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重构

搜索文档
外贸企业出海,别挤“一条船”
新华日报· 2025-06-10 07:35
供需情况与运价波动 - 美线海运需求激增导致"爆仓",日均订单量达以往3倍以上,运价从3月2000美元/40HC箱暴涨至7000美元(美东)和6000美元(美西)[2] - 北美航线运价指数5月同比上涨:美西10.8%、美东6.4%,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指数均值达1620.85点(+18.4%)[2] - 航运公司超订舱位至实际120%,"甩柜"现象频发导致货物延迟[3][4] 行业动态与运力调整 - 4月船公司削减美线运力转投欧非/东南亚航线,现需求回升但运力调回需10余天,形成供给缺口[4] - 加班船投入或缓解6月运价涨幅,但7-9月传统旺季压力持续[4][9] - 连云港港新增中远海运美加航线(月均2-3班),计划升级"连申快航"至900TEU船型[9] 企业应对策略 - 外贸企业优先保障美国订单,如江苏华腾24小时生产,6-8月排单已满(2000万元待发)[6][7] - FOB模式下工厂承担货柜费,采购方压价压力传导至供应链[5] - 低货值日用品(如纸巾)运费成本超过货值,倒逼运营模式调整[6] 物流创新与协同 - "苏申快航"加密班次对接上海洋山港,降低甩柜风险[8] - 区块链技术追踪集装箱状态、空箱置换协议等举措缓解箱源紧张[9] - 物流商共享运力资源,政府协同开通绿色通道加速通关[10] 区域经济与产业影响 - 美线成本高企倒逼江苏产业升级,建议转向新能源/高端装备领域[10] - 中欧班列成为替代物流选择,港口智能化升级需求凸显[10] - 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开拓潜力被强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