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交易

搜索文档
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何突破瓶颈?
中国环境报· 2025-08-26 07:17
核心观点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核心载体 但面临"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四大瓶颈[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 难度量问题: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存在挑战 公共性和外部性特点导致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生态服务价值难以准确计量 缺乏统一评估标准和方法[2] - 难抵押问题:生态资源作为抵押物可行性低 产权界定不清晰、价值评估难度大、市场流动性差导致金融机构持谨慎态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缺乏有效抵押登记流转机制[2] - 难交易问题: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不完善 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生态价值 生产者面临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困难[3] - 难变现问题:生态资源经济价值转化现金收益困难 开发利用需要大量前期投入且项目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 市场接受度低影响变现能力[3] 破解建议 - 构建精准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可操作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 涵盖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生态服务价值 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等多种方法 加强生态监测和数据收集 推动评估标准化和规范化[4] - 完善产权与金融支持制度:明确生态资源产权归属 完善产权登记和流转机制 创新生态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抵押贷款、产业基金、绿色债券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加强政府引导支持通过财政贴息和担保补贴[5][6] - 畅通交易链:建立统一生态产品交易平台 提供信息发布和质量认证一站式服务 加强生态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知名度 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6] - 打通生态价值变现通道:加强生态产业规划和引导 合理布局项目避免盲目投资 鼓励多元化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加强市场推广和消费引导提高消费者认知度[7]
全国单笔金额最大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落地连云港
新华日报· 2025-05-25 05:25
交易概况 - 连云港市赣榆区完成全国单笔金额最大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2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30年经营权以12.1亿元成交 [1] - 这是淮河流域江苏段首单生态产品经营权交易,采用"整体打包"模式统一规划25个西部山区小流域 [1] - 交易前完成小流域价值核算、第三方评估、公开挂牌等规范流程 [1] 交易模式创新 - 25个小流域协同治理打破碎片化局限,30年经营权确保企业长期投入 [1] - 整合物质供给、生态调节和文化服务功能,构建复合型收益模型 [1] - 交易金额将按年度拨付至赣榆区水利局,用于水土保持及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 [2] 后续开发计划 - 受让方赣榆农发集团计划对相关水库进行生态化现代化改造 [2] - 打造"生态渔业+生态文旅"的二次开发模式,进一步释放生态产品潜力 [2] 区域生态治理基础 - 赣榆区2014年以来在国家水土保持工程上累计投入9418.43万元 [2] - 治理覆盖全区80个小流域,形成"水源涵养+红色文旅+生态宜居+现代农业"的立体治理体系 [2]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群众建成大批水利设施,为生态治理奠定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