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退学

搜索文档
研究生「退学潮」
投资界· 2025-07-13 15:26
研究生退学现象分析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388万人,计划招生87.22万人,落榜人数近300万[1] - 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每年约50万人退学,主动退学率接近3%[1] - 研究生群体中未按期毕业者占比高达25%[1] 研究生教育现状 -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入学门槛相对降低[2] - 学生面临学术要求、就业焦虑与个体期待的多重压力[2] - 名校研究生陷入持续内耗与倦怠[2] 退学原因分析 - 科研压力:从"学习"转向"研究"的转换困难[19][20] - 导师指导不足:缺乏资源支持,需完全自主摸索[21][22] - 专业不适配:选择专业时受外界期待影响而非个人兴趣[23][24] - 就业前景担忧:金融行业校招职位缩减,岗位供需比达5:1[25] 实验室环境问题 - 权力结构失衡:导师成为"老板",学生沦为"工具人"[28][29] - 人际关系复杂:存在推诿工作和抢占成果现象[30][31] - 工作强度过大:实验田工作从早到晚,假期被占用[15][17] 退学后发展路径 - 电商行业:担任管培生,需面对频繁的退学经历询问[53] - 金融行业:实习机会竞争激烈,光鲜外表与实际体验存在落差[26][32] - 新兴职业:尝试主播、脱口秀等非传统职业路径[56][57] - 自由职业:搬往大理从事自媒体创作[57][59]
研究生“退学潮”:艰难上岸后,他们决定退学
虎嗅APP· 2025-07-11 21:09
研究生退学现象分析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388万人,计划招生87.22万人,近300万人落榜,在校大学生每年约50万人退学,主动退学率接近3%,研究生未按期毕业者占比高达四分之一[3] -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但学业和心理压力未减轻,学术要求、就业焦虑与个体期待多重夹击导致内耗与倦怠[3] - 退学者多为名校研究生,退学决定源于积攒许久的委屈、恐慌与压抑,非一时冲动[4][5] 退学原因分析 - 科研压力是主要诱因,研究生阶段重心从"学习"转向"研究",系统性科研工作要求高,跨专业学生尤其吃力[14][15] - 金融等行业就业形势严峻,2024年智联招聘报告显示金融行业投简历人数同比增长46%,校招职位缩减,岗位供需比飙升至5:1[18] - 实验室存在人际冲突与权力结构问题,导师学生关系异化为"老板-工具人"模式,资源分配不公现象普遍[19][21] 退学决策过程 - 从萌生退学念头到最终决定平均需要数月挣扎,期间伴随严重失眠、情绪崩溃等心理问题[11][13] - 家庭压力是重要阻碍因素,父母多持"再坚持一下"态度,退学者需克服内疚感才能说服家人[11][13][28] - 退学决定常由某个具体事件触发,如导师不合理要求、工作分配不公等成为"最后一根稻草"[23][24] 退学后发展路径 - 退学者多转向非传统职业路径,如电商管培生、主播、脱口秀演员、自媒体等[36][38][40] - 求职过程中普遍面临对退学经历的质疑,部分企业不理解退学决定,但也有认可其勇气的雇主[36][37] - 退学者通过职业转型实现自我价值重估,如金融专业转主播、科研人员转脱口秀演员等案例[37][38][40] 社会观念转变 - 传统将升学视为天经地义,退学被污名化,但新一代开始接受"退学也可能是走出困境的方式"[40] - 研究生教育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招生规模扩大但培养模式未相应调整,导致不适应现象普遍[3][14][19] - 退学现象反映教育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年轻人更注重自我实现而非单纯追求学历光环[5][28][40]
研究生艰难上岸后,他们决定退学
虎嗅· 2025-07-11 07:44
研究生教育现状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388万人,计划招生87.22万人,近300万人落榜 [2] - 中国高校在校生每年约50万人退学,主动退学率接近3%,研究生未按期毕业者占比高达25% [2] -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但学业和心理压力未减轻,名校研究生陷入内耗与倦怠 [3] 退学原因分析 - 科研压力是主要诱因,导师指导不足且要求苛刻,学生需独立摸索陌生领域 [20][21] - 金融等行业就业形势严峻,2024年金融行业校招岗位供需比飙升至5:1,职位缩减加剧焦虑 [24] - 实验室存在权力结构问题,学生被视为"工具人",人际关系复杂导致心理崩溃 [27][29][31] 退学决策过程 - 退学前平均挣扎数月,失眠、情绪崩溃是普遍现象,家庭压力延缓决策 [15][17] - 关键触发点包括导师不合理要求(如国庆节质问回家)、长期积累的委屈爆发 [37][38] - 需说服家人接受决定,部分家长最终理解并支持子女选择 [44][46] 退学后发展路径 - 职业选择多元化,包括电商管培生、主播、脱口秀演员、自媒体等 [56][60][62] - 面试中退学经历常被质疑,但部分企业认可个人价值观与选择 [56][57] - 退学者将经历比作"离婚",强调这是重新掌握人生的起点而非失败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