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当代的回响——欧美艺术家联展| 吉恩·卢克·福格斯(Jean-Luc Feugeas)
经济观察报· 2025-06-16 12:04
艺术家背景 - 吉恩·卢克·福格斯1969年出生于法国 兼具艺术家 数学家 乐队贝斯手多重身份 [1] - 创作核心围绕熵增研究 探索秩序与无序的数学关系 并延伸至音乐与绘画领域 [1] - 艺术风格融合数学严谨性 音乐浪漫性 绘画自由性 形成独特跨学科表达 [1] 艺术创作特征 - 作品通过线条变化呈现细胞增殖般的复杂结构 兼具数学精确性与视觉模糊性 [1] - 创作媒介包含画布丙烯与街头壁画 尺寸跨度从135x100cm至210x100cm不等 [2] - 2023年代表作包括《隐空间》《投影》《野蛮时代》等大型丙烯绘画 [2] 展览信息 - 2025年6月1日至30日在北京国贸商城举办个展 展出全球壁画作品 [2] - 展览场地为南区地下一层SB125空间 由蛙人艺术提供影像支持 [2]
当代的回响——欧美艺术家联展(一)
经济观察报· 2025-06-04 16:04
展览概况 - 蛙人艺术成立21周年之际将于2025年6月5日在北京国贸商城举办《当代的回响——欧美艺术家联展》开幕式 [1] - 展览将展出15位欧美艺术家的近200件作品 规模为画廊历史上最大 [1] - 展期为2025年6月1日至6月30日 地点为北京国贸商城南区地下一层SB125 [1][8] - 画廊专注西方经典艺术21年 致力于挖掘被主流叙事遮蔽的艺术价值 [1] 参展艺术家 道格·海德(DOUG HYDE) - 1972年出生于英国 2002年开始艺术创作 2005年获评"英国年度最畅销艺术家" [2] - 作品被英格兰国家队教练 高尔夫选手 影星等名人收藏 为世界杯 奥运会创作纪念作品 [2] - 创作风格融合波普艺术 以圆脑袋漫画造型为标志 素材源于日常生活场景 [2] 古斯塔沃·诺沃亚(GUSTAVO NOVOA) - 1941年生于智利 作品风格融合卢梭和马格利特特点 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 [3][4] - 创作以野兽 几何图形为特色 被老布什总统 查尔斯王子 华伦天奴等名流收藏 [5] - 代表作品包括《Tiger's Court》《Virtual Paradise》等 尺寸从30×41cm至92×122cm不等 [6] 吉恩·卢克·福格斯(Jean-Luc Feugeas) - 1969年生于法国 兼具艺术家 数学家和音乐家身份 作品受熵增理论影响 [6][7] - 创作探索秩序与无序的关系 代表作为《隐空间》《投影》等 最大尺寸达200×200cm [8] - 作品在数学严谨性与艺术表现力之间寻找平衡 融合线条 细胞等元素 [7] 作品信息 - 道格·海德作品以丝网版画和冷凝瓷为主 尺寸涵盖12×20cm至81×61cm 限量版数49-395版 [3] - 古斯塔沃·诺沃亚作品均为布面丙烯 创作于2022年 尺寸范围30×41cm至92×122cm [6] - 吉恩·卢克·福格斯作品均为布面丙烯 创作于2023年 最大尺寸达210×100cm [8]
意识在哪儿?
36氪· 2025-05-06 12:04
玻尔兹曼大脑理论 - 核心观点:宇宙熵的随机涨落可能偶然形成拥有完整记忆与自我意识的孤立大脑,而非演化出复杂低熵宇宙 [1][2] - 概率比较:直接产生孤立大脑的概率远高于演化出有序宇宙的概率,因后者需克服巨大熵增 [2][3] - 推论:人类可能是短暂存在的玻尔兹曼大脑,记忆与感知皆为随机涨落的虚幻产物 [5][6] 意识与物理哲学 - 随机性挑战:玻尔兹曼大脑暗示意识为随机涨落的偶然现象,缺乏物理根基 [8][9] - 决定论对比:拉普拉斯妖模型认为意识完全由物理定律预先决定,否定自由意志 [13][15] - 共同困境:随机性与决定论均消解自由意志,意识在两种框架下均无自主性 [15][16] 秩序涌现与进化视角 - 热力学基础:玻尔兹曼与达尔文理论结合,提出生命通过争夺负熵维持有序结构 [19][20] - 意识定位:意识可能是进化中为高效利用负熵而涌现的精密功能 [21][22] - 宇宙意义:意识或为宇宙自我观测与意义赋予的载体,超越随机与决定的二元对立 [22][25] 人工智能的启示 - 玻尔兹曼机:辛顿受统计物理启发设计随机神经网络,模拟从无序到有序的学习过程 [28][31] - 工程实践:玻尔兹曼机通过数据驱动迭代收敛,为意识研究提供可操作模型 [32][38] - 理论对比:玻尔兹曼机体现渐进式结构积累,与玻尔兹曼大脑的"一次性奇迹"形成反差 [36][37] 意识研究的多元理论 - 认知科学:霍夫施塔特"奇异回环"理论视意识为自指性信息系统的动态属性 [42] - 计算主义:图灵派将意识等同于算法过程,支持强AI可能性 [42] - 整合信息理论:托诺尼用Φ值量化意识强度,关联系统内部因果结构 [44][45] 意识的本体论探讨 - 功能主义:丹尼特将意识类比为大脑的"用户界面",屏蔽底层复杂性以简化决策 [49][51] - 存在形式:意识或为神经网络动态模式的功能性表征,非独立于物理过程 [51][52] - 终极意义:意识能力本身即宇宙奇迹,体现为感知、连接与创造意义的主观体验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