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营转加盟

搜索文档
老乡鸡招股书"变脸":独立加盟过半,中式快餐资本局生变?
搜狐财经· 2025-07-23 15:01
财务透视 - 2024年公司营收62.88亿元,净利润4.09亿元,2025年前四月营收利润双增[1] - 独立加盟店收入占比首次突破51.1%,直营店数量净减少3家,加盟店净增88家,战略转向"加盟突围"[1] - 2024年直营店转加盟数量达146家创历史新高,但2025年前四月骤降至23家,占去年全年的15.8%[2] - 独立加盟店收入占比从2022年不足40%跃升至2025年4月的51.1%,首次超过前员工加盟店[3] - 华东市场门店占比86%(安徽占48%),市场份额2.2%为全国平均水平(0.9%)两倍以上,华东以外市场营收占比仅14%[5] - 2024年直营店单店年均营收约690万元,加盟店单店年均营收约380万元,直营店效率明显高于加盟店[6] 赛道格局 - 2024年中国中式快餐连锁化率仅32.5%,远低于西式快餐的67.9%[9] - 行业形成"三强争霸"格局:老乡鸡1564家门店(华东占比超80%)、老娘舅超800家、乡村基+大米先生双品牌驱动(门店合计1370家)[9] - 新兴品牌快速崛起:鱼你在一起门店超2400家,米村拌饭门店超1800家[11] - 头部品牌提出"万店目标",老乡鸡计划通过上市融资强化供应链建设三大中央厨房,目标将加盟商投资回收期缩短至18个月[11] 资本路径 - 行业上市潮涌现:乡村基重启港股IPO、老娘舅启动北交所上市辅导、老乡鸡冲刺"中式快餐第一股"[14] - 公司2024年营收62.88亿元,按餐饮行业平均PE25倍计算估值约102亿元,参考同赛道估值或达150-200亿元[15] - 机构投资者偏好关注单店模型稳定性与供应链壁垒,散户投资者更关注门店扩张速度与品牌热度[16]
海伦司(09869.HK):酒馆行业竞争加剧 海伦司修复还需时日
格隆汇· 2025-07-16 11:08
酒馆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酒馆市场规模为1,120亿元,同比+7.7%,但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预计2025年增至1,175亿元,同比+4.9%,维持低速增长 [1] - 截至2025年3月,全国酒馆企业存量超3.8万家,同比+2.6%,较2019年增长139.6%,在需求不振背景下竞争加剧 [1] - 酒馆连锁化率仍低,大多数品牌门店数集中在5家及以下,占比57.9%,百店以上品牌占比仅5.1% [1] 海伦司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2亿元,同比-37.76%,归母净亏损7,797.6万元,由盈转亏(vs去年净利1.80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01亿元,同比-65.5% [2] - 业绩下滑源于平台化转型导致直营收入下降,自2023年起大幅关停直营门店、重启加盟 [2] - 截至2025年3月19日共关停直营门店511家,"嗨啤合伙人"加盟模式扩张至424家门店,累计签约499家,特许合作门店从92家降至42家 [2] 海伦司转型进展 - 总579家门店中加盟合作门店占比超七成,正处于从直营向加盟模式切换的过渡期 [2] - 直营门店快速收缩,加盟体系尚未成熟,抗周期能力仍有待观察 [2] - 门店运营效率与产品结构仍在调整,未来能否通过多场景组合与机制优化提升单店复购与坪效是关键 [2]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5、0.06、0.09元(原预测2025年为0.21元) [2] - 合理估值水平为2025年29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1.51港元(1港元=0.9138人民币) [2]
来伊份20260626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公司 来伊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转型与店型发展** - 生活店定位满足家庭小型化需求,参考日本 OK 店模式,提供丰富 SKU 和多温度带产品,已开 80 多家,未来以加盟为主,是主力店型但发展需过渡,总店数计划上升,近三年先追回流失门店再扩张[2][6] - 计划逐步将直营店比例调至 20%或 10%,目前加盟店占比 52%,直营店占比 48%,大部分加盟店盈利,平均回本周期 18 - 22 个月[2][10][11] - 未来开店以生活店为主,可能少量开传统小店,生活店单店日均销售额约 8000 元,净利率约 8%,回本周期预计 24 个月[2][9][18] - 上海仓储店盈亏平衡,未完全打通,是否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取决于盈利水平[29] 2. **威士忌业务** - 运营模式有海外 OEM 和 IB 桶概念,已成熟运营一年,销量 200 - 300 万元,通过 ToB 渠道与大客户合作,未来销量合适时考虑进一步布局[3][4][5] 3. **经营目标与利润释放** - 2025 年主要目标是收入和扭亏为盈,预计年末门店达 3200 - 3300 家,利润释放点在成本下降和提升单店业绩[4][21][49] - 成本下降靠直营转加盟减少中后台直营成本,提升单店业绩通过品牌联名、营销活动等策略[4][23][31] 4. **合作情况** - 与养蚕记成立合资公司,持股 51%,借鉴其生鲜和线上收益优势,引入供应链,预计二季报体现收入和净利润,未来成加盟管理主体[2][33] - 与腾讯合作正常推进,主要是会员引流;与百味新零售合作处于意向阶段[32][42] 5. **产品与成本** - 生活店自有品牌占比 60%,非自有品牌占比 40%,自有品牌毛利率高于非自有品牌[19][20] - 生活店成本因面积增大系统性增长,客单价 130 - 150 元,国店客单价 100 - 110 元且呈下降趋势[27][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老店转生活店无明确时间表,符合转型标准的老店少,拓展基本重新开始,周期长[7] 2. 生活店加盟推广中,性价比待数据验证,与传统店货品部分重叠,价格差异不大[12][13] 3. 选址避免新店与老店冲突,确保并行且互不影响[14] 4. 2020 年疫情前传统小店日均销售额约 5000 元,疫情期间降至 4000 - 4500 元[16] 5. 生活店加盟商老加盟商占比约 80%,部分加盟商亲属或爱人加盟平价零食店,上海未普遍[25][26] 6. 合资公司今年未开展加盟业务,需两家直营店运营满一年才可开展[33] 7. 仓储店品类丰富,类似集合性超市,生鲜占比 2% - 3%,自有品牌占比 30% - 40%[40][41] 8. 单品管理模式效果尚可,表现好时单品单日销量 30 - 40 万元[43] 9. 降低中后台费用主要靠直营转加盟,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影响较小[44] 10. 小型生活店需 2 名店员,现生活店店员 3 - 4 名[45] 11. 多数加盟商同时经营老店和新店,成熟加盟商认为新店和老店盈利能力差异不大,新店流水可能更高[46][47] 12. 去年电商渠道经销商化调整后,今年销量未大幅增长但保持盈利,无具体预期目标[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