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熊猫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明星大熊猫回国了,日本“熊猫之城”没了熊猫很头疼
虎嗅· 2025-07-01 11:30
熊猫经济影响 - 31年来大熊猫为白浜町带来约1256亿日元经济效益,占当地经济重要地位 [2] - 白浜町每年300万游客中有90万(30%)是专程来看熊猫的 [3] - JR白浜站前土产店40%商品为熊猫周边,熊猫离开后销售面临挑战 [2] 旅游业应对措施 - 冒险世界乐园用毛绒玩具替代真熊猫展示,但游客反馈消极 [3] - 酒店保留熊猫主题房,但缺乏真熊猫吸引力下降 [2] - 乐园计划推出北极熊和海豚等新动物明星,转型为海洋乐园 [4] 地方经济转型 - 白浜町政府规划在白良浜海滩举办钢琴比赛等新活动吸引游客 [4] - 计划8月在海滩建设"海滨小屋"并举办音乐节、美食节等活动 [4] - 参考神户王子动物园案例,挖掘本地其他旅游资源如海豚表演 [5] 产业连锁反应 - 大阪岸和田市竹林失去每年供应熊猫竹子的业务 [3] - 镇上商家考虑将熊猫饼干等商品替换为海洋主题产品 [2] - 熊猫主题酒店面临入住率下降风险 [2] 品牌重塑挑战 - 白浜町过度依赖熊猫IP导致品牌单一化,面临认知真空 [6] - 重新打造旅游IP需要长期积累,预计至少需要8-10年 [6] - 当地试图突出白沙滩、温泉和海鲜等替代卖点 [4] 未来发展展望 - 保留熊猫文化遗产同时开发新旅游亮点是长期策略 [7] - 不排除未来再次租借熊猫的可能性 [9] - 需要让原本90万熊猫游客转而关注当地其他旅游资源 [8]
聚焦IP与创新 “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展暨超级IP打造沙龙”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5-09 19:31
大熊猫经济产业链创新 - 沙龙汇聚政府、学界、企业等百余位代表,围绕大熊猫经济产业链创新、生态价值转化、IP商业化路径展开深度对话,为成都构建大熊猫经济产业生态圈注入新动能 [1] -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资深首席科学家张和民教授强调产业发展的前提是科学保护,呼吁保护与发展并举,建立可持续的、绿色的大熊猫生态圈 [4] -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工程师张黎明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以来,林下经济、自然研学、生态产品、文旅文创等成果蓬勃发展,大熊猫国家公园IP逐渐显现其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4] 大熊猫IP商业化路径 - 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周孟棋指出大熊猫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文化经济、和平经济的典型代表,通过生态文明、文化艺术连接世界、传递文明,实现多种文化和价值共生共赢 [4] - 央视网熊猫频道副总监郭亚南、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李艳围绕大熊猫的国际传播进行分享,通过直播、视频等形式让大熊猫成为国际"顶流、潮流",并创造出现象级传播 [5] -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文创中心执行主任石振弘探讨了从保育到消费的融合,分享基地在文化体验、多元文创产品打造方面的成效,并通过大熊猫IP运营及授权,形成科研与文创共生发展的良好态势 [5] 大熊猫IP跨界创新实践 - 熊猫工厂厂长胡玉路展示高仿真熊猫玩偶的制作工艺,采用非遗裘皮技艺与3D建模结合,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超5万只 [6] - 泡泡玛特集团公共事业部高级经理郭廷敬介绍其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合作推出的"熊猫热潮"系列盲盒 [6] - 四川绝匠文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科展示"熊猫+中医药"的创新案例,开发出"熊猫养生茶""熊猫艾灸盒",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6] - 熊猫邮局品牌负责人唐晓以百年品牌活化为核心,用"书信+手信"模式重塑品牌,打造熊猫主题文化生态 [6] 产业建圈强链专项行动 - 自2023年启动以来,成都市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建圈强链专项行动已覆盖28条重点产业链,吸引2000余家企业参与,促成15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7] - 熊猫经济50人论坛助力产业建圈强链项目通过"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伙伴、开拓新市场、搭建新平台"等六大路径,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