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责任延伸(EPR)

搜索文档
2025年汽车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成果分享会成功召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6:35
会议背景与主旨 - 2025年汽车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成果分享会在北京召开,旨在总结试点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并探索EPR发展方向,助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 [1] - 中汽数据总经理冯屹指出,EPR制度是汽车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机遇,未来将聚焦新能源汽车EPR领域深化政策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 [3] - 会议汇聚80余名来自汽车生产、回收拆解、材料再生等领域的专家及企业代表 [1] 试点成果与案例 - 自2021年6月试点方案发布以来,企业围绕再生材料、再制造和回收体系形成16个可复制优秀案例,收录于《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优秀案例集》 [4] - 案例涵盖再生材料循环利用(如车用再生塑料)、零部件再制造、创新回收体系建设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四大方向 [4] - 会议现场为优秀案例企业授牌 [6] 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 发布《再塑未来:车用再生塑料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系统研究全球政策、技术研发、回收体系及市场应用,为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7][12] 新能源汽车EPR行动计划 - 启动"新能源汽车EPR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采用"自选任务、自设目标"模式,鼓励企业探索EPR实施路径与商业模式 [13] - 岚图、极氪、长城等8家车企及金发科技等材料企业参与计划启动,标志EPR工作进入行业自发协同新阶段 [13][15] 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推进"1+X"EPR标准体系,包括《道路车辆 整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实施指南》及配套国标 [16] - 发布《车用再生塑料使用规范》系列团体标准,由40余家企业共同编制,填补汽车领域再生塑料技术标准空白 [16] 国际经验借鉴 - 德国专家分享欧洲通过法规与市场激励构建闭环管理的经验,日本专家介绍塑料循环利用和全链条制度体系建设实践 [17] - 国际案例为我国破解绿色转型瓶颈、完善循环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17] 行业战略意义 - EPR制度是推动汽车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会议促进产业链信息交流与经验共享,助力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 [17]
海外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蓝海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8 09:56
中国车企及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动力电池回收布局 - 国轩高科与晋景新能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全球共建100个电池回收及售后服务网点,首批试点10个网点 [2][3] - 合作内容包括共建全球电池材料贸易中心、电池梯次利用示范点和低碳研究所 [4] - 华友循环与法国苏伊士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欧洲动力电池回收合作 [4] - 华友循环与晋景新能合作在欧洲31个网点提供一站式回收服务 [4] - 华友钴业已形成从资源开发到回收利用的完整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链 [5] - 比亚迪与澳大利亚Lithium签订3年独家回收协议,指定Envirostream为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商 [6] - 格林美在欧洲布局回收网络,符合欧盟《新电池法》,预计2030年帮助欧洲实现70%回收率 [7] 海外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前景 - 2025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410万辆,欧洲同比增长24% [11] - 预计2030年欧洲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达数百亿欧元 [11] - 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82万吨,2028年起将超400万吨 [11] - 国内回收行业产值预计超2800亿元,但面临"僧多粥少"竞争局面 [11] - 海外市场呈现"僧少粥多"格局,为中国企业提供新增长点 [11] 海外布局面临的挑战 - 海外物流效率仅为国内60%,跨国运输成本占回收成本25%以上 [12] - 三元锂电池回收利润率4.73%,磷酸铁锂电池仅1.85% [12]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生产者承担全链条回收成本 [16] - 2027年起碳足迹数据将成为电池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 [16] - 欧盟要求钴铅回收率90%,2027年锂回收率需达65% [17] 政策与法规应对 - 欧盟《新电池法》对电池全生命周期制定严格规则 [14] - 需建立本地化回收网络应对不同国家政策差异 [16] - 国内企业引进清洁能源降低生产碳排放 [16] - 生态环境部拟出台政策允许符合要求的锂离子电池黑粉原料自由进口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