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偶联药物(XDC)
搜索文档
药明合联(02268):ADC浪潮,高壁垒CDMO迎来战略机遇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华兴证券· 2025-10-31 19:26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报告对药明合联(2268 HK)的首次覆盖投资评级为“买入” [1][6][9] - 基于DCF模型(WACC 8.6%)得出的目标价为港币103.18元,相较于当前股价HK$73.10有41%的上行空间 [1][9][110] - 该目标价对应公司2026年预测市盈率(P/E)为47倍,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33倍的平均水平,报告认为其龙头地位和增长潜力支撑该估值溢价 [9][110][114] 核心观点与行业前景 - 药明合联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偶联药物(XDC)一体化CRDMO平台,凭借其覆盖“发现-开发-生产”全链条的端到端服务,在偶联技术、连接子创新和高效转化上构建了高技术壁垒 [7][27][66] - 全球ADC(抗体偶联药物)行业正处于爆发期,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2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31% [25][31] - 全球ADC外包市场(CDMO)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约15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10亿美元,CAGR为28.4%,高壁垒、高粘性的特性使CDMO成为产业链中兼具高成长性与高确定性的核心环节 [8][26][54] - 截至2025年2月,全球ADC在研管线达1,151个,其中74.6%处于临床前阶段,预示着未来强劲的研发动能和外包需求 [25][40] - 技术正从ADC向XDC(万物皆可偶联)演进,载体和载荷的多元化创新将治疗领域从肿瘤扩展至自身免疫、感染、纤维化等更广阔范围 [25][127][128] 公司竞争优势 - **市场地位与份额**:根据药融圈统计,2025年上半年,药明合联在全球ADC CDMO市场份额占比为22.2%,在国内市场占比保持在70%左右,是行业全球领跑者 [7][27][59] - **运营效率**:公司能将抗体DNA序列到IND申报的ADC开发周期压缩至13–15个月,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4–30个月,GMP生产周期也显著缩短 [27][72] - **客户基础**:公司服务客户超过500家,与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中的13家建立合作,2024年相关客户贡献收入占比达32% [27][75][76] - **项目管线**: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综合CMC项目达194个,临床阶段项目包括I期58个、II期18个、III期15个,并已落地首个商业化项目,后期项目收入占比增至59% [27][82][83] - **技术平台**:自研的WuXiDARx™平台实现了精准定点偶联,无需抗体改造和额外纯化步骤,提升了药物的均一性与工艺稳定性,截至2024年底已推动45个临床前分子进入项目层面 [27][85][86][87] 财务预测与业绩增长 - **收入增长**:报告预测公司营业收入将从2024年的40.5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7年的111.47亿元人民币,2024-2027E的CAGR为40.1% [7][11][94] - **利润增长**:预测归母净利润将从2024年的10.7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7年的32.19亿元人民币,2024-2027E的CAGR为44.4% [7][11][94] - **分业务预测**:预计ADC业务收入在2024-2027E的CAGR为39.3%,非ADC业务(如RDC, PEG等)收入CAGR更高,为49.8% [8][27][94] - **盈利能力**:预计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30.60%稳步提升至2027年的33.50%,净利率将从2024年的26.40%提升至2027年的28.87% [98][100] - **在手订单**: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在手订单金额为13.3亿美元,同比增长57.9%,其中北美地区订单占比超过50%,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91] 产能扩张与资本开支 - **产能布局**:公司在无锡、常州、上海及新加坡建有协同生产基地,新加坡基地预计2025年底/2026年初投用,以支持全球订单增长 [27][73][106] - **资本开支**:公司计划持续扩大产能,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为15亿元,2026-2029年资本开支将超过70亿元,以满足增量市场需求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