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选择
icon
搜索文档
研究生“退学潮”:艰难上岸后,他们决定退学
虎嗅APP· 2025-07-11 21:09
以下文章来源于十点人物志 ,作者旺仔、三金 十点人物志 . 在这里,遇见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十点人物志 ,作者:旺仔,编辑:三金、野格,原文标题:《研究生"退学 潮":艰难上岸后,他们决定退学》,题图来自:AI生成 当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通过考研延缓就业压力,名校研究生退学,听起来就像是一次掉队。 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388万人,计划招生总人数为87.22万人,这意味着有 将近300万人落榜。而在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 (包括本科硕博) 中,每年约有50万人退学,在校生 主动退学率接近3%。在研究生群体中,未按期毕业者占比高达四分之一。 近年来,尽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进入研究生体系的门槛相对降低,但学生面临的学业和 心理压力并未随之减轻。相反,在学术要求、就业焦虑与个体期待的多重夹击下,不少顶着名校光环 的研究生陷入持续的内耗与倦怠之中。 他们曾是被家人和老师寄予厚望的"尖子生",如今却在课题中止、实验半途、论文未完的情况下选择 离开。他们为什么选择放弃?我们找到几位退学的研究生,想要了解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经历与思 考。 他们说,退学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积攒许 ...
“分析师转行做教培”刷屏!券商行业上半年“瘦身”超7000人
券商中国· 2025-07-02 17:45
证券行业从业人数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证券行业从业人数为32.91万人较2024年末减少超7000人[2][9] - 2022至2023年从业人数曾达35万人高点2024年起持续下降2024年中/年末分别为34.44万/33.64万人[8] - 人员减少主要来自一般从业人员(20.67万人减5400人)和证券经纪人(2.59万人减2500人)[10] 分析师职业转型趋势 - 中泰证券前电新行业助理研究员周寒阳转行高中科创教培主因包括时薪高、成就感强及AI难以替代性[3] - 2024年8月头部券商传媒首席转行保险代理人9月华东券商金属新材料首席赴非洲创业2025年4月广发化工首席出任华恒生物董秘[6] - 2025年上半年全行业分析师数量仅增53人至5799人增速显著放缓(2023/2024年分别增700/900余人)[6] 行业招聘与人才流动 - 券商研究所招聘热度降温暑期实习生需求减少但新消费、计算机等热门领域仍有岗位释放[7] - 2025年4月证监会拟录用287名公务员中28人来自中金、兴业等券商同期上海公务员录取名单含15名券商员工[11][12] 研究业务配置调整 - 近年券商研究团队超配人工智能、计算机、传媒等科技领域因机构持仓集中[4] - 中型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行业周期波动属常态不会刻意调整研究力量配置[4] 行业转型背景 - 证券行业加速转型叠加薪酬调整、考核趋严促使从业者选择多元化出路包括教培、创业、公务员等[13]
困在格子间多年,依然找不到热爱?心理学帮你破局
36氪· 2025-06-10 19:49
从来访者焦灼的眼神里,在线上留言的字里行间,一个声音反复叩击着我:"晓璃老师,为什么我总也找不到那份让我怦然心动、甘之如 饴的工作?" 迷茫、焦虑、自我怀疑,像浓雾般笼罩着许多职场人的心房。这份求而不得的苦闷,表面是职业选择的困境,深挖下去,却往往横亘着 一道道由过往经历筑起的"心墙"——它们无形,却坚固,悄然封锁了我们感知热爱的通路。 今天,我想和你一起,轻轻推开这扇心门,借助心理学的微光,透过几个真实故事的棱镜,看看那些阻碍我们触摸"热爱"的深层卡点, 并探寻一条温柔拆解、逐步抵达的路径。 01 从我这些年的咨询经验来看,找不到那份炽热,很多时候并非兴趣的贫瘠,而是心墙之内,有着未曾和解的冲突与未曾抚平的情感波 澜。 案例一: 来访者小张三十有余,毕业后在家人的安排下进了国企。外人看来,体面、稳定,是父母眼中"有出息"的模板。然而,五年光阴滑过, 按部就班的日常灼烧得他坐立难安。视频那端的他,眼神里有种深沉的疲惫。 "小时候父母总说:'要听话,要稳当,别瞎折腾。'" 他苦笑着回忆。 02 你知道吗?找不到热爱的背后,可能是你未曾察觉的原因所致。 童年印记:命运的隐形脚本 为了那份沉甸甸的"认可",他亲手将 ...
职业选择的真相:薪水前途之外,童年如何导演你的职场剧本?
36氪· 2025-06-09 10:36
是那个早早懂事,像"小大人"照顾弟妹、分担家务的孩子? 夜深人静,加班的灯光刺眼,或是面对职业瓶颈的无力感袭来时,你内心是否会浮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我选这份 职业,到底是为了什么?" 高薪?前途?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但当高薪填不满内心的空洞,前途清晰却步履维艰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职业选择的密码,远比账面上的数字和 职位图更复杂、更幽深。它像一面镜子,无声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恐惧,以及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成长印 记。 一、童年烙印是职业剧本的隐秘起点 花几秒,回想你的童年—— 还是那个在父母严苛下,连说话都小心翼翼、内心压抑的乖小孩? 或是那个渴望关注却常被忽视,用"好成绩"换取肯定的"隐形人"?...... 这些童年形成的核心体验和应对模式,如同无形的脚本,悄然导演着我们成年后的职业走向。 来访者小李童年缺少父爱,母亲独自支撑。她早早成为"情感支柱"。成年后,她本能选择了护士。高强度工作让 她疲惫,但她说:"每次病人康复,'被需要'的感觉,能填满我心里的空洞。"她的职业远非理性权衡,更像在用 专业角色重复并疗愈童年被迫承担的"照顾者"使命; 来访者小张从小被严格管控,深感无力。如今作为经理,他对权力格外看重 ...
护理学,留下的人
虎嗅· 2025-05-12 14:05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毕业生,在业内属于一流人才。然而,从入学到毕业,不少学生都曾思考过是否要转身离开。 复旦大学2023级护理学院本科生陈柯言,至今还记得拿到复旦护理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夏天。当时她在小红书上发帖寻找同专业新生,结果收到了陌生人 汹涌而至的怀疑与"劝退"——你都能考上复旦了,再复读一年去学医,或者选一所211医学院学医不好吗?为什么非要学护理学? 陈柯言一遍遍问自己:"我知道(做护理)这个事儿没错,但是大家都认为这不好,那我为什么一定要坚持?" 一、去与留 复旦大学2023级护理学院学生,大一入学时共108人,经历第一次转专业后,还剩大约80人;第二次转专业后,还剩70多人。 在2023级护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陈嘉的印象中,刚入学时很多同学都有转专业的想法,她当时甚至觉得有一半人都想转专业。"基本上一问一个准。'你想 不想转专业?''想。'"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前身为1920年创办的上海西门妇孺医院协和护士学校,1985年开始招收护理学本科生,是全国五所首批开设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之 一。不同于许多专科院校开设的"护理"专业,复旦大学等本科高校开设的"护理学"专业,在实践操作之外还关注理论研究与知识体系 ...
巴菲特建议年轻人别在意起薪
第一财经· 2025-05-03 23:20
巴菲特分享职业心得:如果你工作的地方是你喜欢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地方。他强调,若不喜欢一份工作,很 难长久坚持,就像听到对味的音乐,你会一直听下去。巴菲特还建议年轻人别在意起薪,但要选对老板和方 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