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

搜索文档
中泰证券王洪:以文铸魂弘业培元,践行“美美与共”之道
齐鲁晚报· 2025-07-10 21:30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设立金融文化论坛,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 [1] - 论坛汇聚全球参与者探讨文化圣地尼山与现代金融的融合 [1] 公司文化理念 - 中泰证券提出"美美与共"文化理念,融合儒家"五常"与金融文化"五要五不"要求 [1] - 文化理念包含三个层次:自成其美(专业精进)、成人之美(价值共生)、不成人之恶(杜绝欺诈) [1][2] - 通过党委领学、文化专员促学及线上线下活动推动理念内化 [3] 业务实践与成果 - 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评价等四项指标均获最高评级,成为全行业仅3家达成此成就的券商之一 [4] - 近5年累计为全国700多家企业股债融资超8500亿元,山东省内融资2400亿元,股权业务数量连续5年行业第一 [4] - 财富管理客户突破1000万,管理资产1.3万亿元 [4] - 权属子公司万家基金近10年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行业第一,中泰资管5年及3年股票投资收益率均列行业首位 [4] - IPO项目过会率连续3年达100%,2024年A股IPO过会单数全行业第5,发行单数第6 [4] 制度建设与品牌活动 - 将文化理念纳入公司章程、战略及考核体系,建立动态管理制度 [5] - "红心如磐"党建品牌入选2025金融文化品牌建设创新案例 [5] - 推出"中泰财富"、"中泰尚元"等业务品牌,开展"共成之行"等系列活动强化文化传播 [5] 行业定位与愿景 - 公司提出以传统文化智慧践行"金融报国"与"金融为民",目标成为山东证券业旗帜 [6] - 强调通过文化融合推动金融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6]
倾听尼山2025|斯特里奥斯·维尔维达基斯:文明的差异并非障碍,而是“美的多样性”
经济观察报· 2025-07-08 19:54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 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3] - 论坛设置分议题包括"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 旨在汇聚全球智慧解决人类共同问题 [3] 中希文明互鉴 - 希腊学者斯特里奥斯·维尔维达基斯提出文明差异是"美的多样性" 认为孔子与苏格拉底代表人类理性的共同面孔 [4] - 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亚里士多德"中道原则"存在思想共鸣 道家"顺应自然"与赫拉克利特"万物流变"理念高度相似 [5] - 中希艺术差异体现文化审美取向:中国绘画强调集体与自然和谐 希腊艺术突出个体特征与人体形式 [11] 跨文化伦理价值 - 正义、仁爱、尊重等核心伦理原则构成跨文明"最小伦理共识" 需通过对话不断拓展其边界 [14][16] - 儒家家庭伦理与环境和谐观可为西方提供借鉴 西方个人责任意识可补充东方集体主义 [22] - 佛教慈悲、印度教"不伤害"、基督教"爱敌人"等多元伦理资源应整合应对全球性挑战 [15] 哲学教育与实践 - 哲学应成为大众生活方式 通过中小学课程、公共讲座、网络视频等渠道普及多元文化思想 [6][27] - 苏格拉底批判理性与儒家道德修养形成互补 希腊智识美德与中国和谐理念可相互丰富 [17][19] - 环境伦理需结合儒家家庭责任观与西方超验理念 构建跨国界、跨代际的责任体系 [21] 东西方思想对话 - 赫拉克利特"万物流动"与道家思想、庄子与希腊怀疑论者存在哲学可比性 [25]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与儒家实践伦理差异显著 但共同指向人类存在本质问题 [24] - 跨文化哲学研究能纠正文明盲点 如西方借鉴东方生态观、东方吸收西方个人自由理念 [25]
倾听尼山|金光亿:只有实现文化上的包容,才能化解文明间冲突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8:52
文明交流与全球化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 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设置多个分议题包括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 [3][4] - 1990年东亚社会研究学术会议上 费孝通提出"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 强调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明理解 [7][8] - 全球化加速人口 资本 技术流动 但缺乏文化包容能力导致冲突加剧 需通过比较研究他者文化实现"美美与共" [19][21][22] 儒学现代价值 - 儒学传统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体现开放学习态度 《中庸》"知仁勇"理论可转化为文化多样性认知与包容能力 [26][27] - 建议重构儒学视角 从自我修养转向关注自我与他者的联结关系 开发"仁"学说的文化包容力 [25][26] - 中华文明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开放性与包容性是其核心动力 [1][28] 文化全球化路径 - 文化全球化应区别于经济全球化 目标是建立尊重多样性的共同体 而非单一体制 [23][24] - 通过持续的文化交流实践培养文化自觉与共享能力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24][28] - 当前需建立跨文明对话平台 以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机 确保人类尊严与安全 [23][28]
倾听尼山|金光亿:只有实现文化上的包容,才能化解文明间冲突
经济观察报· 2025-07-01 19:14
东亚文化研究会议背景 - 1990年12月在日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参与者包括中韩日英美等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 [1] - 会议背景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变 全球化活跃 东亚作用日益重要 由费孝通、中根千枝、乔健牵头组织 [1] - 会议规模20-30人 虽称"国际"但集中研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学者 [4] 费孝通十六字箴言内涵 - "各美其美"指承认并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反对文化唯一论和等级化 [1][5] - "美人之美"是通过理解他者文化来发现自我文化的研究方法 [1][5][6] - "美美与共"是不同文化互相承认、共存统合的状态 实现互相尊敬和平等交流 [2][7] - "天下大同"是人类追求的理想 建立文化多样性共同体 实现"和而不同" [2][7] 文化全球化理念 - 现行全球化以西方文明为主导 但应转向包容文化多样性的全球化 [9][12] - 文化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 通过文化交流解决全球性问题 [13] - 与经济全球化不同 文化全球化培养文化自觉和共享能力 而非物质利益 [14] 儒学在现代文化中的作用 - 儒学传统强调包容性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体现跨文化学习 [3][15] - 现代儒学应关注自我与他者的联结关系 而非传统的内向修养 [15] - 《中庸》"知仁勇"三达德可应用于文化多样性认知和包容实践 [16] - 中华文明的核心动力在于其开放性与包容性 吸收外来文化创新发展 [16] 当前文明冲突原因 - 二战后各国过度强调经济发展 忽视文化建设 [2][8] - 全球化加速文化流动 冲击原有封闭文化单位 缺乏应对能力 [2][8] - 国家中心主义导致文化排斥 削弱国际连带感 [8][9]
