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作
搜索文档
科学无国界 上海搭建全球科学合作新桥梁
科技日报· 2025-10-27 16:04
论坛概况 -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10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临港中心举行,主题为“未来科学:上海与世界” [1] - 论坛汇聚了25位诺贝尔奖、图灵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等国际顶级奖项得主,成为亚洲规格最高、顶尖科学家出席人数最多的国际科学大会之一 [1] - 本届论坛共有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约150位科学家参加,其中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以及16位中国两院院士、百余位中外优秀青年科学家 [5] 顶尖科学奖项 -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于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是全球奖金最高的科学奖项之一,被誉为可与诺贝尔奖比肩 [2] - 2025年“生命科学或医学奖”授予康奈尔大学的斯科特·埃默尔和犹他大学的韦斯·桑德奎斯特,以表彰其在揭示受体膜蛋白转运与降解的核心细胞机制方面的突破性发现,两位科学家共享1000万元奖金 [2] - 2025年“智能科学或数学奖”授予斯坦福大学名誉讲席教授孙理察,以表彰其在几何分析与微分几何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2] - 该奖项已成功评选四届,共有12位科学家获此荣誉 [3] 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 - 斯科特·埃默尔团队发现了首个ESCRT复合体ESCRT-I,揭示了细胞内部一套精密的“垃圾清运与物流系统” [2] - 韦斯·桑德奎斯特的实验室独立发现HIV病毒的衣壳蛋白与宿主细胞的ESCRT通路之间存在精密的相互作用,病毒利用细胞的清运系统进行繁殖与逃逸 [2] - 基于该基础生物学发现,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发了来那卡帕韦,成为近年来艾滋病治疗领域的一个革命性突破 [3] 国际合作与交流 - 本届论坛的系列分论坛均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临港实验室等在沪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主办,构建融合本地科研优势的创新生态链 [4] - 斯科特·埃默尔表示,此次参与论坛为其提供了与许多中国科学家互动的宝贵机会,为美国与中国科学界更多的合作机会打开了大门 [3] - 韦斯·桑德奎斯特指出其实验室有许多优秀的中国研究生,建立这种联系将有助于科学合作的深化 [5] - 斯科特·埃默尔认为中国研究人员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研究方面有惊人成果,未来两代有潜力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 [4]
2025顶科论坛,三位获奖科学家藏着哪些科研“惊喜密码”?
国际金融报· 2025-10-26 11:39
论坛与奖项概述 -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10月25日在上海临港中心开幕,主题为“未来科学:上海与世界” [1] - 25位诺贝尔奖、图灵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等大奖得主汇聚上海 [1] - 现场举行了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仪式 [1] 获奖者及其成就 - 斯坦福大学名誉讲席教授孙理察获“智能科学或数学奖”,表彰其在几何分析与微分几何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4] - “生命科学或医学奖”由康奈尔大学的斯科特·埃默尔和犹他大学的韦斯·桑德奎斯特共享,表彰两位生物化学家在受体膜蛋白转运与降解机制方面的突破性发现 [4] 科学家观点与建议 - 孙理察建议数学家应主动了解物理、工程等其他学科知识以更全面理解世界本质 [5] - 孙理察强调跨学科学习需趁早,因年龄增长会显著增加吸收新知识的难度 [5] - 孙理察鼓励年轻人在大学期间积极向教授请教问题,认为主动提问是极佳的学习习惯 [5] - 韦斯·桑德奎斯特指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深度交织,科研团队需加强双向互动以推动突破性发现的及时转化 [5] - 韦斯·桑德奎斯特强调理解自然世界是首要目标,基础研究在开发拯救生命的新疗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5] 国际合作与中国科研生态 - 斯科特·埃默尔表示顶科论坛为其提供了与中国科学家深度交流的机会,为中美科学界合作打开了新大门 [6] - 斯科特·埃默尔透露其最好的朋友是西湖大学的一位教授,表明科学合作早已跨越国界 [6] - 韦斯·桑德奎斯特虽是首次访华,但已深刻感受到中国科研生态的活力,并对论坛的前沿主题和顶尖科学家阵容印象深刻 [6] - 斯科特·埃默尔曾于2002年访华,切身体会到中国科研的飞速发展,特别指出中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成果 [8] - 斯科特·埃默尔认为未来两代中国研究人员完全有能力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领跑者 [8] - 韦斯·桑德奎斯特表示欧美主要制药企业已将中国视为关键市场与研发中心,纷纷在此设立机构 [9] - 韦斯·桑德奎斯特认为中国科研生态正沿着强劲的轨道持续进步 [9] - 三位科学家均表示顶科协奖成为推动他们与中国科学界紧密合作的纽带 [10]
专访|研究中国带回的月球样品是“至高荣誉”——访英国行星科学家马赫什·阿南德
新华社· 2025-05-13 12:01
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国际合作 - 英国开放大学行星科学家马赫什·阿南德教授获准借用中国嫦娥五号带回的20毫克月壤样品,每个样品来自月球表面三个不同位置 [1][2] - 中国国家航天局2023年11月面向国际开放嫦娥五号任务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2024年4月24日批准6个国家7家机构的申请,包括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国科隆大学等 [1] - 嫦娥五号2020年从月球表面采集约1731克样品并带回地球 [1] 月壤样品科研价值 - 样品虽小(20毫克),但科学仪器可将其放大100万倍至10亿倍进行研究 [2] - 研究团队计划通过样品解答月球起源和形成问题,揭示太阳系中氢、碳、氮等元素的历史 [2] - 这些样品将为推动新的科学发现提供无限可能 [1] 国际科学合作 -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强调科学需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进步,期待中英更多合作 [2] - 阿南德表示要感谢中国提供的所有支持,希望这是中英科学家太空科研合作的新开端 [2] - 科学合作有助于跨越分歧和挑战,行星科学能将人们团结起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