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现实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走进毕加索与达利的艺术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9 13:17
西班牙近现代艺术展 - 展览汇集西班牙23位艺术家的75件经典作品,涵盖雕塑、油画、陶瓷、混合媒介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1] - 展览以"西班牙近现代艺术"为主题,通过4个单元系统呈现西班牙艺术的演变脉络与时代精神 [1] - 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西班牙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转折点,毕加索、达利等艺术家打破传统框架,深刻影响现代艺术发展方向 [1] 毕加索作品展示 - 毕加索油画《蓝眼睛的女人》是展览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描绘其恋人玛丽·德雷莎,运用印象派技法并融入丰富情感 [2] - 毕加索陶瓷作品《严巴布》采用雕刻和手工绘制技法,展现其晚年对陶瓷艺术的探索成果 [2][3] 达利作品展示 - 达利作品《长颈鹿维纳斯》以古希腊雕塑为灵感,将维纳斯与长颈鹿结合,融入"抽屉"象征符号,展现超现实主义风格 [4] 展览特色与活动 - 展览通过新媒体、艺术装置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4] - 作为山西博物院2025年重点引进的国际艺术大展,将持续至10月8日 [4] - 展览期间将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教育活动,走进校园、社区等公共空间 [4]
王璞|先锋革命之梦:《超现实主义宣言》一百年
新浪财经· 2025-06-09 11:49
超现实主义百年纪念展 - 蓬皮杜中心举办"超现实主义 首先和永远"特展 纪念《超现实主义宣言》发表100周年 展览设计为13个主题的迷宫式空间 致敬1938年超现实主义大展的梦境理念 [1][3][9] - 展览入口复刻巴黎蒙马特"地狱歌舞厅"的利维坦怪兽血盆大口 象征梦与现实的交界 核心展品包括布勒东《宣言》手稿及初版本 辅以曼·雷伊 马克斯·恩斯特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 [13][15][21] - 特别设置"缝纫机与雨伞"展区 呈现洛特雷阿蒙诗句的视觉转化 强调超现实主义"偶然相遇"的创作语法 展出恩斯特《女人·100只头颅》等拼贴系列 [28][29] 超现实主义运动历史脉络 - 1924年布勒东发表《宣言》定义超现实主义为"纯粹精神无意识活动" 其后续多篇宣言文本与政治立场声明 形成先锋派特有的"革命诗歌"文类 [17][22][23] - 运动起源于一战后的精神创伤 南特神经病院经历与雅克·瓦谢的反战思想构成前史 二战期间布勒东流亡美洲 推动超现实主义全球化传播 [31][34][37] - 与马克思主义存在深刻互动 1924年创刊《超现实主义革命》 1935年提出"改造世界"与"改变生活"并重的革命纲领 形成美学实验与政治实践的双重先锋性 [24][25][26] 超现实主义的文化影响 - 直接启发本雅明《拱廊街计划》 阿拉贡《巴黎农民》的都市神话学成为研究模板 其空间感知理论持续影响当代艺术策展理念 [12][13][27]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被转化为创作方法论 但弗洛伊德本人拒绝认可 布勒东仍坚持"必须做梦"的列宁式宣言 将无意识解放等同于政治解放 [42][44][45] - 2024年七星文库推出《超现实主义诸宣言》限量纪念版 学术界重新评估其"未完成性" 展览标题"首先和永远"暗示运动仍具当代生命力 [3][7][50]
当代的回响——欧美艺术家联展(一)
经济观察报· 2025-06-04 16:04
