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
搜索文档
医学博士:计算机大厂高薪是不是真的,有点不敢信。想去大厂挣几年再重新读医,那不是很棒?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10-23 10:57
最近,一位医学博士的困惑引发了不少非 IT 行业网友的共鸣。 他疑惑计算机大厂的高工资是炫出来的还是真实的,甚至动了先去大厂挣几年钱,再回来重新读医的念头,觉 得这样"又有钱又可以救命",简直是完美方案。 但事实真的能如他所愿吗?众多有经验的网友纷纷留言,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 下。 0、大厂高薪:真实存在但门槛不低 首先得明确,大厂的高薪并非虚言。 有网友直接给出答案:"我来回答,首先大厂高薪是真实的,算是牛马能达成'百万年薪'的少数途径之一"。还 有人晒出了身边人的真实经历:"我老公第四年税前到 100w,一周只加 2-3 个晚上,周末不加班。985 本硕 + 大厂,他们部门很多人都是这个速度"。 不过,高薪也分不同情况,有女网友表示,"我对象在 pdd 的好基友基本都是 12 点左右下班当然也可以选稍 微工作生活平衡的,我对象就是 965,他俩目前年包都在 50+"。 但千万别以为大厂高薪是唾手可得的,有网友直接泼了冷水:"是真的,但是你不一定能进得去"。 而且,即便拿到高薪,背后的压力也不小。"钱是真的,压力也是真的,但是我感觉好像没有医生累","高薪是 真实的,压力也是真实的薪 ...
35岁程序员纠结:大厂研发岗年薪50万和四线城市事业编7万,选哪一个?
搜狐财经· 2025-10-05 19:01
在大厂做研发岗,年薪 50 万,到手 40 万 +,这无疑是一份令人艳羡的高薪工作,它代表着在大城市里 拼搏奋斗的成果,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是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巨大的竞争压力也 如影随形。 而老家四线城市的市直事业编,一年收入 7 万左右,虽与大厂薪资相差甚远,但胜在稳定,能给予人一 份踏实与安心,还能兼顾家庭。一边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大厂高薪,一边是平淡安稳的老家事业编,这 看似简单的选择,实则关乎着未来的生活走向。如果是你,会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权衡利弊,做出让自己 不后悔的决定呢? 有人说:算了下整体收入对比。 企业如果再干5年到40岁,工资40*5=200,裁人补偿8个月8*4=32,股票兑现8*5=40,估计总共270w 去体制内,63岁退休,还能干28年,估计总共280w 两者算起来收入差不多。 在企业干到五年能抵体制内干到退休。40岁后随便搞点其他的哪怕没收入,好像也能抵体制内到退休。 但就是不知道能干到五年不。体制内那份工作加班也非常多,招商引资,周六周日都不一定能休息,好 像性价比也不高 有网友说:30岁的话我会劝你继续在大厂干,35岁的话,回家别犹豫,错过这村没这店了 有人说: ...
打工22年:在工厂时老是梦到去送外卖,送外卖又梦到做工厂
虎嗅· 2025-08-08 11:24
行业工作环境与安全状况 - 树脂厂工作环境危险 曾有工友因夜班操作失误导致五根手指缺失 仅获赔医药费及5万元补偿[5] - 卫生巾厂存在安全隐患 工人多次受伤 包括手部骨折及手指永久性残疾[14] - 工厂噪音污染严重 机器轰鸣导致临时性失聪 工人长期处于高粉尘环境且无防护措施[9][11] - 安全标语形同虚设 疫情前无人佩戴口罩 工人自发通过饮食(如猪血)缓解职业伤害[94][96] 劳动力结构与薪酬水平 - 早期工厂月工资仅100-200元 50元罚款相当于月薪25%-50%[18] - 快递行业存在收入分层 头部快递员月入过万 普通员工月收入约7000元[70] - 外卖行业收入受季节影响 疫情期间收入倍增 所有骑手均达到"单王"水平[85] - 工厂实行12小时工作制 工人为提前下班主动提前到岗 实际工作时长延长至13小时[92][93] 职业流动与就业形态 - 工人频繁跨行业流动 在工厂 快递 外卖行业间循环切换[56][97][102] - 存在工资拖欠现象 快递公司老板携款跑路 员工最高损失8200元[74] - 技术进步改变工作方式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后 保安与外卖员关系改善[99] - 工人采用"工厂+外卖"双模式就业 通过互补型工作实现收入最大化[100][102] 工人生活状况与消费水平 - 早期工人居住城中村 因拆迁被迫搬迁4-5次 购房成为核心生活目标[71][82] - 图书馆借书证押金100元 工人多次退办取回押金解决短期资金需求[49] - 十堰购房后收到装修推销电话 首次获得"张先生"称谓体现社会身份转变[83] - 工人文学创作获公司认可 投稿内刊获50元稿费 但刊物仅限管理层阅览[61][62]
