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监测

搜索文档
四十载劈波斩浪:以监测之力护航海洋强国梦——回望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发展40年
中国环境报· 2025-06-06 09:27
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展历程 - 1985年成立广西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全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标志着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正式起步[4] - 40年来从基础薄弱到建成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形成陆海统筹新格局[1] - 荣获先进党组织22次及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5] 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成果 - 北部湾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区域之一,2024年监测显示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海草床亚健康[8] - 2021年起开展布氏鲸、中华白海豚监测,累计识别布氏鲸超70头,中华白海豚超400头[8] - 2025年采用eDNA新技术检测布氏鲸活动痕迹及12种鱼类DNA,提供珍稀物种监测新方案[9] - 建成覆盖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全要素的监测体系,为全国项目最全的地方监测站[9] 数智化监测技术突破 - 2010年建成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规模最大的16个海水自动监测浮标网络[12] - 2024年实现国内首个海水水质7天自动预报功能[12] - 2025年建成茅尾海立体智能综合监测基地,首创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样板[12] - 无人机巡检系统可自动识别红树林变化和生态破坏问题[13] - 获中华环保联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技术奖项[14]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 2015年完成南流江综合整治方案,助力廉州湾水质从劣Ⅳ类提升至Ⅰ/Ⅱ类[17] - 2023年牵头全国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创新"一湾一案"方案获生态环境部推广[18] - 建立"1+3+N"应急监测体系,形成6小时海上应急监测圈[18] - 2024年实现国内首次跨省应急监测联合演练及天空地海一体化演练[19] 科研与科普成果 - 搭建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等[20] - 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6项,获省部级成果奖16项[21] - 攻克类固醇激素监测技术,制定3项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22] - 2022年建成全国首个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主题科普展馆,获4个省级科普基地称号[23]
速递|谷歌开源AI模型SpeciesNet,通过图像识别分析物种
Z Potentials· 2025-03-05 14:19
文章核心观点 谷歌推出用于识别野生动物的AI模型SpeciesNet,可助力野生动物图像分析和生物多样性监测,且该模型开源可用于商业用途,同时市场上还有其他类似开源工具[1][2][3] 分组1:Wildlife Insights平台介绍 - 世界各地研究人员用连接红外传感器的相机陷阱研究野生动物,但图像筛选需数天到数周,谷歌约六年前推出Wildlife Insights平台,可让研究人员在线分享、识别和分析野生动物图像,加速相机陷阱数据分析[1] 分组2:SpeciesNet模型情况 - SpeciesNet驱动Wildlife Insights的许多分析工具,基于超6500万张公开可用图像及多个组织图像训练[2] - SpeciesNet可将图像分类为2000多个标签之一,涵盖动物物种、分类群及非动物对象[2] - SpeciesNet AI模型发布可使工具开发者、学术界和生物多样性相关初创企业扩大对自然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监测[2] - SpeciesNet在GitHub上以Apache 2.0许可证提供,基本可无限制用于商业用途[3] 分组3:行业其他情况 - 微软的AI for Good实验室维护着PyTorch Wildlife,这是一个为动物检测和分类提供预训练模型的AI框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