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

搜索文档
格林美:关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与绿通科技签署共同建设全生命周期绿色价值链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17 22:09
行业背景 -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动力电池需求量急速增加 [2] - 退役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绿色回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2] 战略合作 - 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与绿通科技于2025年9月17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 - 双方将在新能源场地车辆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 业务布局 - 合作涵盖新能源场地车辆和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后市场维保及材料循环再生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2] - 打造"新能源车回收-动力电池回收-电池原料再造-电池材料再造-动力电池再造"闭环产业链 [2] 战略目标 - 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并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2] -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 [2]
绿通科技:关于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17 21:08
战略合作框架 - 绿通科技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建立新能源场地车辆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 - 双方将联合优势打造从新能源车回收到动力电池再造的闭环产业链 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体系[2] - 合作旨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同发展[2] 协议执行安排 - 本次签署框架协议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2]
绿通科技(301322.SZ)与格林美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8:36
战略合作框架 - 绿通科技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 合作领域涵盖新能源场地车辆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包括回收利用 后市场维保 材料循环再生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1] - 打造"新能源车回收—动力电池回收—电池原料再造—电池材料再造—动力电池再造"闭环产业链 [1] 合作目标 - 共同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1] -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 [1]
绿通科技:与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8:22
战略合作框架 - 绿通科技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双方联合优势在新能源场地车辆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 打造从新能源车回收到动力电池再造的闭环产业链体系 [1] 合作领域 - 实现场地电动车及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与后市场维保 [1] - 覆盖材料循环再生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1] - 形成"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再造"完整产业链闭环 [1]
电动车动力电池退役后去哪了?一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连亏3年
新浪财经· 2025-09-07 17:29
公司业务模式 - 锂电池再生利用连接下游应用与上游电池材料生产 形成锂电池产业内循环经济模式 [1] - 公司碳酸锂等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导致高价采购存货贬值 在某些年份加剧亏损 [1] - 2022年实现短暂盈利 但拟上市前三年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1]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内地退役电池量预计从2024年不足50万吨增长至2027年超过100万吨 2031年逼近500万吨 [1] - 2020年开始国内电动车销量爆发 早期电动车动力电池逐渐步入退役期 [1] 资本市场动态 - 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招股书 即将赴港上市 [1] - 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601995 SH 03908 HK)和招银国际 [1]
93.10亿主力资金净流入 动力电池回收概念涨5.08%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7:33
板块表现 - 动力电池回收概念板块单日上涨5.08%,位列概念板块涨幅第10位,板块内82只个股上涨[1] - 杭可科技涨停20%,天赐材料、赣锋锂业、光华科技等涨停,欣旺达、宏工科技、当升科技分别上涨16.16%、15.99%、11.54%[1] - 跌幅居前个股为旺能环境下跌0.12%、东莞控股下跌0.09%[1] 资金流向 - 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93.10亿元,其中59只个股获净流入,16只个股净流入超亿元[1] - 宁德时代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2.87亿元,华友钴业、赣锋锂业、欣旺达分别净流入12.06亿元、11.00亿元、8.80亿元[1] - 光华科技、多氟多、赣锋锂业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居前,分别为41.16%、37.25%、18.97%[2] 个股资金明细 - 资金流入前列个股包括:宁德时代(净流入12.87亿元/5.73%净流入率)、华友钴业(净流入12.06亿元/16.94%净流入率)、赣锋锂业(净流入11.00亿元/18.97%净流入率)[2] - 欣旺达净流入8.80亿元(净流入率10.27%),天齐锂业净流入7.91亿元(净流入率13.55%),比亚迪净流入5.64亿元(净流入率6.79%)[2] - 天赐材料净流入5.34亿元(净流入率17.26%),国轩高科净流入4.37亿元(净流入率3.52%),多氟多净流入4.10亿元(净流入率37.25%)[2][3] 资金流出个股 - 北汽蓝谷主力资金净流出4907.65万元(净流出率5.46%),豪鹏科技净流出3835.91万元(净流出率4.17%)[6] - 福龙马净流出2890.60万元(净流出率4.69%),金鸿顺净流出2594.41万元(净流出率16.14%)[6] - 泰尔股份净流出1445.01万元(净流出率2.59%),富奥股份净流出1240.87万元(净流出率14.64%)[6]
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强势上扬,车展与电池峰会催化板块热度
新浪财经· 2025-08-29 10:53
行业事件催化 - 成都国际车展于8月29日至9月7日举行 新能源车产业链关注度提升 [1] -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峰会于8月29日至31日在深圳举办 回收技术议题形成板块催化 [1] - 国家发改委8月新闻发布会于8月29日召开 市场关注新能源产业政策动向 [1] 市场表现 - 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上涨3.44% 创新能源指数(399266)上涨3.32% [1] - 宁德时代上涨9.03% 先导智能上涨20.01% 亿纬锂能上涨5.49% 中科电气上涨15.30% 欣旺达上涨4.91% [1] 行业研究 - 2024年全球AI服务器规模达1251亿美元 预计2028年增至2227亿美元 显著拉动配套储能需求 [1] - 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上游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 中游集成环节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 [1] - 下游应用集中于新能源发电侧 行业在政策支持与成本下降驱动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 关联标的 - 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为新能源板块投资工具 [2] - 重点个股包括阳光电源/汇川技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先导智能/欣旺达/罗博特科/捷佳伟创/金力永磁/新宙邦 [2]
动力电池“退役潮”前夜,格林美拟赴港上市
36氪· 2025-08-27 10:03