展览概况 - 蛙人艺术成立21周年之际将于2025年6月5日在北京国贸商城举办《当代的回响——欧美艺术家联展》开幕式 [1] - 展览将展出15位欧美艺术家的近200件作品 规模为画廊历史上最大 [1] - 展期为2025年6月1日至6月30日 地点为北京国贸商城南区地下一层SB125 [1][8] - 画廊专注西方经典艺术21年 致力于挖掘被主流叙事遮蔽的艺术价值 [1] 参展艺术家 道格·海德(DOUG HYDE) - 1972年出生于英国 2002年开始艺术创作 2005年获评"英国年度最畅销艺术家" [2] - 作品被英格兰国家队教练 高尔夫选手 影星等名人收藏 为世界杯 奥运会创作纪念作品 [2] - 创作风格融合波普艺术 以圆脑袋漫画造型为标志 素材源于日常生活场景 [2] 古斯塔沃·诺沃亚(GUSTAVO NOVOA) - 1941年生于智利 作品风格融合卢梭和马格利特特点 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 [3][4] - 创作以野兽 几何图形为特色 被老布什总统 查尔斯王子 华伦天奴等名流收藏 [5] - 代表作品包括《Tiger's Court》《Virtual Paradise》等 尺寸从30×41cm至92×122cm不等 [6] 吉恩·卢克·福格斯(Jean-Luc Feugeas) - 1969年生于法国 兼具艺术家 数学家和音乐家身份 作品受熵增理论影响 [6][7] - 创作探索秩序与无序的关系 代表作为《隐空间》《投影》等 最大尺寸达200×200cm [8] - 作品在数学严谨性与艺术表现力之间寻找平衡 融合线条 细胞等元素 [7] 作品信息 - 道格·海德作品以丝网版画和冷凝瓷为主 尺寸涵盖12×20cm至81×61cm 限量版数49-395版 [3] - 古斯塔沃·诺沃亚作品均为布面丙烯 创作于2022年 尺寸范围30×41cm至92×122cm [6] - 吉恩·卢克·福格斯作品均为布面丙烯 创作于2023年 最大尺寸达210×100cm [8]
《弗里达》:用撕裂生命绘就的艺术传奇
经济观察报· 2025-06-01 10:13
(原标题:《弗里达》:用撕裂生命绘就的艺术传奇) 《弗里达》( Frida ) 导演 : 朱丽 · 泰莫 类型 : 剧情 / 爱情 / 传记 语言 : 英语 / 法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 2002 赵昭/文 在电影的璀璨星空中,《弗里达》无疑是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明珠。这部由朱丽?泰莫执导,萨尔 玛?海耶克主演的传记电影,以其细腻的叙事、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呈现了墨西哥女画家 弗里达?卡罗传奇而跌宕的一生。 影片伊始,采用倒叙手法,将临终前的弗里达从家里花园被抬进卡车的场景展现出来。花园里奇幻绚丽 的景象,仿佛是弗里达玄幻一生的缩影,也暗示了她画作的独特基调。紧接着,通过相似动作的转场, 我们跟随弗里达的回忆,回到了 18 岁的时光。命运的齿轮在她和男友追上公交车的那一刻开始转动, 一场车祸无情地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18 岁的车祸让弗里达遭受重创,死里逃生的她从此与病痛相 伴。然而,命运的磨难并未将她打倒,反而成为了她艺术创作的源泉。在长达 18 个月的病床时光里, 绘画成为了她唯一的慰藉,也让她真正开始思考以卖画为生。她的画作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活力与激情, 那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抗 ...
这位与卓别林齐名的喜剧之神,用沉默把全世界逗笑
虎嗅· 2025-05-30 16:48
说起默片喜剧,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都是查理·卓别林。但回到20世纪前半叶,那个默片喜剧最伟大 的时代,卓别林的名字可能比哈罗德·劳埃德(代表作《安全至下》)更耀眼,可如果把他和巴斯特·基 顿放在一起,谁更伟大就是一个许久都不能有答案的争论了。 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也是巴斯特·基顿诞辰130周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公布的片单中有一个 单独的"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单元,将这位默片时代的喜剧之神重新推向银幕。影展精选的11部作 品,如《一周》《福尔摩斯二世》《将军号》等,不仅是对基顿诞辰周年的致敬,更是一次对电影本真 的回归——那些无需台词、仅凭肢体与场景便能穿透时空的幽默,至今仍在银幕上跳动如初。 创造"第一次的惊喜" 当《将军号》于1926年首映时,它收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并遭遇了票房滑铁卢,但基顿的桥段设计和 对"一次性"笑料的执着,让这部电影在经历了时间洗礼后,仍像初次放映时那样鲜活,并成为有史以来 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巴斯特·基顿的电影世界如同一场精密运转的机械芭蕾。每一个笑料、每一场特技都像是他亲手设计的 齿轮般严丝合缝,推动着下一幕惊喜的出现。他拒绝重复笑话,在他看来,喜剧的魔力在于"第 ...
