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总值核算

搜索文档
摸“家底” 挖“矿藏” 强“智治” 加快推进美丽武汉建设
长江日报· 2025-05-27 09:01
旅游与生态建设 - 武汉今年"五一"位列全国旅游热门城市第八位,生态持续向好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1] - 本地居民明显感受到城市生态改善,武汉兼具"颜值"与"内涵"[1] - 城市正通过具体行动将"绿色"理念融入发展,加速生态与幸福协同建设[3] 生物多样性保护 - 2020年起系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覆盖府河、涨渡湖等典型区域,编制5套生物图鉴及《武汉市生物多样性地图》[4] - 青头潜鸭、刀鲚等珍稀物种重现,城区蛙鸣回归显示生态持续修复[4] 生态价值量化 - 灵山矿区修复后植被覆盖率提升至63.4%,生态产品总值达2.58亿元(较修复前增长超100%)[5] - 该案例纳入湖北省生态省建设宣传样本,探索建立地方特色生态产品核算体系[5] - 推动核算结果应用于生态补偿、权益交易等领域,实现"绿水青山"价值转化[5][6] 循环经济实践 - 岚图汽车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率80%、可回收利用率98.6%,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铝合金回炉技术突出[8] - 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日处理垃圾3000吨,年发电6.77亿度(减排CO₂超80万吨/等效4370万棵树)[8] - 格林美首创报废汽车"六化"处理模式,武钢钢渣回收年减碳2.8万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7.95%[9] 智能环保监管 - 构建"AI+非现场监管"体系,通过排放特征库与作弊识别模型实现精准监控[10] - 系统可秒回80%企业环保咨询,疑难问题专家"云问诊",执法效率显著提升[10] - 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推动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