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宁夏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正式签约
人民网· 2025-09-14 13:22
交易概况 - 宁夏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仪式在银川市举行 涉及石嘴山 灵武 同心等7个市县村集体与12家企业签约 交易7个小流域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1] - 交易总金额1240万元 转化收益用于当地生态治理 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分红 [1] - 交易撬动社会资本6380万元 投入当地生态和企业生产设施建设 [1] - 直接交易金额和撬动社会资本合计达7620万元 呈现数量多 范围广 种类全 金额大 机制新等特点 [1] 产品范围 - 12宗生态产品涉及5市7县区 涵盖种植 畜牧 旅游康养 休闲游憩 宜居环境等业态 [1] - 2025年选取7个市县区各1条典型小流域开展试点探索 围绕物质供给 调节服务 文化旅游3方面23个指标开展价值核算 [2] 生态成效 - 宁夏水土流失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3.9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48万平方公里 减幅62.6% [1] - 水土保持率达到77.72% 实现由黄转绿的历史性蜕变 [1]
宁夏: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变现”1240万元
新华网· 2025-09-13 18:10
新华社银川9月13日电(记者任玮)一场特殊的交易签约仪式日前在宁夏水利厅举行:石嘴山、灵武、 同心等7个市、县(区)的村集体与12家企业签约,交易涉及7个小流域的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 总金额1240万元。这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收益将主要用于当地生态治理、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分 红。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 2025年,宁夏选取7个市、县(区)各1条典型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探索,围绕 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旅游3方面23个指标,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数据复核、成果完 善等工作。此举旨在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 下一步,宁夏将系统谋划部署,整沟、整村、整乡一体推进水土流失治理。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业产能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善等深度融合,持续增强生态产 品供给能力和价值转化效能。 这是继去年9月12日宁夏完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第一单后,继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转化路径的一项重大创新成果。 参与本次交易的12宗生态产品,涵盖种植、畜牧、旅游康养、休闲游憩、宜居环境等业态,直接交易金 ...
宁夏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突破 12笔交易落地金额达1240万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06:08
中新网银川9月12日电 (记者于晶)9月12日,宁夏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仪式在银川市举 行。石嘴山市、同心县等7个市(县)的村集体与12家企业达成合作,涉及7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变现1240万元,并撬动6380万元社会资本。 这是自去年9月宁夏完成首笔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后,在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 路径上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 本次交易呈现出数量多、范围广、种类全、金额大、机制新的特点。交易涵盖种植、畜牧、旅游康养、 宜居环境等多业态,充分体现生态产品的多元价值。 宁夏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交易既是破解生态保护变现难的有益探索,也是推动水土 保持从"治理模式"向"经营模式"转变的创新实践。 今年以来,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指导支持下,宁夏水利厅选取7个市(县)的典型小流域,率先启 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围绕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旅游3大类23个指标,以 及"确权、评估、定价、交易、分配"等关键环节,统一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作为此次交易的受让方之一,同心县兴荣生态农业文旅有限公司购得了同心县张家塬乡汪家塬村红柳沟 小流域600亩红梅杏 ...
