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产业

搜索文档
2025银河科幻大会今日启幕!全球科幻名家齐聚成都,共绘产业新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9-19 22:14
9月19日上午,成都科创生态岛化身"科幻绿洲"——2025银河科幻大会(原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科 幻大会)在此盛大启幕。本届大会以"未来之前,畅享未来"为主题,会期从9月19日持续至21日,是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之后四川举办的首场国际性科幻活动。 大会由阿来、刘慈欣、加拿大"科幻教长"罗伯特・索耶三位常驻主宾领衔,王晋康、韩松、何夕等国内 科幻名家,及美国《轨迹》杂志主编丽泽・格伦・绰隆比、波兰《赛博朋克 2077》创意总监伊戈尔·萨 任斯基等四大洲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三百位嘉宾齐聚,覆盖创作、出版、影视、游戏、衍生品、文旅等 科幻全产业链,共同见证中国科幻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历史性时刻。 启动"银河计划" 现场还举行了9项覆盖科幻全产业链的重要签约,签约、投资总产值超亿元:四川省科协与天府新区管 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银河科幻大会连续五届落户天府新区,共同建强世界一流科幻活动 品牌,通过导入全球优质科幻资源,推动科幻IP就地转化、科幻赋能文旅发展。此外,四川科幻世界杂 志社有限公司分别与阅文集团、京东图书等达成多项产业合作,覆盖科幻创作、数字出版、科幻文旅、 科幻影视、国际传播等全链条。 ...
首钢园三高炉数字博物馆十一假期开放
北京青年报· 2025-09-19 02:39
在首钢园三高炉,《致敬钢铁》数字片正在试映,炉芯在数字光影技术的加持下,重新燃烧起"熊熊烈 火"。通过数字化"再生",百年工业遗产焕发生机。十一假期期间,首钢园RE睿·三高炉数字博物馆将面 向观众开放,向观众讲述工业遗产故事。炉芯墙壁变屏幕观众可360度沉浸观影走进三高炉,以炉芯为 载体放映的数字片《致敬钢铁》,呈现出独特的观影效果。炉芯、墙壁、地面,瞬间变为屏幕,观众可 360度沉浸在钢铁故事中,了解北京乃至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功勋高炉"的历史。RE睿·三高 炉数字博物馆运营方负责人、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介绍,为了呈现逼真的视听效果, 在视觉呈现上,依托AIGC技术对历史影像、图纸和数据进行了深度学习和数字化重建,精准复原了宏 大背景下钢铁工业区的原始面貌;创新性采用2.5D投影技术,通过等轴测投影和斜向投影,巧妙地转动 视角,使历史场景生动可见。在听觉上,5.1声道环绕立体声系统构建了一个"三维声场",使观众从旁 观者变身为钢铁时代的亲历者。工业和文化遗产实现数字化"再生"工业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再生",是 清城睿现公司的长项。在首钢园RE睿·国际创忆馆,《重返·圆明园》光影感映展 ...
科幻“出海”彰显文化魅力
河南日报· 2025-09-01 08:01
中国科幻产业海外影响力与市场表现 - 《三体》英文版自2014年发行以来以42种语言、650万册外文版销量成为全球畅销作品 [1] - 中国科幻产业2024年总营收达1089.6亿元人民币 科幻阅读、衍生品与文旅板块原创能力突出 [2] - VR技术实现单眼4K分辨率突破 AI技术增强科幻作品表现力 推动产业从文本向多维体验跨越 [2] 产业业态发展与创新趋势 - 产业进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关键阶段 成为全球科幻版图重要增长极 [2] - 科幻微短剧呈现爆发式增长 反映年轻一代偏好碎片化、强互动内容形态 [2] - 通过跨媒体叙事、国际联合制作、科幻文旅融合等路径拓展IP开发维度 [2] 文化价值与哲学内涵 - 《三体》"黑暗森林"法则融合道家"天地不仁"哲学思辨与全球化竞争隐喻 [1] - 中国科幻作品展现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深度交融 提供全球读者观察思考新维度 [1] - 科幻文学超越文学范畴成为文化软实力载体 推动文明对话与想象力激发 [2][3] 创作路径与内容特征 - 东方智慧融入科幻想象的创作路径打破西方科幻叙事垄断 [1] - 创作者需在保持文学性同时积极回应市场需求 [2] - 作品持续探讨技术时代人性温度与文明尊严问题 形成全人类共同精神财富 [3]
石景山发布企业上市培育“领航计划” 60家区内企业入围
搜狐财经· 2025-08-19 15:25
8月1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石景山区获悉,该区近期发布了《石景山区企业上市服务工作方案(2025— 2028年)》,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上市培育"领航计划",通过建立全周期上市服务体系,聚焦企业上市关键步 骤、时间节点,为驻区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挖掘储备、多维培育、申报推进、上市对接等全流程服务, 做大做强资本市场"石景山板块"。目前,全区共有60家企业纳入领航计划"白名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在强化上市全流程服务方面,石景山区完善企业上市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服务机制,"上市前"金融"活水"精 准浇灌,建立"基地+基金+信贷+上市"四位一体服务模式。针对科幻产业集聚区定制"科幻积分贷",借力科幻基金 加大优质拟上市企业培育力度;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依托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布局早期投资;协 同中关村发展集团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持续导入资金、信息、产业资源;用好用足文化科技融合基金,加大对虚 拟现实产业园优质企业投资力度;建设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保险科技数字化产业链",支持园区企业登陆资本市 场。"上市中",绿色通道助力冲刺,通过"一企一案一员"加快上市进程。上市专员"一对一"为企业提供 ...
