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影视

搜索文档
技术破壁,人与AI共创科幻未来
科技日报· 2025-06-05 14:12
科幻短剧《太阳坠落之时》的成功 - 首部AIGC制作的科幻短剧《太阳坠落之时》在抖音播出后两小时内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对AI特效和内容忠实度的热议 [1] - 该短剧的成功不仅体现技术突破,更是内容与创意的结晶,依托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作品改编 [1]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16年来发掘数百部作品和大量优秀科幻作家,为中国科幻从小众走向大众奠定基础 [1]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历程 - 中国科幻文学起源于晚清民国时期,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开创科幻叙事范式,鲁迅1903年提出科学小说对国民启蒙的重要性 [1] - 新中国成立后,郑文光《从地球到火星》和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作品呼应国家现代化目标 [2] - 20世纪90年代《科幻世界》通过"银河奖"发掘刘慈欣等作家,但科幻仍属小众 [2] - 2010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设立后推动中国科幻进入群星闪耀阶段,《三体》获雨果奖引发新一轮科幻热潮 [2] AIGC对科幻影视的革新 - AIGC技术使《太阳坠落之时》30集200多个场景50多个角色仅用3个月完成,成本不到传统制作的五分之一 [4] - AIGC突破传统制作局限,解决"硬核科幻"影视化难题,实现降本增效和视觉效果突破 [5] - 从1902年首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到2023年《流浪地球2》运用虚拟拍摄技术,科技持续推动科幻影视发展 [3] 科幻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1089.6亿元,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 [6] - AI技术赋能文学创作和音频制作,激发作家创作活力,推动科幻出版多元化发展 [6] - 科幻产业形成"创作-改编-出海"生态,IP开发加速推进,需通过数据挖掘分析读者偏好并深挖经典IP价值 [6] - 跨界融合成为趋势,需以"故事核"为中心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拓展有声剧、游戏等新载体 [6]
失望啊失望,三年等来这注水“爱死机”
虎嗅· 2025-05-16 10:25
核心观点 - 《爱,死亡与机器人 第四季》整体呈现怀旧风格,缺乏前几季的创新和想象力 [7][8][145] - 本季内容涉及多种主题,包括猫、战争、生殖器等,但整体评价偏向平庸和安全牌 [142][144] - 部分单集如EP07《霸王龙的尖叫》和EP10《潜行者》在画质和创意上表现突出 [104][105][140] 单集分析 EP01:最摇摆 - 由大卫·芬奇执导,内容为红辣椒乐队的Live专场,采用木偶形式呈现 [11][15] - 整集仅演唱一首歌,风格放荡不羁,受到乐队粉丝高度评价 [13][17][18] EP02:最抽象 - 延续第三季《迷你亡灵之夜》的风格,采用移轴摄影和微缩模型 [19][20] - 讲述外星人入侵地球,人类反击失败导致地球毁灭的黑色幽默故事 [21][24][29] EP03:最萌系 - 讲述宇宙中女主与外星萌兽“小鼻嘎”的温情故事,探讨爱与复仇的主题 [36][37][46] - 萌兽设计融合猫、狗、兔子和考拉的特征,兼具可爱与反转 [34][42] EP04:最隐喻 - 通过红色与黑色对比,隐喻政治压迫和战争,背景设定在美国街区 [54][60][67] - 故事结尾“万物永无止境”暗示压迫的循环 [74][76] EP05:猫奴最爱 - 讲述智能家电与猫合谋对抗人类的故事,风格黑色幽默 [77][78][85] - 猫咪通过控制机器人威胁人类,展现“高科技低生活”的讽刺 [82][84] EP07:最中国味儿 - 以华人为主角,讲述土星上“斗恐龙”的反抗故事,画质精良 [101][104][105] - 融入中文台词和文化元素,被视为一种文化输出 [109][110] EP08:最虔诚 - 二战背景的抗德神剧,融合宗教与超自然元素 [111][116][120] - 设计“堕天使”形象,探讨信仰与未知力量 [119][122] EP09:最扎心 - 通过智能家电吐槽现代生活的荒诞,风格黏土动画 [127][129][131] - 揭示高科技与低生活的矛盾,贴近现实 [130][131] EP10:最多的猫 - 以猫为主角对抗恶魔,融合西方传统故事元素 [132][138][140] - 黑猫被塑造为正义化身,打破传统恶魔形象 [139] 行业趋势 - 科幻影视整体呈现退化趋势,缺乏创新和深度 [145][156] - 近年全球科幻作品以《沙丘》和超级英雄为主,想象力匮乏 [156] - 观众对未来的憧憬减弱,导致科幻创作动力不足 [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