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

搜索文档
对中年人好一点
吴晓波频道· 2025-03-25 23:42
核心观点 - 人的幸福感与年龄呈现U型变化,谷底平均年龄为48.3岁 [1] - 中国中年人的幸福感低谷处在50-52岁之间 [3] - 48-50岁是人生的分水岭 [4] - 1962-1982年出生的中生代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群体之一 [7][8] - 中年危机是职业危机、家庭危机、健康危机的综合体 [21] 中生代企业家群体 - 2024年胡润百富榜企业家平均年龄61岁,中生代占比42.5% [11] - A股上市公司中中生代比例达87.3% [11] - 高净值人群中60后占25.05%,70后占33.65% [12] - 中生代贯穿两轮大牛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7元增长到39000元 [14] - 企业家创业多年后往往在中年阶段迎来市值巅峰 [17] - 马化腾50岁时腾讯市值达5.91万亿港元 [19] - 马云56岁时阿里市值达6.69万亿港元 [19] - 雷军55岁时小米市值达1.47万亿港元 [19] 普通中年人现状 - 面临平均寿命延长、AI冲击、经济增速放缓等挑战 [22] - 45岁以上人口中未婚比例仅1.01%,离婚/丧偶比例13.4% [26] - 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 [30][32] - 45岁后激素水平每年下降20%,大脑前额叶皮质开始衰退 [32] 中年幸福感研究 - 48-52岁幸福感最低,较18-22岁下降0.2 [33] - 幸福感下降相当于需要增加38.4万元收入弥补 [33] - 无工作者幸福感下降2.1-2.8,相当于49.4万元损失 [37] - 无房者幸福损失达90.9万元,有房者仅15.7万元 [39]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2019年设立"援助就业冰河期世代推进室",5年新增30万正式工 [48] - 美国1968年实施《就业年龄歧视法》,显著提升中高龄就业率 [52][53] - 2015年40岁+男性劳动者占比提升至38% [53] - 50岁+女性劳动者占比提升至18% [53]
启发了很多学者的学者,阿马蒂亚·森提供了看增长的其他视角,不止数字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 2024-06-16 20:03
阿马蒂亚·森的核心思想 - 扩展了发展的定义,认为发展应关注生活质量提高和自由程度增加,而非单纯经济增长 [3] - 提出贫困是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而不仅是收入低下,强调投资每个人的能力以实现平等 [15] - 揭示自由并非天赋人权,而是通过集体同意和斗争获得的人际关系 [12] - 创建人类发展指数,以教育、营养等生活品质指标替代经济收入评估国家发展 [21] 学术贡献与理论突破 - 1970年发表《帕累托自由的不可能》,批判自由至上主义,37岁即展现思想深度 [11] - 1998年因福利经济学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亚洲首位经济学奖得主 [3] - 1999年出版《以自由看待发展》,论证自由既是发展目的也是手段 [14] - 革新饥荒研究,证明饥饿是权利制度问题而非粮食供给不足 [16][17] 研究方法与实践 - 实地调查印度乡村,收集工资物价数据,测量儿童体重考察性别歧视 [4] - 创办夜校帮助贫困学生,用诺奖奖金设立公益信托改善基础教育医疗 [5] - 通过自行车调查等基层研究方式获取第一手社会数据 [4] - 将抽象理论(如社会选择)与实际问题(如饥荒)结合研究 [31] 思想渊源与教育背景 - 在泰戈尔创建的"无围墙学校"接受教育,课程涵盖多元文化 [28][29] - 受泰戈尔世界主义影响,反对单一身份认同,提倡多重身份 [33] - 广泛阅读经济学、哲学、文学及自然科学著作形成跨学科视野 [31] - 家庭环境多元,父亲为化学教授,母亲为舞者,外祖父为哲学学者 [26] 对中国学者的影响 - 姚洋受其启发关注底层民众,推动教育资源平等分配 [11][15] - 刘守英运用其理论分析中国农村制度问题 [16][20] - 刘建翻译其著作,传播其人文关怀与多元文化观 [22][25] - 刘民权借鉴其方法研究中国农村金融与人类发展 [30][31] 文化立场与全球视野 - 批判"亚洲价值观",提出"全球文明"概念 [32] - 反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主张包容不同文明 [33] - 通过《爱争鸣的印度人》梳理印度对话传统,强调讨论对社会公正的作用 [25] - 继承泰戈尔理性与自由理念,坚持世界主义立场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