研究生“退学潮”:艰难上岸后,他们决定退学
虎嗅APP· 2025-07-11 21:09
研究生退学现象分析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388万人,计划招生87.22万人,近300万人落榜,在校大学生每年约50万人退学,主动退学率接近3%,研究生未按期毕业者占比高达四分之一[3] -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但学业和心理压力未减轻,学术要求、就业焦虑与个体期待多重夹击导致内耗与倦怠[3] - 退学者多为名校研究生,退学决定源于积攒许久的委屈、恐慌与压抑,非一时冲动[4][5] 退学原因分析 - 科研压力是主要诱因,研究生阶段重心从"学习"转向"研究",系统性科研工作要求高,跨专业学生尤其吃力[14][15] - 金融等行业就业形势严峻,2024年智联招聘报告显示金融行业投简历人数同比增长46%,校招职位缩减,岗位供需比飙升至5:1[18] - 实验室存在人际冲突与权力结构问题,导师学生关系异化为"老板-工具人"模式,资源分配不公现象普遍[19][21] 退学决策过程 - 从萌生退学念头到最终决定平均需要数月挣扎,期间伴随严重失眠、情绪崩溃等心理问题[11][13] - 家庭压力是重要阻碍因素,父母多持"再坚持一下"态度,退学者需克服内疚感才能说服家人[11][13][28] - 退学决定常由某个具体事件触发,如导师不合理要求、工作分配不公等成为"最后一根稻草"[23][24] 退学后发展路径 - 退学者多转向非传统职业路径,如电商管培生、主播、脱口秀演员、自媒体等[36][38][40] - 求职过程中普遍面临对退学经历的质疑,部分企业不理解退学决定,但也有认可其勇气的雇主[36][37] - 退学者通过职业转型实现自我价值重估,如金融专业转主播、科研人员转脱口秀演员等案例[37][38][40] 社会观念转变 - 传统将升学视为天经地义,退学被污名化,但新一代开始接受"退学也可能是走出困境的方式"[40] - 研究生教育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招生规模扩大但培养模式未相应调整,导致不适应现象普遍[3][14][19] - 退学现象反映教育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年轻人更注重自我实现而非单纯追求学历光环[5][28][40]
困在格子间多年,依然找不到热爱?心理学帮你破局
36氪· 2025-06-10 19:49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探讨职场人寻找职业热爱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及解决路径,未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分析。以下为心理学视角的职业发展要点总结: 职业热爱的心理障碍 - 来访者小张因家庭期待压抑绘画兴趣,导致职业疏离感[2][3] - 职场新人小李因恐惧失败选择重复性工作,陷入逃避型防御机制[4] - 童年经历形成隐形行为脚本,如"小大人"倾向影响职业选择[7] - 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为安全堡垒型、金玉其外型、自我说服型三种职业选择模式[9][10][11] 解决路径与方法论 - 回溯成长历程识别"应该"思维,通过书写/咨询释放潜在渴望[15][16] - 接纳当前工作为练习场,积累微小成就感培育热爱种子[18] - 采用成长型思维主动尝试跨界项目或技能拓展[20][21] - 建立工作外滋养系统对抗职业倦怠,维持探索能量[22] 职业热爱的本质特征 - 深层满足感源于工作价值与核心自我的持续联结[23] - 职业选择是整合内在矛盾的"自性化"过程,需动态调适[24] 注:原文为心理学导向的职业发展指导,无具体公司财务数据或行业趋势分析,故未提取量化指标。
巴菲特建议年轻人别在意起薪
第一财经· 2025-05-03 23:20
职业发展建议 - 巴菲特强调选择喜欢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 认为这是长期坚持的关键因素 类比对味音乐能持续吸引听众的体验 [1] - 建议年轻人优先考虑老板品质和职业方向匹配度 而非初始薪资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