四川雅安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明码标价”29.6万成交
环球网· 2025-08-15 19:53
交易概况 - 四川雅安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正式签约,交易金额达29 6万元 [1] - 交易由草坝镇大元村村委会将100亩坡改梯土地三年经营权出让给雅安雨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 - 副市长邓朝金、市政府副秘书长孟国才及市水利局、发改委、雨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1] 交易标的 - 交易以雅安市雨城区凤鸣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为标的 [3] - 凤鸣河小流域是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3] - 通过坡改梯、水保林等综合治理措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 84平方公里 [3] 社会效益 - 项目惠及8100余名村民 [3] - 交易资金将专项用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村民土地流转金支付及村集体经济发展 [3] - 项目将为当地村民提供务工岗位,实现"治理—增收—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3] 未来规划 - 雅安市水利局表示未来将深化市场化机制探索 [3] - 计划推动更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落地 [3]
我省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1540万元
大众日报· 2025-08-13 08:56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展 - 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碳汇、文旅、土地增值、特色农业等转化路径,优化绿色金融支持,淄博、潍坊、青岛、泰安、菏泽等市先后完成8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交易金额1540万元 [1] - "十四五"以来,强化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成10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14平方公里 [1] - 水土保持率由84 97%提升至86 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 72个百分点 [1] 未来治理规划与目标 - 目前尚有2万余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待治理,人为扰动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 - 将持续加强人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实施小流域提质增效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等 [2] - 完善水土保持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资源-资产-资金"的闭环运行机制,形成"资源转资产、资产换资金、资金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2] - 目标到2025年和2030年水土保持率分别达到86 77%、89 42% [2]
四川水土流失面积持续下降 去年综合治理面积5257平方公里
四川日报· 2025-06-02 09:21
水土保持现状与成果 - 2024年四川省水土保持率达79 34% 较2023年持续提升 [1][2] - 2024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261 65平方公里 综合治理面积达5257 62平方公里 [1] -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面积1615 96平方公里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5条 [1]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进展 - 已初步确定在8个县(市 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工作 2024年将推进更多交易达成 [1][2] -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水土保持率达79%以上 2035年目标为83%以上 [2] 未来挑战与防治任务 - 尽管2024年水土保持率已达79 34% 但剩余治理区域多为"硬骨头" 防治任务仍繁重 [2] - 水土流失治理需持续开展 否则成果可能逆转 全省水土流失面广量大的现状未根本改变 [2]
12.1亿元!江苏完成全国单笔金额最大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交易
证券时报网· 2025-05-28 14:16
交易概况 - 连云港市赣榆区完成全国单笔金额最大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交易,2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经营权以12.1亿元成交,创下"全国单笔最大、淮河流域江苏首单"纪录 [1] - 赣榆区水利局向赣榆农发海洋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让81座水库水体及周边生态廊道30年经营权 [1] - 交易资金将按年度拨付至赣榆区水利局,用于水土保持及水利工程设施的运维和监督管理,形成"治理—转化—反哺"的良性循环机制 [1] 交易细节 - 受让方计划对相关水库进行生态化现代化改造,打造"生态渔业+生态文旅"二次开发模式,最大化经济和社会效益 [1] - 交易确保经济效益持续反哺水利和水土保持事业,实现增效益和稳生态的统一 [1]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背景 -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指通过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的供给与服务 [2] - 赣榆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81座大中小型水库及成熟水网水系,持续投入水土保持工程,2014年以来在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投入9418.43万元 [2] - 已形成80个水土保持小流域格局,建立"水源涵养+红色文旅+生态宜居+现代农业"治理机制 [2] 政策与实践意义 - 交易是落实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健全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具体实践 [3] -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库运营管理,提升生态环境服务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3] - 交易为全国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连云港案例" [3]
全国单笔金额最大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落地连云港
新华日报· 2025-05-25 05:25
交易概况 - 连云港市赣榆区完成全国单笔金额最大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2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30年经营权以12.1亿元成交 [1] - 这是淮河流域江苏段首单生态产品经营权交易,采用"整体打包"模式统一规划25个西部山区小流域 [1] - 交易前完成小流域价值核算、第三方评估、公开挂牌等规范流程 [1] 交易模式创新 - 25个小流域协同治理打破碎片化局限,30年经营权确保企业长期投入 [1] - 整合物质供给、生态调节和文化服务功能,构建复合型收益模型 [1] - 交易金额将按年度拨付至赣榆区水利局,用于水土保持及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 [2] 后续开发计划 - 受让方赣榆农发集团计划对相关水库进行生态化现代化改造 [2] - 打造"生态渔业+生态文旅"的二次开发模式,进一步释放生态产品潜力 [2] 区域生态治理基础 - 赣榆区2014年以来在国家水土保持工程上累计投入9418.43万元 [2] - 治理覆盖全区80个小流域,形成"水源涵养+红色文旅+生态宜居+现代农业"的立体治理体系 [2]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群众建成大批水利设施,为生态治理奠定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