倾听尼山2025|杨朝明:只有摒弃傲慢与偏见,才能奠定文明交流的基础
经济观察报· 2025-06-25 19:10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解读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强调文明多元价值与协同发展[7] - "各美其美"主张尊重各文明独特价值,如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西方文明的科技创新特质[7] - "美美与共"倡导文明互鉴,通过尼山论坛等平台推动全球现代化问题的协同解决[5][7] 儒学现代价值与发展 - 儒学核心思想"仁""礼"可指导青年品格塑造与社会行为规范[13]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结合,助力现代人才培养[13] - "义利观"平衡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和为贵"思想促进社会治理和谐[16] 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 - 利用新媒体短视频、VR/AR技术创新传统文化表达形式[14][21] - 将儒学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博物馆实践教学增强文化认同[15][19] - 中外学者共译《论语》等典籍,推动经典跨文化传播[23] 儒学国际影响力 - "一带一路"倡议将文明互鉴拓展为经济文化深度合作[9] - 中国通过抗疫援助、基建承诺兑现展现"信"文化的大国担当[22] - "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22][28] 儒学当代转型 - "学以致用"从经典研习发展为跨学科知识整合与科技创新应用[29] - "和谐"思想从人伦秩序升华为生态伦理与多元文化共生的系统思维[29] - "天人合一"理念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契合[29]
倾听尼山2025 | 杨朝明:只有摒弃傲慢与偏见,才能奠定文明交流的基础
经济观察报· 2025-06-25 15:15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解读 - 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强调各文明独特价值与相互借鉴的必要性 [2] - "各美其美"主张尊重文明多样性 中华文明以包容性著称 西方文明在科技创新方面领先 [2] - "美美与共"倡导文明平等对话 尼山论坛作为平台促进全球现代化问题探讨 [3] 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 企业管理中运用儒家"义利观"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 [8] - 社会治理借鉴"和为贵"思想构建和谐关系 [8] - 个人发展层面通过"自省""慎独"应对现代生活压力 [8] 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策略 - 基础教育阶段增加书法 国画 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课程 [10] - 利用博物馆 文化馆开展实践教学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 [10] - 高校开设考古学 非遗保护等专业培养传统文化人才 [10] 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方式 - 结合VR 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 [11] - 通过短视频 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儒学经典 [11] - 制作传统文化题材动漫游戏吸引年轻群体 [11] 儒学核心思想的现代转化 - "学以致用"从经典义理拓展为跨学科知识整合与科研成果转化 [15] - "和谐"思想发展为多元主体共生共荣的系统思维 [15] - "天人合一"理念升华为生态伦理 支持可持续发展 [15] 国际交流中的文化实践 - "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中国对基础设施承诺的诚信 [11] - 中外学者共译《论语》等典籍促进文明互鉴 [12] - 通过良渚古城 四大发明等实证讲好中国故事 [12]
实地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 世界汉学家看四川
四川日报· 2025-06-23 08:36
活动概述 - "蜀地文脉 川行世界"世界汉学家看中国·四川行系列活动在成都启动,来自7国的汉学家将在一周内感受四川文化 [1] - 该项目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继去年福建行后,此次聚焦四川 [1] 汉学家观点 - 南非汉学家谭哲理研究中国文化20余年,认为文学是认知中国的重要途径,特别关注四川多民族文化共生状态,认为南非与四川在多民族文化发展上有相似性 [1] - 法国汉学家贝文江35年前因痴迷中国文化转向研究中国哲学,称赞中国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将四姑娘山称为"中国的阿尔卑斯山",认为其能促进中欧文明互鉴 [1] - 西班牙汉学家夏海明翻译过四川作家阿来的作品《尘埃落定》,认为大熊猫、川剧等四川元素是能让世界感知中国的"文化脉搏" [2] - 波兰汉学家傿静安自称"四川宣传员",常向朋友推荐四川的大熊猫和人文氛围 [2] 活动内容 - 汉学家们将出席"蜀地文学精品"专题展,开展出版对话沙龙 [2] - 实地探访卓克基土司官寨、四姑娘山景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等,感受汉藏建筑艺术融合、文学文本与实景山水互文、中国生态与文化保护理念 [2] 活动意义 - 以汉学家为媒介,让世界看到四川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实践 [2] - 法国汉学家贝文江认为此类交流如同搭建文化桥梁,在不同文明间促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