公司战略与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启动A+H双融资模式 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 - 公司已在深交所上市并于2022年发行GDR 此次赴港上市旨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1] - 赴港上市可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与融资能力 为拓展全球电池回收渠道及海外建厂提供资金支持 [2]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核心业务为电池材料与电池回收 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 [1] - 公司年回收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20%以上 是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增长9.19%) [2] - 三元材料业务营收257.62亿元(同比增长10.24% 占总营收77.6%) 电池回收业务营收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 占总营收22.4%) [2] 行业发展与政策环境 - 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发布政策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港交所降低H股最低发行门槛 [2] - 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约8年 行业预计2027-2030年将迎来报废高峰期 [3]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 预计2030年达424.6万吨 [3] - 国家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欧盟电池法规已于2023年8月实施 [4] 合作拓展与行业竞争 - 公司与宁德时代、广汽集团、亿纬锂能、奔驰等电池厂商和车企达成战略合作 [4]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竞争激烈和渠道拓展挑战 公司作为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企业成为合作首选 [4] - 行业需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并重视安全问题 [4] 财务表现与增长目标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 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 [5]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达50万吨以上 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 [3] - 2020-2024年公司营收从124.7亿元增至332亿元 但净利润波动较大且数年出现负增长 [3] 行业资本动态 - 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如宁德时代、欣旺达、海辰储能等均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4] - 赴港上市热潮反映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长期看好 以及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需求 [5]
动力电池“退役潮”前夜 格林美拟赴港上市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19:56
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 格林美正式启动H股上市筹划工作 计划开启"A+H"双融资模式[2] - 赴港上市主要目的是满足全球化发展需求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融资能力[2] - 公司2020年-2024年营收从124.7亿元增长至332亿元 但净利润波动较大[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32亿元 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10.20亿元 同比增长9.19%[4] - 三元材料业务收入257.62亿元 同比增长10.24% 占总营收77.6%[4] - 电池回收业务收入74.37亿元 同比增长3.87% 占总营收22.4%[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4.96亿元 同比增长13.67% 净利润5.11亿元 同比增长12.1%[6] 电池回收业务 - 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2] - 年回收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20%以上 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2] - 计划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达到50万吨以上 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4] - 已与宁德时代 广汽集团 亿纬锂能 奔驰等多家电池厂商和车企达成战略合作[5]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 预计2030年将达到424.6万吨[4] - 政策层面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港交所降低H股最低发行门槛[3] - 国家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加强动态监管[6] - 欧盟电池法规第八章已于8月18日正式实施 对回收行业提出更高标准[6]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乱象丛生 鱼龙混杂[5] - 格林美作为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企业 成为电池企业和车企合作的首选[5] - 行业主要挑战在于拓展回收渠道 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 并高度重视安全问题[5] 产业链上市热潮 - 除格林美外 宁德时代 欣旺达 海辰储能等多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均披露赴港上市计划[6] - 赴港上市热潮是产业资本战略和全球能源变革需求共振的结果[6] - 既反映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长期看好 又体现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主动出击[6]
动力电池“退役潮”前夜 格林美拟赴港上市
经济观察网· 2025-08-26 13:04
公司战略与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启动"A+H"双融资模式 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2] - 赴港上市旨在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助力可持续发展及管理 [2] - 公司此前已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 2022年在瑞士交易所发行GDR [2]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核心业务聚焦电池材料与电池回收两大板块 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2] - 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 年回收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20%以上 [2] - 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2024年电池回收业务营收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占总营收22.4%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增长9.19%) [3] - 三元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257.62亿元(同比增长10.24%)占总营收77.6%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 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 [7] 行业发展与政策环境 - 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发布政策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3] - 国家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重点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并加强动态监管 [6] - 欧盟电池法规第八章已于8月18日正式实施 对电池回收行业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 [6] 行业前景与公司规划 - 预计2027-2030年将迎来动力电池报废第一个高峰期 公司计划2030年回收规模达50万吨以上且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 [4]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 预计2030年将达到424.6万吨 [4] - 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正掀起赴港上市热潮 包括宁德时代、欣旺达等多家企业 [6] 合作网络与竞争格局 - 公司已与宁德时代、广汽集团、亿纬锂能、奔驰等多家电池厂商和车企达成战略合作 [5] - 行业存在乱象丛生、鱼龙混杂现象 公司作为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企业成为产业链合作首选 [5] - 企业端主要挑战在于拓展回收渠道、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并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