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大美育
icon
搜索文档
松江构建“社会大美育”课堂体系 一校一品 文化传承可触摸
解放日报· 2025-09-26 09:37
文章核心观点 - 松江区构建“社会大美育”课堂体系 通过“课堂+场馆+社区”三维联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 文化底蕴与特色 - 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源地 拥有1700多年历史 陆机在松江小昆山镇写下被尊为“墨皇”“中华第一帖”的《平复帖》 [1] - 松江拥有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 民间艺术特色包括顾绣、叶榭竹编、泗泾十锦细锣鼓等传统技艺代代相传 [1] - “社会大美育”系列课堂活动人气很高 例如致宸音乐艺术美学空间大师公益课《道德经》第一讲反映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蓬勃生命力 [1] 教育体系与实践 - 松江区构建“云间美育”课程体系 实施“云间课程与教学” 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主阵地作用 [2] - 松江区中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设置 研发特色课程 例如九亭第五小学打造“云间墨香”特色书法校本课程 [2] - 学校创设“墨宝长廊”“书法创新实验室”等实践空间 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2] - 松江区要求每所学校“一校一品” 通过馆校合作项目为学校搭建学习展示平台 例如中山小学与“素园琴馆”合力打造“古琴雅韵”社团 [2] - “古琴雅韵”社团课程分年级、分层次设计 聘请上海音乐学院古琴教师每周授课 每周有近百名学生以研学方式走进非遗松江琴派所在地 [2] - 截至目前 “古琴雅韵”社团培养了近1000名会弹古琴的小学生 [2]
今年143家场馆机构参与公共艺术普及教育 赋能城市营商环境
解放日报· 2025-04-30 09:58
上海博物馆东馆活动 - 活动融合音乐、绘画、文物、传统文化,吸引众多外国观众参与拍摄 [1] - 活动主题为"在春天,遇见江南",结合10件文物导赏与6场江南曲艺表演,营造沉浸式体验 [2] - 展示内容包括明代满地黄梅朵花纹丝布夹袍、董源《夏山图卷》、钱选《浮玉山居图卷》等名作 [2] 社会大美育课堂项目 - 上海博物馆2023年至2024年举办活动超1.2万场,惠及逾40万人次 [3] - 上海市"社会大美育课堂"启动,覆盖113家场馆,累计开展2.6万场公益性艺术普及教育活动 [4] - 参与机构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场、非遗场馆等,200多家专业文化艺术机构参与 [4] 美育资源与覆盖范围 - 2025年上海市"社会大美育课堂"包括143家场馆,分为八大类,如博物馆27家、美术馆30家等 [5] - 每家场馆年内推出不少于30场次免费或公益艺术普及教育活动 [5] - 项目面向市民和外籍人士,提供多语种导览服务,如上海博物馆的八种语言导览折页 [4] 美育与城市发展 - 项目旨在通过艺术教育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吸引人才和企业 [1][5] -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计划构建"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龄可享"的美育新模式 [5] - 美育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