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作

搜索文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文化、科学领域亟需支持
中国新闻网· 2025-07-05 10:4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教育、文化、科学是推动和平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如今,保 证这些领域获得可持续资金支持至关重要。削弱这些支持,将令我们共同的未来面临风险。 中新网巴黎7月5日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日对国际教育援助显著下降、文化和科学领域投入不均等问题 敲响警钟,呼吁各资助方重续对教育、文化、科学这三大关键发展领域的承诺。 联合国第四次发展筹资问题国际会议6月30日至7月3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教科文组织对会议通过 的共同声明表示欢迎。各国在声明中肯定资助教育、承认文化的发展驱动力地位、加强科学合作以应对 全球挑战的重要性。 科学是应对当代重大挑战——生态转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健康、灾害预防及危机应对能力——的 关键支柱。然而,该领域长期面临经费不足。最新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指出,全球80%的 国家仅将不到1%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科研与开发。海洋科学仅占国家科研预算的1.7%,这一数字令人 担忧。在刚刚于法国尼斯举行的联合国海洋大会上,各国再次强调相关行动刻不容缓。 资金投入固然重要,科学合作同样不可或缺。共享科研基础设施、数据和知识可有效提升科研影响力, 尤其在低收入国家。各会员 ...
专访丨意大利自然科学院院长:期待意中农业科学界加强对话
新华网· 2025-06-20 09:31
新华社罗马6月19日电 专访丨意大利自然科学院院长:期待意中农业科学界加强对话 新华社记者张馨文 6月12日,意大利自然科学院院长马西莫·温琴齐尼在位于佛罗伦萨的意大利自然科学院接受新华社记者 专访。新华社发(劳拉·德拉科尔特摄) "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雕塑捐赠仪式等相关活动,促成更多与中国的合作。"温琴齐尼说。 意大利自然科学院院长马西莫·温琴齐尼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科学交流是没有国界 的,意中农业发展历史有相似之处,加强对话合作有助于和平发展。 "中国和意大利都拥有悠久的农业传统,农业对两国历史发展都十分重要。相互交换经验是重要的 合作方式,可以避免我们犯错还能互相帮助。"温琴齐尼在位于佛罗伦萨的意大利自然科学院接受采访 时说。 2021年,意大利自然科学院出版了意大利语版的中国元代重要农业著作《王祯农书》。"通过将这 本著作与意大利同时期著作对比,我们发现意中在农业发展方面有不少相似的成果,比如研制出了很类 似的农耕工具。"温琴齐尼说,"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发现。农耕文化所蕴含的与土地的联系,超越了语 言,让我们双方更加接近。" 据介绍,意大利自然科学院成立于1753年,是意大利最古老的专注于农业 ...
中巴合作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启运巴西
快讯· 2025-06-09 17:13
中巴合作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启运巴西 智通财经6月9日电,中国和巴西合作的国际空间科学合作项目——"捕捉宇宙中重子声学振荡信号射电 望远镜"主体结构发运前往巴西,标志着该射电天文望远镜即将开始在巴西的建设。 ...
