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

搜索文档
王璞|先锋革命之梦:《超现实主义宣言》一百年
新浪财经· 2025-06-09 11:49
超现实主义百年纪念展 - 蓬皮杜中心举办"超现实主义 首先和永远"特展 纪念《超现实主义宣言》发表100周年 展览设计为13个主题的迷宫式空间 致敬1938年超现实主义大展的梦境理念 [1][3][9] - 展览入口复刻巴黎蒙马特"地狱歌舞厅"的利维坦怪兽血盆大口 象征梦与现实的交界 核心展品包括布勒东《宣言》手稿及初版本 辅以曼·雷伊 马克斯·恩斯特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 [13][15][21] - 特别设置"缝纫机与雨伞"展区 呈现洛特雷阿蒙诗句的视觉转化 强调超现实主义"偶然相遇"的创作语法 展出恩斯特《女人·100只头颅》等拼贴系列 [28][29] 超现实主义运动历史脉络 - 1924年布勒东发表《宣言》定义超现实主义为"纯粹精神无意识活动" 其后续多篇宣言文本与政治立场声明 形成先锋派特有的"革命诗歌"文类 [17][22][23] - 运动起源于一战后的精神创伤 南特神经病院经历与雅克·瓦谢的反战思想构成前史 二战期间布勒东流亡美洲 推动超现实主义全球化传播 [31][34][37] - 与马克思主义存在深刻互动 1924年创刊《超现实主义革命》 1935年提出"改造世界"与"改变生活"并重的革命纲领 形成美学实验与政治实践的双重先锋性 [24][25][26] 超现实主义的文化影响 - 直接启发本雅明《拱廊街计划》 阿拉贡《巴黎农民》的都市神话学成为研究模板 其空间感知理论持续影响当代艺术策展理念 [12][13][27]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被转化为创作方法论 但弗洛伊德本人拒绝认可 布勒东仍坚持"必须做梦"的列宁式宣言 将无意识解放等同于政治解放 [42][44][45] - 2024年七星文库推出《超现实主义诸宣言》限量纪念版 学术界重新评估其"未完成性" 展览标题"首先和永远"暗示运动仍具当代生命力 [3][7][50]
当代的回响——欧美艺术家联展(一)
经济观察报· 2025-06-04 16:04
展览概况 - 蛙人艺术成立21周年之际将于2025年6月5日在北京国贸商城举办《当代的回响——欧美艺术家联展》开幕式 [1] - 展览将展出15位欧美艺术家的近200件作品 规模为画廊历史上最大 [1] - 展期为2025年6月1日至6月30日 地点为北京国贸商城南区地下一层SB125 [1][8] - 画廊专注西方经典艺术21年 致力于挖掘被主流叙事遮蔽的艺术价值 [1] 参展艺术家 道格·海德(DOUG HYDE) - 1972年出生于英国 2002年开始艺术创作 2005年获评"英国年度最畅销艺术家" [2] - 作品被英格兰国家队教练 高尔夫选手 影星等名人收藏 为世界杯 奥运会创作纪念作品 [2] - 创作风格融合波普艺术 以圆脑袋漫画造型为标志 素材源于日常生活场景 [2] 古斯塔沃·诺沃亚(GUSTAVO NOVOA) - 1941年生于智利 作品风格融合卢梭和马格利特特点 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 [3][4] - 创作以野兽 几何图形为特色 被老布什总统 查尔斯王子 华伦天奴等名流收藏 [5] - 代表作品包括《Tiger's Court》《Virtual Paradise》等 尺寸从30×41cm至92×122cm不等 [6] 吉恩·卢克·福格斯(Jean-Luc Feugeas) - 1969年生于法国 兼具艺术家 数学家和音乐家身份 作品受熵增理论影响 [6][7] - 创作探索秩序与无序的关系 代表作为《隐空间》《投影》等 最大尺寸达200×200cm [8] - 作品在数学严谨性与艺术表现力之间寻找平衡 融合线条 细胞等元素 [7] 作品信息 - 道格·海德作品以丝网版画和冷凝瓷为主 尺寸涵盖12×20cm至81×61cm 限量版数49-395版 [3] - 古斯塔沃·诺沃亚作品均为布面丙烯 创作于2022年 尺寸范围30×41cm至92×122cm [6] - 吉恩·卢克·福格斯作品均为布面丙烯 创作于2023年 最大尺寸达210×100cm [8]
