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科技IPO
icon
搜索文档
【IPO追踪】引入腾讯等9名基石投资者,维立志博今起招股
搜狐财经· 2025-07-17 14:08
招股信息 - 公司计划全球发售3205.44万股股份,其中国际发售2884.89万股,香港公开发售320.55万股 [3] - 每股发售价格区间为31.6港元至35港元,假设发售价为33.30港元且未行使超额配股权,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9.677亿港元 [3] - 香港公开发售时间为7月17日至7月22日,最终发售价及分配结果将于7月24日公布,预计7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9887 [3] 基石投资者 - 引入9名基石投资者,包括LVC实体、OrbiMed、腾讯等,累计认购金额达6900万美元(约5.416亿港元) [4]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为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疗法研发与商业化 [4] - 产品组合包含4款核心及主要产品,均处于全球临床进度领先地位 [4] - 核心产品LBL-024于2024年7月进入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单臂注册临床试验,为全球首款进入该阶段的4-1BB靶向候选药物,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向NMPA提交首个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4] - 主要产品LBL-034为靶向GPRC5D与CD3的双特异性T-cell engager,2023年10月获FDA孤儿药认定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5] 财务表现 - 公司尚未实现产品商业化,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分别录得亏损3.62亿元、3.01亿元、7536.7万元人民币 [5]
2026年前难见春天!美股生物科技IPO寒冬凛冽 投资者信心亟待重建
智通财经· 2025-05-28 10:37
行业现状 - 生物医药行业IPO活动持续低迷 今年迄今仅有5家募资超5000万美元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远低于2020-2021年间年均约75家的水平 [1] - 行业整体表现逊于大盘 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年内下跌4% 同期标普500指数仅下跌0.7% [2] - 新股表现普遍不佳 自去年初以来完成IPO且募资超5000万美元的生物科技公司中 仅4家当前股价高于发行价 [2] - 2020-2021年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股价平均跌幅超过40% 反映多数企业缺乏成熟商业模式或可靠投资逻辑 [2] 影响因素 - 特朗普政府削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预算及编制的计划对行业形成压力 [1] -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对疫苗和减肥药物的怀疑态度加剧市场担忧 [1] - 政府"最惠国定价"政策的不确定性为市场设置重大障碍 [2] - 药品定价和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投资风险 即便临床试验成功也难以保证回报 [3] 市场趋势 - 投资者偏好发生转变 从早期项目转向发展阶段较成熟、商业模式更清晰的企业 [3] - 融资门槛提高 企业需更充分证明其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商业化潜力 [3] - 大型药企面临"专利悬崖" 可能通过投资或收购拥有强劲临床数据的企业来填补收入缺口 [3] - 合同研究成本上升将持续推高行业资本需求 [3] 未来展望 - 行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 科研水平达到历史新高 [3] - 专家预测生物科技IPO市场可能在2026年恢复正常水平 参照2017-2019年间年均30-40宗的IPO数量 [3] - 长期利好因素或将推动IPO活动在未来一年左右逐步回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