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产业一体化

搜索文档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明确产业发展“路线图”
科技日报· 2025-07-24 17:01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核心内容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9年)》正式印发 系统部署四大新兴产业方向及琴澳一体化布局 [1] - 规划提出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产业联动新模式 目标打造国际健康岛、活力岛、数字岛、财富岛 [1] 四大新兴产业系统布局 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 - 联动澳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和产学研示范基地 [3] - 构建特色微电子产业链 培育数字经济 前瞻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产业 [3] 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 - 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 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医药创新研发平台 [3] - 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 建设食品及保健品示范基地 发展"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标志产品 [3] 文旅会展商贸产业 - 高水平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岛 构建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3] - 打造国际影响力展会平台 支持机电电子消费产品展览等科创会展活动 [3] - 加快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建设 培育新型国际贸易中心 [3] 现代金融产业 - 加快引育各类金融机构 积极培育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 [4] - 推动跨境金融创新 有序拓展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促进资金自由便捷流动 [4] 琴澳产业一体化布局 文旅会展商贸协同 - 塑造琴澳特色文旅品牌 开发"团进团出"旅游新产品 [6] - 利用过境免签政策吸引外国旅客"一程多站"旅游 [6] - 开设旅游跨境大巴专线 探索跨境公交监管新模式 [6]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 加快建设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实施"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模式 [6] - 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现代化 共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医疗中心 [6] 特色金融产业 - 加强澳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提升跨境民生金融服务 [6] - 推动澳门金融机构参与合作区建设 强化两地金融监管合作 [6] 高新技术产业 - 构建"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模式 支持科技企业双城发展 [6] - 完善"科创在澳琴"生态圈 [6] 区域协同发展 - 构建"总部在澳门、研发在横琴、生产在珠海"产业合作模式 [7] - 建立澳珠海外联合招商机制 招引重大产业项目 [7] - 共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 参与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 [7]
横琴规划2029年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将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
第一财经· 2025-07-01 22:02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 - 合作区将重点推动"四新"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和澳资产业发展,目标到2029年"四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4年的59.4%提升至65%,澳资产业增加值从30.04亿元增至90亿元 [1][5][6] - 规划明确到2029年实现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电子围网系统和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健全,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体系高效运转 [1][5] 产业门类发展目标 - 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增加值从64.43亿元提升至115亿元 [6] - 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增加值从9.07亿元提升至70亿元 [6] - 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增加值从145.56亿元提升至165亿元 [6] - 现代金融产业增加值从100.85亿元提升至110亿元 [6]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0.72亿元提升至13亿元 [6] 琴澳产业一体化策略 - 空间布局上通过物流项目(如南光物流中心、澳门国际机场横琴前置货站)实现优势互补,支持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和跨境电商 [7] - 跨境金融领域推进人民币计价资产跨境转让、QFLP/QDLP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及EF账户建设 [9] - 文旅领域深化"一赛两地""一节两办"模式,联合举办特色文化活动 [10] 产业支持措施 - 发挥合作区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采用"子基金投资+重点项目直投"模式吸引社会资本 [11][12] - 设立粤澳联合投资基金、珠琴澳产业引导基金,加大专项债申报力度 [12] - 截至2024年底合作区"四新"企业实有31685家,增加值319.91亿元;澳资企业6681家,增加值30.04亿元 [12]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联动 - 横琴产业规划与澳门"1+4"策略(综合旅游休闲业+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文化体育)相呼应 [5] -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实践案例显示产业协同已起步 [8][10]
21对话|叶桂平:琴澳产业一体化更注重深度与广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8:21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核心内容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9年)》正式印发,明确未来五年产业发展路径,聚焦制度体系、要素流动、特色产业及琴澳一体化 [1] - 到2029年目标:澳资产业增加值达90亿元,"四新"产业占GDP比重约65%,电子围网系统及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全面建立 [1] - 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为核心监管模式,优化货物、资金、人员跨境流动机制,构建国际高标准营商环境 [1][3] 四大产业功能布局与协同效应 - 规划构建四大片区十一个产业功能组团,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精准对接澳门产业需求,吸引优质企业落地 [2] - 重点发展中医药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及会展商贸产业,采用"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模式加速中医药国际化 [3] - 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打破金融壁垒,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 未来产业与科技创新布局 - 前瞻培育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等六大未来产业,打造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增长极 [5] - 澳门依托中葡双语人才及国际网络,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协同创新体系 [5][6] - 探索设立国际风险投资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推动量子信息、新能源材料等前沿领域创新集群 [6] 高等教育与产学研融合 - 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将重构澳门高等教育生态,推动"一校两区"模式,解决土地资源瓶颈 [8][9] - 澳门高校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生物医药等学科,构建"教育─科研─产业"三位一体创新循环 [7][11] - 澳门城市大学计划延伸横琴办学,对接四大新产业人才需求,深化与内地高校合作 [11] 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 - 琴澳两地法律体系差异可能影响科研合作效率,需建立统一政策框架 [12] - 澳门高校需避免同质化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际人才引进 [12][13] - 通过联合实验室、共享课程资源等方式提升教育质量与科研水平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