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
搜索文档
长三角水土保持示范基地落地昆山 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年内全面投用
苏州日报· 2025-10-24 08:43
记者昨天(10月23日)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苏州分局获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土保持示 范基地已在苏州昆山落成。目前,基地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配套建设正加紧推进,预计年内全面投入 使用。 基地位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昆山监测中心及淀山湖水域综合管理中心所在地,地处长三角一 体化示范区协调区。今年9月,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正式命名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土保持示范基 地"。 基地划分为室内智能展厅、入口展示区、水土保持展示区和水土保持试验区四大功能区,涵盖水务 水文融合会商中心、水土保持宣传长廊、气象观测场、地表径流场、生态湿地与护岸等设施,集中展示 水土保持措施、法规、监测及水文气象监测等内容。依托省水文局的水土保持视频监控系统,基地还可 实现在线远程监控。 基地由水土保持监测站及配套工程组成,由江苏省发改委立项,省水利厅及昆山市水务局投资建 设,并纳入太湖流域"十五五"水土保持站点建设规划。"基地将重点推动示范区在协同治理、科研转 化、技术应用与公众参与四方面实现突破。"苏州水文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据平台共享,基地 将进一步完善江苏省及太湖流域人为扰动条件下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 ...
菏泽:水土保持率呈现良好态势,良性循环机制促生态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10-23 13:33
根据山东省水土保持公告,2024年度菏泽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7.23%,这一数值不仅超出省级下达的 97.12%目标值,还高出全省平均值约11个百分点,全市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 蚀"双减少"的良好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份,菏泽市率先完成黄泛平原区首单水土保持生 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该案例被省水利厅列为典型案例推广,成功探索出水土保持"治理—转化—再投 入"的良性循环机制,推动"两山理论"在平原区落地见效。 为高质量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全市水务部门多措并举、主动作为、改革创新、提升效能。在行业驱动与 部门联动方面,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建 立管理台账实现监管全覆盖。同时,推进部门协同、执法协作机制,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建设单位 防治责任。今年以来,全市完成408个水土保持疑似违法图斑的核查认定与查处,督促105个生产建设项 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取得批复,接收70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自主验收报备,生产建设项目单位缴 纳水土保持补偿费2648.84万元,水土保持资料系统录入率达100%,基本实现全市区域内人为水土流失 遥感监管全覆 ...
菏泽:已实现黄泛平原区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齐鲁晚报网· 2025-10-23 12:1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马璐璐 10月22日,菏泽市召开2025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新闻发布会,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嵩就今年7月份,菏泽市率先完成了黄泛平原区首单水土保持生 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这对于菏泽市水土保持工作有何现实意义做介绍。 据介绍,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菏泽市积极贯彻落实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精神,专题研究、外出 学习、全面发掘,并逐一进行现场调研、论证评估。今年7月份完成了鲁西新区凤凰湖生态产业园区"水保+研学"经营权交易,实现了黄泛平原区首单水土 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菏泽鲁西新区凤凰湖生态产业园,从满目疮痍的废弃窑坑,蝶变为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是"两山"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典范,成功实现了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同跃升。为社会资本参与工矿废弃地、荒滩荒地等水土保持功 能退化区域治理做出了典型示范,也为平原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变现"提供了借鉴,对推动水土保持"治理-转化-再投入"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
【省水利厅】陕西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
陕西日报· 2025-10-15 08:24
陕西全力推动延安建设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延安创新推行"山峁缓坡修梯田,陡坡山 间种林草,沟道打坝造良田"的综合治理模式,累计修筑淤地坝1.16万座,形成23个群坝矩阵;拦截泥 沙约10亿吨,入黄泥沙量较历史均值下降88%,黄土高原治理"三道防线"初见成效。生态环境的持续改 善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延安市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发展苹果、红枣、核桃等特色林果产业,总 面积突破1000万亩,带动数十万农民实现稳定增收。 10月14日,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陕西省水利厅指导,延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 发展先行区建设座谈会在延安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陕西坚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 沙一体化治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源 涵养为重点,新建加固各类淤地坝3585座,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61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717条,完成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底,全省水土流失面积降至6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 达70.81%,水土流失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趋势。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基础理论与创新发展研究 ...
天津市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连续6年“双下降”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4:21
天津市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连续6年"双下降" 中新网天津9月23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23日从天津市水务局获悉,天津市2024年度水土保持公报日前 正式发布,2024年天津市水土流失面积172.84平方公里,较上一年度减少5.15平方公里,其中中度及以 上土壤侵蚀面积12.65平方公里,较上一年度减少1.3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自2018年 以来连续6年实现"双下降";2024年全市水土保持率98.55%,提前完成2025年计划目标,全市水土流失 防治整体态势向好。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过渡地带,兼具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易受风沙、暴雨、洪 水侵袭引发水土流失问题。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先后出台《天津市"十四五"水土保持规 划》《天津市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方案》等专项规划,制定该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8.55%,到2035年达到99.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十四五"以来,该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州河国 家湿 ...