毕加索、达利等23位西班牙艺术家真迹亮相山西博物院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09:51
毕加索、达利等23位西班牙艺术家真迹亮相山西博物院 5月30日,"毕加索、达利与超现实主义艺术——19世纪以来西班牙油画真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 展。图为毕加索创作的《蓝眼睛的女人》。周博浩 摄 毕加索真迹《蓝眼睛的女人》摆放在展览C位,这也是其首次来华。据介绍,《蓝眼睛的女人》描绘了 毕加索"缪斯女神"玛莉·德雷莎婉约静美的一面。毕加索当时所处的时代受战争影响,这也促使他在作 品中融入更多社会批判性。帽子在画中既是时尚元素,也被赋予身份隐喻,"戴帽子的女人"系列不仅是 艺术风格的实验场,更是其情感生活的镜像。 据山西博物院对外交流部主任杨芸介绍,本次展览通过艺术+新媒体+装置的呈现方式打造沉浸式艺术 体验空间,让民众在互动中感受超现实主义艺术魅力。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对色彩、线条与构图 的极致追求,更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了他们对社会、人性与梦境的多维思考。本次展览不仅是中西 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更是推动艺术普及与美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完) 中新社太原5月30日电 (记者 胡健)"毕加索、达利与超现实主义艺术——19世纪以来西班牙油画真迹 展"30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展览汇集西班牙毕加索、达利等23位艺术 ...
全球年度最贵艺术品的现实与幻象诗意辩证法
经济观察报· 2025-05-22 14:26
光之帝国 1954 油彩 画布 (原标题:全球年度最贵艺术品的现实与幻象诗意辩证法) 纽约时间2024年11月19日,比利时超现实主义大师雷尼·马格利特著名的《光之帝国》系列画作在佳士 得拍卖中,加上佣金,以1.21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77亿元)的价格售出,刷新雷尼·马格利特作品最 高价拍卖纪录的同时,问鼎2024年度最贵艺术品。 雷尼·马格利特的《光之帝国》(L'Empire des lumières)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史上最具标志性的系列作品 之一。自1948年至1960年代,艺术家共创作了17幅同名油画,以"昼夜并存"的悖论性场景挑战观者对现 实的认知。画面中,蔚蓝明亮的天空与黑夜笼罩的街道形成强烈对立,这种"不可能的并置"不仅成为马 格利特美学的核心符号,更因其哲学深度与市场价值,成为当代艺术研究的焦点。 《光之帝国》系列的诞生与艺术史事件紧密交织。1954年威尼斯双年展以"超现实主义之味"为主题,马 格利特展出的24幅作品引发轰动,其中《光之帝国》因尺幅庞大成为焦点。观众的热烈反响使艺术家陷 入窘境——他已承诺将画作售予三位藏家。最终,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以100万 ...
刘野:童话叙事下的孤独哲思与市场神话
经济观察报· 2025-05-13 15:03
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 - 作品融合东西方艺术史元素,构建充满矛盾与诗意的精神世界,视觉语言独特且具有超现实主义哲思 [1] - 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影响,尤其是超现实主义与荷兰风格派,如马格里特的矛盾图像组合启发对"表象与本质"的思考 [1][2] - 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影响其形式与平衡追求,通过三原色与几何分割重新定义抽象与具象边界 [2] - 回避直接政治表达,关注人性普遍性,探索孤独、欲望、记忆等永恒主题 [3] 视觉符号与作品特点 - 使用圆头孩童、米菲兔、玩具飞机等看似童趣的形象,实则承载深沉孤独感与复杂情感 [3] - 高饱和度色彩碰撞与空旷构图营造超现实氛围,如《齐白石认识蒙德里安》打破传统水墨意境 [4] - 嵌入艺术史经典符号形成跨时空对话,如《蒙德里安、迪克布鲁纳和我》调侃艺术史权威性 [5] 市场表现与拍卖数据 - 1996年《海的沉默》以16万港元成交,开启市场关注,2010年《齐白石知道蒙德里安》以2912万元刷新个人纪录 [5] - 2023年《金光大道》以5750万元成交,成为年度最贵当代艺术作品,同年17件上拍作品悉数成交,年度总成交额达2.68亿元 [5] - 香港市场占全球销售额75%,卓纳画廊代理推动国际影响力,作品被M+希克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5] 国际影响力与展览 - 个展遍布伦敦、柏林、纽约等地,2020年纽约卓纳画廊个展标志跻身国际一线艺术家行列 [6] - 作品被写入多部中国当代艺术史论著,成为超现实主义与跨文化研究典型案例 [6] 代表作品与尺寸 - 《早晨的蒙德里安》(2000年)布面丙烯180 x 180厘米 [4] - 《烟》(2001-2002年)布面丙烯178 x 356.5厘米 [5] - 《竹子和草的构图》(2007-2008年)布面丙烯300 x 220厘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