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

搜索文档
研究生“退学潮”:艰难上岸后,他们决定退学
虎嗅APP· 2025-07-11 21:09
研究生退学现象分析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388万人,计划招生87.22万人,近300万人落榜,在校大学生每年约50万人退学,主动退学率接近3%,研究生未按期毕业者占比高达四分之一[3] -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但学业和心理压力未减轻,学术要求、就业焦虑与个体期待多重夹击导致内耗与倦怠[3] - 退学者多为名校研究生,退学决定源于积攒许久的委屈、恐慌与压抑,非一时冲动[4][5] 退学原因分析 - 科研压力是主要诱因,研究生阶段重心从"学习"转向"研究",系统性科研工作要求高,跨专业学生尤其吃力[14][15] - 金融等行业就业形势严峻,2024年智联招聘报告显示金融行业投简历人数同比增长46%,校招职位缩减,岗位供需比飙升至5:1[18] - 实验室存在人际冲突与权力结构问题,导师学生关系异化为"老板-工具人"模式,资源分配不公现象普遍[19][21] 退学决策过程 - 从萌生退学念头到最终决定平均需要数月挣扎,期间伴随严重失眠、情绪崩溃等心理问题[11][13] - 家庭压力是重要阻碍因素,父母多持"再坚持一下"态度,退学者需克服内疚感才能说服家人[11][13][28] - 退学决定常由某个具体事件触发,如导师不合理要求、工作分配不公等成为"最后一根稻草"[23][24] 退学后发展路径 - 退学者多转向非传统职业路径,如电商管培生、主播、脱口秀演员、自媒体等[36][38][40] - 求职过程中普遍面临对退学经历的质疑,部分企业不理解退学决定,但也有认可其勇气的雇主[36][37] - 退学者通过职业转型实现自我价值重估,如金融专业转主播、科研人员转脱口秀演员等案例[37][38][40] 社会观念转变 - 传统将升学视为天经地义,退学被污名化,但新一代开始接受"退学也可能是走出困境的方式"[40] - 研究生教育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招生规模扩大但培养模式未相应调整,导致不适应现象普遍[3][14][19] - 退学现象反映教育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年轻人更注重自我实现而非单纯追求学历光环[5][28][40]
困在格子间多年,依然找不到热爱?心理学帮你破局
36氪· 2025-06-10 19:49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探讨职场人寻找职业热爱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及解决路径,未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分析。以下为心理学视角的职业发展要点总结: 职业热爱的心理障碍 - 来访者小张因家庭期待压抑绘画兴趣,导致职业疏离感[2][3] - 职场新人小李因恐惧失败选择重复性工作,陷入逃避型防御机制[4] - 童年经历形成隐形行为脚本,如"小大人"倾向影响职业选择[7] - 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为安全堡垒型、金玉其外型、自我说服型三种职业选择模式[9][10][11] 解决路径与方法论 - 回溯成长历程识别"应该"思维,通过书写/咨询释放潜在渴望[15][16] - 接纳当前工作为练习场,积累微小成就感培育热爱种子[18] - 采用成长型思维主动尝试跨界项目或技能拓展[20][21] - 建立工作外滋养系统对抗职业倦怠,维持探索能量[22] 职业热爱的本质特征 - 深层满足感源于工作价值与核心自我的持续联结[23] - 职业选择是整合内在矛盾的"自性化"过程,需动态调适[24] 注:原文为心理学导向的职业发展指导,无具体公司财务数据或行业趋势分析,故未提取量化指标。
巴菲特建议年轻人别在意起薪
第一财经· 2025-05-03 23:20
职业发展建议 - 巴菲特强调选择喜欢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 认为这是长期坚持的关键因素 类比对味音乐能持续吸引听众的体验 [1] - 建议年轻人优先考虑老板品质和职业方向匹配度 而非初始薪资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