宁夏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变现”1240万元
新华社· 2025-09-19 14:12
交易概况 - 宁夏7个市县区村集体与12家企业签约交易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交易总金额1240万元[1] - 交易涵盖种植 畜牧 旅游康养 休闲游憩 宜居环境等业态 直接交易金额和撬动社会资本达7620万元[1] -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收益将主要用于当地生态治理 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分红[1] 试点探索 - 2025年宁夏选取7个市县区各1条典型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2] - 围绕物质供给 调节服务 文化旅游3方面23个指标开展价值核算工作[2] - 旨在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 难抵押 难交易 难变现问题[2] 战略部署 - 通过整沟 整村 整乡一体推进水土流失治理[2] - 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业产能提升 乡村特色产业培育 人居环境改善深度融合[2] - 持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价值转化效能[2]
宁夏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正式签约
人民网· 2025-09-14 13:22
交易概况 - 宁夏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仪式在银川市举行 涉及石嘴山 灵武 同心等7个市县村集体与12家企业签约 交易7个小流域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1] - 交易总金额1240万元 转化收益用于当地生态治理 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分红 [1] - 交易撬动社会资本6380万元 投入当地生态和企业生产设施建设 [1] - 直接交易金额和撬动社会资本合计达7620万元 呈现数量多 范围广 种类全 金额大 机制新等特点 [1] 产品范围 - 12宗生态产品涉及5市7县区 涵盖种植 畜牧 旅游康养 休闲游憩 宜居环境等业态 [1] - 2025年选取7个市县区各1条典型小流域开展试点探索 围绕物质供给 调节服务 文化旅游3方面23个指标开展价值核算 [2] 生态成效 - 宁夏水土流失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3.9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48万平方公里 减幅62.6% [1] - 水土保持率达到77.72% 实现由黄转绿的历史性蜕变 [1]
宁夏: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变现”1240万元
新华网· 2025-09-13 18:10
交易概况 - 宁夏7个市县区的村集体与12家企业完成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 交易总金额1240万元 收益将用于生态治理、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分红 [1] - 交易涵盖种植、畜牧、旅游康养、休闲游憩、宜居环境等业态 直接交易金额和撬动社会资本达7620万元 [1] - 此次交易是继去年完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第一单后 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重大创新成果 [1] 试点工作 - 2025年宁夏选取7个市县区各1条典型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 围绕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旅游3方面23个指标开展价值核算工作 [1] - 试点旨在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 [1] 未来规划 - 宁夏将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业产能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善深度融合 [2] - 计划整沟、整村、整乡一体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持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价值转化效能 [2]
宁夏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突破 12笔交易落地金额达1240万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06:08
交易概况 - 宁夏7个市(县)村集体与12家企业达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涉及7个小流域变现1240万元并撬动6380万元社会资本 [1] - 交易呈现数量多、范围广、种类全、金额大、机制新特点 涵盖种植、畜牧、旅游康养、宜居环境等多业态 [1] - 这是宁夏自去年9月完成首笔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后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 [1] 交易机制创新 - 宁夏水利厅选取7个市(县)典型小流域启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围绕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旅游3大类23个指标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1] - 交易涵盖"确权、评估、定价、交易、分配"等关键环节 推动水土保持从"治理模式"向"经营模式"转变 [1] 具体交易案例 - 同心县兴荣生态农业文旅有限公司购得同心县张家塬乡汪家塬村红柳沟小流域600亩红梅杏和121.68亩土地15年文化服务经营权 [2] - 该公司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对红梅杏嫁接改良 新建温棚、窑洞宾馆、民宿等提升生态产品效益 [2] 生态治理成效 - 宁夏水土流失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3.96万平方公里减少至1.48万平方公里 减幅达62.6% [2] - 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7.72% 实现"黄"转"绿"历史性蜕变 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2]
“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超28万平方公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8 14:45
水土保持治理成效 - "十四五"以来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17万平方公里[2] - 2024年底全国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2.83%[10] 黄河流域治理进展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从2020年23.42万平方公里降至2024年21.88万平方公里[4] - 三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9万平方公里[4] - 新增淤地坝拦截入黄泥沙能力6.87亿吨[4] 南水北调水源区治理 - 丹江口库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6平方公里[6] - 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地表水Ⅱ类及以上[8] - 十年累计向北方输水超730亿立方米[8] 东北黑土区治理 - 治理侵蚀沟3.3万条[8] -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119条[8]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 地方开展小流域生态产品转化交易60余单[8] - 交易金额近30亿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