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真实性哲学
icon
搜索文档
金观涛:我的哲学探索
新浪财经· 2025-06-02 12:34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与全球思潮 -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引发全球关注 反映了两种对立思潮的冲突 一种是强调宗教道德和"美国优先"的政治保守主义 另一种是畸变为"觉醒主义"的新自由主义 [1] - 觉醒主义源于美国左翼对社会不公平的反对 随着2020年"黑命贵"运动壮大 主张清算殖民历史 解决社会不平等 但过度强调政治正确压制了言论自由 [1] 后现代主义与觉醒主义的关系 - 觉醒主义植根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盛行 对真理持激进批判和相对主义立场 滥用科学概念导致科学界在90年代发动"科学战争" [3] - 后现代主义并未消失 其价值追求仍支配当代思想 转化为觉醒主义 表明历史形成的思想需通过哲学反思才能克服 [3] 哲学著作《真实与虚拟》的核心观点 - 《真实与虚拟》指出科学战争未能解决真实性丧失的危机 需通过真实性哲学研究来应对后真相时代 [6] - 真实性哲学方法源于《系统的哲学》 该书将20世纪科学方法论转化为哲学 包括系统论 控制论 信息论和量子力学 [6] 《系统的哲学》的再版与更新 - 《系统的哲学》再版时基本保持原貌 仅校订文字错误和核对引文 并添加新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7] - 该书最初未涉及意识研究 2005年后作者开始探索意识问题 提出递归研究方案 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8] 意识研究与真实性哲学的拓展 - 作者发现意识研究需基于真实性哲学 完成《意识是什么?》一文 作为《系统的哲学》新版第二部分 [9] - 通过比较《意识是什么?》和早期研究 可见只有真实性哲学才能透彻理解意识及其与存在的关系 [9] 人工智能与哲学现代转型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AI学习机制发明者 真实性哲学旨在整合科学 人文和艺术 揭示科学真实的结构 [10] - 《真实与虚拟》指出AI可能但无意识 科学知识由经验 符号及符号表达的经验知识组成 对应三种AI类型 [11] - ChatGPT可能不属于第三种AI 作者通过研讨会分析其认识论基础 核心内容整理为本书别册 [11]
“为什么人工智能不可能有意识”
AI科技大本营· 2025-05-01 18:41
AI意识研究现状 - 当前大模型如OpenAI o1和DeepSeek R1表现出"拟态意识系统"特征,能模拟理解、情绪和逻辑但无真实主观体验 [2] - 2024年神经科学研究与AI发展交汇,但均未揭示意识本质:10年欧盟脑计划未破解大脑机制,大语言模型也未涌现意识 [5] - 意识研究陷入"路灯下找钥匙"困境,科学方法局限导致无法在神经元或算法层面发现意识根源 [6][7] 科学真实性的哲学突破 - 延迟选择实验证明基本粒子非客观实在,颠覆"科学真实性=客观存在"的传统认知 [9][11] - 真实性三元关系R(X,M,Y)揭示:科学真实仅是主体悬置(M不包含主体)、普遍可重复的经验真实类型之一 [16][17] - 拟受控实验(含主体变量)构成人文社会真实领域,与科学真实并列,为意识研究提供新方法论 [17][19] AI无意识的本质原因 - 人工智能设计基于科学原理,其受控实验前提排除主体变量,注定无法产生意识 [20] - 图灵测试行为主义谬误:将主体投射到输入输出关系中,混淆程序性记忆与陈述性记忆 [21][22] - 意识研究需转向拟受控实验领域,心理学证明包含主体的普遍可重复性才是关键路径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