《弗里达》:用撕裂生命绘就的艺术传奇
经济观察报· 2025-06-01 10:13
电影概述 - 电影《弗里达》由朱丽·泰莫执导,萨尔玛·海耶克主演,讲述了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的传奇一生 [1] - 影片类型为剧情、爱情、传记,语言包括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上映于2002年 [1] - 影片采用倒叙手法,从弗里达临终场景切入,通过回忆展现她18岁遭遇车祸后与病痛相伴的创作生涯 [2] 艺术风格与创作背景 - 导演朱丽·泰莫融合戏剧与电影手法,运用浓烈的墨西哥色彩和动画特效呈现弗里达画作 [3] - 影片视觉风格热烈奔放,体现弗里达的爱国精神和家庭价值观 [3] - 主演萨尔玛·海耶克精准演绎弗里达从少女到病痛折磨、情感挣扎的全阶段 [3] 弗里达艺术成就 - 弗里达·卡罗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之一,头像被印在墨西哥比索背面 [6] - 其作品被卢浮宫收藏,以个人经历和墨西哥文化为创作核心 [6] - 代表作《迪亚哥与我》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中以3490万美元成交(约2.2亿人民币),创拉丁美洲艺术家拍卖纪录 [11] 代表作品解析 - 《两个弗里达》(1939年):通过双重肖像展现离婚后的身份认知冲突,心脏血管相连象征情感纽带 [7] - 《戴荆棘项链和蜂鸟的自画像》(1940年):荆棘与蜂鸟隐喻痛苦与希望破灭,黑猫猴子增添神秘感 [8] - 《自画像与裁剪的头发》(1940年):短发男装造型表达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反抗 [9] - 《断裂的柱子》(1944年):断裂钢柱脊柱象征身体创伤,钉子与泪水呈现坚韧精神 [10] - 《受伤的鹿》(1946年):中箭鹿身象征生活多重伤害,反映内心脆弱 [12]
这位与卓别林齐名的喜剧之神,用沉默把全世界逗笑
虎嗅· 2025-05-30 16:48
巴斯特·基顿的艺术成就 - 被誉为默片时代的"喜剧之神",与查理·卓别林、哈罗德·劳埃德齐名但风格独树一帜,以"冷面笑匠"和精密机械式喜剧设计著称 [1][2] - 开创动作浪漫喜剧先河,坚持"第一次的惊喜"原则,拒绝重复笑话,所有特技均为原创且严丝合缝如机械芭蕾 [2][4] - 代表作《将军号》《福尔摩斯二世》《七次机会》等11部作品将在202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4K修复展映,纪念其诞辰130周年 [1][18] 电影技术创新 - 在《福尔摩斯二世》中首创"嵌套世界"蒙太奇,通过银幕边框裂开实现现实与梦境穿越,比法国新浪潮早40年探索"时间-影像"概念 [5] - 《将军号》火车坠桥特技耗资4.2万美元(现合50万人民币),仅用六周完成实拍,奥逊·威尔斯评价其"超越时间限制",成为影史经典镜头 [4][7] - 《七次机会》设计指数级增长的追逐戏——数百新娘如雪崩倾泻、滚石与人群夹击,开创宏大场面调度先例 [8] 行业影响与传承 - 直接影响成龙《A计划》钟楼坠落戏、雅克·塔蒂《玩乐时间》机械门喜剧、韦斯·安德森对称美学,王家卫坦言其时空叙事启发《花样年华》 [2][6] - 机械美学贯穿作品:火车作为肢体延伸(《将军号》)、废弃轮船变孤岛舞台(《航海家》),肢体与环境互动赋予荒诞生命力 [6][7] - 4K修复技术使其默片重现当代银幕,《航海家》锈迹细节、《船长二世》2吨重墙倒塌镜头得以高清还原,展现肉身特技的不可复制性 [18] 职业生涯转折 - 1920年代黄金期与阿巴克尔合作成立基顿制片厂,《将军号》等作品商业艺术双成功,1928年签约米高梅后丧失创作自由导致事业滑坡 [11][13] - 默片时代结束后转型困难,1933年被米高梅解雇,1940年代通过电视广告和巡演复苏,1954年作品经雷蒙德·罗豪尔重新发行重获关注 [14] - 1960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晚年参演贝克特实验短片《Film》,威尼斯电影节放映后获全场十分钟起立致敬 [15][16]
