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商行业质量升级

搜索文档
“李佳琦”们,将迎新监管办法→
证券时报· 2025-06-10 20:44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市场监管总局就《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旨在加强直播电商常态化监管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 - 《办法》明确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和直播营销人员的法定责任和义务 [1] -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办法》符合上位法要求 符合行业特点 不会增加相关主体负担 [1][9] 直播电商行业现状 - 2024年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3256亿元 但增速从2018年的589%下滑至8.31% 标志着行业从"流量红利期"进入"存量竞争期" [1][6][8] - 2018-2024年直播电商企业数量从3545家增长至7.6万家 2024年同比增长216.66% 反映行业规模快速扩张 [8] - "618"大促期间 李佳琦直播间半小时售出上海乐高乐园门票近3000张 20余款美妆新品创下数万件级销售 [6] 《办法》对平台经营者的要求 - 要求平台经营者建立健全协议规则 加强身份认证和资质审核 强化违规处置 依法报送数据 协助消费者维权 [3] - 平台需履行核验登记义务 建立黑名单制度 这些要求已在《电子商务法》中有明确规定 [9][10] - 平台需在违规处置、资质核验、信息报送、培训机制、分级管理等方面落实责任 [3] 《办法》对其他主体的规范 - 要求直播间运营者建立商品信息审核、公示、核验制度 禁止虚假宣传 [4] - 规范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行为 要求其建立人员培训、选品、纠错等制度 [4] - 要求直播营销人员真实准确介绍商品 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4] 行业存在的问题 - 行业存在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乱象 部分平台审核不严 商家重营销轻质量 损害消费者权益 [3] - 参与主体复杂(平台、直播间运营者、服务机构、营销人员) 交易链条长 外溢风险增加 给监管带来挑战 [3][4] 监管措施与法律责任 - 市场监督管理、网信部门可要求平台对违规主体采取处置措施 平台需配合 [9] - 通过适用《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 明确处罚依据 增强可操作性 [9]
“李佳琦”们,将迎新监管办法→
证券时报· 2025-06-10 20:34
直播电商行业监管新规 - 《办法》明确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和直播营销人员的法定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加强直播电商常态化监管,促进直播电商行业健康发展 [1] -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办法》符合上位法要求,符合直播电商行业特点,不会增加相关主体负担 [1] - 《办法》细化了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在违规处置、资质核验、信息报送、培训机制、分级管理、动态管控、信息公示等方面的责任 [3] - 平台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平台协议规则,加强对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直播营销人员的身份认证和资质审核 [3] - 《办法》强化直播间运营者责任,要求建立健全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发布审核、信息公示、身份核验等制度 [4] - 规范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行为,要求加强对直播营销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直播营销人员培训、直播选品、直播纠错等制度 [4] - 要求直播营销人员真实、准确、全面地介绍商品或者服务,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4] 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3256亿元,但增速从2018年的超589%下滑至8.31% [6] - 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行业从"流量红利期"进入"存量竞争期",将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 [1] - 直播电商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3545家增长至2024年的7.6万家,同比增长216.66% [10] - "618"大促期间,李佳琦直播间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一日票及酒店首发不到半小时售出门票近3000张 [6] - 美妆领域20余款首发新品创下数万件级销售成绩,覆盖面霜、精华、面膜等多元品类 [6] 行业问题与监管措施 - 直播电商行业存在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乱象,相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3] - 一些平台对直播带货商家资质和商品质量审核不严,商家和主播重营销、轻质量,重成交、轻售后 [3] - 《办法》规定监管部门可要求平台采取处置措施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平台应当予以配合 [10] - 《办法》明确了不履行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加了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10] -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办法》坚持监管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