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心理学
icon
搜索文档
绵延之河,时间是否只是空间的倒影?
钛媒体APP· 2025-05-26 19:47
人脑时间感知机制 - 人脑对时间的感知主要依赖外部规律运动(如时钟齿轮、日月移动)产生的运动痕迹,而非内部时钟[1] - 神经科学家David Robbe提出时间感知是通过与周围世界互动及行为产生的,而非脑内固有机制[1] - 该观点基于啮齿动物行为实验和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思想重新审视[1] 亨利·柏格森的时间哲学 - 柏格森提出"绵延"(durée)概念,认为真实时间是连续、不可分割的流动,与可量化的空间化时间不同[26][27] - 他强调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本质区别,提出"生命冲动"(élan vital)概念,但被误解为活力论[15][16] - 柏格森与爱因斯坦关于时间本质的辩论显示哲学与科学在时间理解上的分歧[6][8] 大鼠时间感知实验 - 实验设计让大鼠在跑步机上7秒到达奖励区,但动物发展出刻板运动序列而非真正时间感知[17][18] - 80%大鼠形成"等着跑"或"跑-等待"的固定行为模式,显示其依赖空间化运动而非时间测量[20][21] - 实验结果表明动物通过动作而非内部时钟来完成任务,验证了柏格森的时间空间化观点[22][23] 时间感知的神经机制 - 传统观点认为大脑有内部时钟(如纹状体、基底神经节)负责时间表征,但新研究质疑这一假设[17][30] - 时间感知可能源于运动系统协调而非专门的时间表征区域[37][38] - 人类将内在变化与外在规律(如钟表)联系的能力是时间测量的关键[37] 人工智能与时间感知 - 人工智能系统缺乏"绵延"体验,其时间处理是离散化、可暂停的,与生物系统本质不同[42][43] - 自动驾驶等系统依赖精确时钟时间而非主观时间体验[44] - 生命系统因代谢需求而重视时间,但AI系统中时间并不重要[45] 科学与人文的交叉 - 神经科学可以从哲学(如柏格森思想)中获得实验设计和方法论的启发[48] - 艺术和文学提供科学无法完全捕捉的主观时间体验视角[47] - 跨学科交流有助于提出更本质的科学问题,避免陷入术语迷宫[48][49]
小猫、乌龟:众萌宠担当大学生“心育”好伙伴
中国青年报· 2025-05-02 08:19
文章核心观点 湖北大学自2021年9月起推出“芯宠辅导站”建设计划,以动植物养护为抓手构建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学院围绕“芯宠”开展活动,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朋辈疗愈和心理团辅等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不断创新方法提升心理教育水平 [1][2][12] 分组1:“芯宠辅导站”建设情况 - 2021年9月起湖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推出“芯宠辅导站”建设计划,已实现全校26个学院全覆盖 [1] - “芯宠辅导站”是全国首个直通院系的生态心理辅导网络,各学院有独特“心灵处方”和“芯宠空间” [2] - 各学院选择与专业特色契合的“芯宠”,如师范学院选康乃馨,哲学学院选乌龟等 [4] 分组2:学生参与“芯宠”活动体验 - 化学化工学院“云吸猫”社群让学生小周烦躁消散,枯燥公式变生动 [1] - 人工智能学院学生领五彩椒养护,希望其作情绪调节剂 [2] - 外国语学院刘佳怡领养玫瑰,牵挂玫瑰成心灵寄托,见证成长是减压课 [3] - 哲学学院涂静怡被乌龟“玄武”吸引,照顾它让自己抛开杂念享受生活 [8] - 曼城联合学院根据“故事换花”活动故事将情绪分级处理并分类响应 [9] - 工科生李鹏程看鱼心情平静,成为“朋辈心理辅导员”,认为要预防和疏解情绪 [9] 分组3:“芯宠辅导站”工作机制 - 学校依托“芯宠辅导站”建立“班级 - 院系 - 学校”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辅导员根据统计结果与学生交流,难解困惑可找专职教师 [5] 分组4:“芯宠”活动对学生心理的作用 - 以“芯宠”为牵引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有学生在活动中敞开心扉、交到朋友,提升校园生活幸福感 [12] 分组5:学校心理教育成果与发展 - 2023年湖北大学获评“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入选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理事单位,有学生获“全国百佳心理委员”相关奖项 [13] - 学校有20余次团体咨询、百场主题活动、上万次“芯宠”谈心,每月摸排重点关注学生,年均跟踪7000余人次并更新档案 [14] - 今年春天“沙湖芯光”工程启动,26个学院二级辅导站首次迎来星级评定,关注学生状态和需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