与中国深化极地合作,泰国盘点多年成果
环球时报· 2025-05-26 06:51
中泰极地研究合作 - 泰国与中国通过科学考察、实验室合作和研究人员交流深化极地研究领域合作 [1] - 已有10多位泰国科学家参与中国极地科考,联合研究重点包括极地环境变化、大气科学和海洋学 [3] - 泰国研究员苏贾里·布里库尔在北极进行水体采样、海水监测和火山活动研究,拓宽了对极地系统的认识 [3] 合作历史与成果 - 2013年泰国诗琳通公主提出泰中天文和极地科学合作愿望,2016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泰国5所机构签署备忘录建立合作 [3] - 合作内容从培训扩展到联合调查、数据共享和研讨 [3] - 朱拉隆功大学恰瓦尼教授认为泰中伙伴关系旨在成为国际科学合作典范,应对地球问题 [3] 近期互动与活动 - 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首次访泰,在朱拉隆功大学举行研讨会并开放公众参观 [3] - 诗琳通公主登船参观,肯定中国极地科考成就,希望深化科技与人才培养合作 [3] - 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军事互动频繁,包括国防部长会晤和海军联合训练 [4]
东南亚人群基因密码破译 填补全球人类基因组研究“最后一块拼图”
央视新闻· 2025-05-15 00:46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东南亚多国科研机构,历时十年攻关,首次系统揭示了东南亚大陆复杂的人群遗传结构与演化历史,在东南亚人群基因组研 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首期成果1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东南亚是全球最重要的人类演化区域之一,该地区人群拥有极高的遗传多样性, 然而该地区的基因组学研究长期缺失,严重制约了人类环境适应性进化与 疾病遗传机制的深度解析,因而也被称为全球人类基因组研究"最后一块拼图"。 "东南亚基因组计划"二期工程启动,推动"一带一路"健康科学合作迈向新高度。 该研究成果标志着全球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突破,填补了全球基因组"南方盲区",重新定义了人类多样性研究的全球图景。为解析人类表型与环境 互作机制、热带疾病遗传基础提供了关键支撑,对推动区域精准医学、跨境民族健康治理具有重大科学与社会意义。同时,该研究作为中国主导的跨国合作 范式为解析人类生物多样性树立了新标杆,是"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典范。 在首期聚焦东南亚大陆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目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国际合作伙伴已经正式启动"东南亚基因组计划"二期工程,致力于构建 覆盖东南亚全域的万人级 ...
专访|研究中国带回的月球样品是“至高荣誉”——访英国行星科学家马赫什·阿南德
新华社· 2025-05-13 12:01
新华社伦敦5月12日电 专访|研究中国带回的月球样品是"至高荣誉"——访英国行星科学家马赫什·阿 南德 新华社记者郭爽 近日,人类时隔近半世纪获得的首批月壤样品中的一份,由英国开放大学行星科学家马赫什·阿南德教 授从中国北京带回英国。 作为获准借用中国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样品的英国科学家,阿南德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能使用 这一宝贵样品开展科学研究是一种"至高荣誉",他期待国际科学界继续加强科研合作。 "这次我们精心挑选了来自月球表面三个不同位置的样品,每个样品重20毫克。"阿南德说,这三个样品 虽然看上去很小,"但我们的科学仪器可以将其放大100万倍甚至10亿倍,变成巨大的颗粒"。 阿南德的团队计划借助这些样品进行一系列实验,主要尝试解答有关月球起源和形成,以及揭示太阳系 中氢、碳、氮等元素的历史。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日前在社交媒体平台祝贺阿南德获准借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强调科学只 有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取得进步,并期待中英之间有更多合作。 对此,阿南德表示"要感谢中国提供的所有支持",希望这是中英科学家之间太空科研合作的新开端,期 待这种扩大合作的势头能扩展到全球科学界。 阿南德强调,当前的世 ...
“比黄金珍贵”!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抵达英国
环球时报· 2025-05-10 06:53
月球样品国际合作 - 中国嫦娥五号2020年任务采集约2公斤月球物质 这是1976年以来人类首次成功月球采样 使中国在新太空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 [1] - 中国向全球6个国家7家机构提供月球样品 遵循全球太空科学家合作传统 英国开放大学是获得样品的机构之一 [1] - 英国科学家获得60毫克样品 将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 重点分析微观层面特征 [3][4] 样品研究技术细节 - 英国实验室采用特殊设备 可将月壤加热至1400℃以提取碳 氮及惰性气体成分 该设备自1990年代初开始打造 [4] - 研究团队需在高度洁净环境中操作 防止地球物质污染样品 实验室达到高级别安全标准 [3] - 技术团队将进行研磨和激光处理 计划通过样品分析月球形成理论 可能验证45亿年前地球与行星碰撞假说 [4] 行业影响与评价 - 英国科学家评价中国太空项目投资"远远领先" 希望此次合作成为长期国际合作的开始 [3] - 样品被描述为"比黄金更珍贵" 研究价值极高 可能推动未来几年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1][3] - 拥有36年经验的技术人员首次接触月球表面物质 显示该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