全球年度最贵艺术品的现实与幻象诗意辩证法
经济观察报· 2025-05-22 14:26
艺术品拍卖 - 雷尼·马格利特的《光之帝国》系列画作在佳士得拍卖中以1.21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77亿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作品最高价拍卖纪录,并成为2024年度最贵艺术品 [1] 作品背景与艺术价值 - 《光之帝国》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史上最具标志性的系列作品之一,创作于1948年至1960年代,共17幅同名油画,以"昼夜并存"的悖论性场景挑战现实认知 [2] - 画面中蔚蓝明亮的天空与黑夜笼罩的街道形成强烈对立,这种"不可能的并置"成为马格利特美学的核心符号,兼具哲学深度与市场价值 [2] - 1954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光之帝国》因尺幅庞大成为焦点,引发藏家争购,艺术家不得不追加创作以履行合约,凸显作品稀缺性 [4] 创作特点与市场表现 - 系列作品在构图细节上各具特色,尺寸从横幅到直幅变化,光线与水的表现手法逐渐精进,1954年版本集中体现了所有经典元素 [4] - 市场热度源于多重因素:私人藏家手中仅存少数版本,稀缺性推高价值;马格利特"哲学画家"的独特地位使其作品兼具学术与投资价值;超现实主义百年纪念引发文化回顾潮 [7] 文化影响 - 《光之帝国》对流行文化影响深远,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标志、Pink Floyd专辑封面、电影《驱魔人》的场景设计均受其启发 [7] - 披头士乐队的苹果商标源自马格利特对青苹果的符号化运用,印证其跨界影响力 [7]
刘野:童话叙事下的孤独哲思与市场神话
经济观察报· 2025-05-13 15:03
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 - 作品融合东西方艺术史元素,构建充满矛盾与诗意的精神世界,视觉语言独特且具有超现实主义哲思 [1] - 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影响,尤其是超现实主义与荷兰风格派,如马格里特的矛盾图像组合启发对"表象与本质"的思考 [1][2] - 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影响其形式与平衡追求,通过三原色与几何分割重新定义抽象与具象边界 [2] - 回避直接政治表达,关注人性普遍性,探索孤独、欲望、记忆等永恒主题 [3] 视觉符号与作品特点 - 使用圆头孩童、米菲兔、玩具飞机等看似童趣的形象,实则承载深沉孤独感与复杂情感 [3] - 高饱和度色彩碰撞与空旷构图营造超现实氛围,如《齐白石认识蒙德里安》打破传统水墨意境 [4] - 嵌入艺术史经典符号形成跨时空对话,如《蒙德里安、迪克布鲁纳和我》调侃艺术史权威性 [5] 市场表现与拍卖数据 - 1996年《海的沉默》以16万港元成交,开启市场关注,2010年《齐白石知道蒙德里安》以2912万元刷新个人纪录 [5] - 2023年《金光大道》以5750万元成交,成为年度最贵当代艺术作品,同年17件上拍作品悉数成交,年度总成交额达2.68亿元 [5] - 香港市场占全球销售额75%,卓纳画廊代理推动国际影响力,作品被M+希克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5] 国际影响力与展览 - 个展遍布伦敦、柏林、纽约等地,2020年纽约卓纳画廊个展标志跻身国际一线艺术家行列 [6] - 作品被写入多部中国当代艺术史论著,成为超现实主义与跨文化研究典型案例 [6] 代表作品与尺寸 - 《早晨的蒙德里安》(2000年)布面丙烯180 x 180厘米 [4] - 《烟》(2001-2002年)布面丙烯178 x 356.5厘米 [5] - 《竹子和草的构图》(2007-2008年)布面丙烯300 x 220厘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