降幅达58.3%[11] - 新桥生物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升至51.4%,且向由前董事控制的供应商采购临床服务,关联交易公允性存疑[11] 上市后估值与竞争压力 - 2024年港股出现中国中药、复宏汉霖等药企因估值偏低、流动性差选择私有化,市场对医药企业估值逻辑日趋严苛[13] - 新桥生物核心产品givastomig临床进度较竞争对手落后3~5年,II期试验启动延迟至2026年初,关键数据披露要到2027年下半年[13] - 传统药企需证明增长可持续性,江西生物制药产品结构相对单一,鼎泰药研面临同质化竞争压力[14]
今年以来港股IPO大幅回暖,前7个月募资额重回全球第一
环球网· 2025-08-14 14:20
香港资本市场IPO表现 - 2023年前七个月香港资本市场共录得53宗新股上市,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同比升幅超过六倍 [1] - 目前正在处理中的上市申请超过210宗 [1] 港股IPO市场回暖 - 2025年前7个月港股IPO募资额已超过去年全年,时隔四年重回全球第一 [3] - A股上市公司赴港寻求A+H双重上市热情高涨,已有超过100家A股公司计划直接或拆分赴港上市 [3] 联交所政策优化 - 香港联交所在8月1日就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刊发咨询总结,并就持续公众持股量的建议展开进一步咨询 [3] - 联交所致力于优化上市制度,提振港股市场活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 [3] 港股IPO回暖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市场资金结构变化、流动性改善和国际地缘关系重构与优质龙头企业供应等多重因素共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