石景山发布企业上市培育“领航计划”,60家企业纳入“白名单”
新京报· 2025-08-19 09:39
在强化上市全流程服务方面,石景山区完善企业上市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服务机制,上市前,建 立"基地+基金+信贷+上市"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例如,针对科幻产业集聚区定制"科幻积分贷",借力科 幻基金加大优质拟上市企业培育力度;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依托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布 局早期投资;协同中关村发展集团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持续导入资金、信息、产业资源。 上市中,通过"一企一案一员"加快上市进程。上市专员"一对一"为企业提供全天候服务,针对辅导验 收、现场检查、上市委审议等关键节点,提供针对性应对措施。根据企业诉求,做好"会—市—区"协同 对接,加快上市进程。上市后,引导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吸收优质资产。为有海外布局需求的公司 提供政策咨询、外汇管理及国际并购支持。 目前,石景山区上市企业数量达到20家。"十四五"以来,石景山区紧抓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机遇,提升 金融服务质效,深化"交易所走进石景山"品牌,连续推动6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上市规模扩容42%。 根据企业所处上市阶段,"白名单"企业分为基础层、重点层、攻坚层、领航层,各层企业精准配备专属 服务团队,金融管家提供上市路径规划和服务,行业管家助力企业 ...
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8-15 18:08
基金概况 - 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是国内首只聚焦数字文创、科幻产业和未来赛道投资的产业基金 已于2025年5月15日完成备案 [1] - 基金目标规模超30亿元 采取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 存续期限7年 [2] - 由成都市天府文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 成都科创投集团、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交子金控集团合资设立的成都市天府科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任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 《科幻世界》杂志社担任总顾问单位 [2] 战略定位 - 基金旨在构建"科幻+未来"全周期资本生态 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和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成都建设"中国科幻之都" [1] - 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引导社会资本向科幻与未来产业集聚 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 [1] 投资方向 - 重点投向全国"科幻+"重点领域 包括科幻阅读、影视、游戏、文旅、衍生品、装备等 [2] - 发力"未来+"重点赛道 涵盖互联网应用、数字智能与内容、消费、制造等结合领域 [2] - 关注具有科技创新属性、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性未来产业项目 [2] 运营动态 - 基金已全面启动子基金遴选工作 通过引入优质子基金管理机构汇聚多方资源 [2] - 该基金是成都落实国家"培育未来产业 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1]
成都,正抢占先机?
36氪· 2025-08-15 10:54
国家政策转向消费驱动 - 推出两项千亿级补贴政策:每年发放1000亿元育儿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和千亿级别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2][4] - 中央财政承担东中西部地区85% 90% 95%的补贴资金 体现政策落实决心 [5] - 这是1949年以来首次大规模直接发钱 标志国家治理理念重大转变 [5][6]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基建投资空间收窄:全国超1/3省份市市通高铁 超2/3省份县县通高速 [7] - 出口面临贸易壁垒:2023年货物出口仅增长5% [8] - 消费成为新引擎: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9] - 消费占比提升空间大: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39.9% 远低于美国67.9% [9] 城市竞争新格局 - 消费成为城市竞争新赛道 竞争将更加激烈 [12][13] - 人口流动性增强:网民从2004年9400万增至2024年11.04亿 [16] - 交通网络扩张:高铁超4.8万公里 高速公路增4.6倍 汽车保有量从2742万增至3.5亿辆 [16] - 中小城市崛起案例:甘肃天水 山东淄博 贵州榕江等 [16] 入境消费机遇 - 入境政策放宽:43国单方面免签 240小时过境免签 [16] - 入境旅游快速增长:一季度来华外国游客736.74万人次 同比增39.2% [17] - 境外消费力强劲:外国游客日均消费3459元 日均带来收入近1.5亿元 [17] 成都消费中心建设优势 - 人口规模优势:2147.4万常住人口居全国第四 城镇化率80.8% [21] - 消费基础雄厚: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1.6亿元 全国第六个万亿级消费城市 [22] - 商业资源集聚:8个商圈进入全国TOP100 数量仅次于上海 [22] - 政策持续强化:2021年后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出现频次明显上升 [23][25] 成都特色发展路径 -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打造"三城两都一市"品牌 2024年举办89项赛事 [28] - 科幻产业领先:年营收235亿元 占全国1100亿元科幻产业的21% [29] - 国际交通枢纽:双国际机场 45个国际航点居全国第四 [31][32] - 文旅吸引力强劲:境外游客搜索热度第一 2024年接待入境外国游客147.2万人次 [35][38]
“一会一址”新篇章!2025服贸会锁定首钢园 SoReal科幻乐园成活动新地标
北京青年报· 2025-08-11 15:32
【"一会一址"新篇章!#2025服贸会锁定首钢园# SoReal科幻乐园成活动新地标】8月10日上午,记者从 2025年服贸会媒体吹风会上获悉,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9月10日—14日在石景山首钢园 区举办。今年服贸会正式启用"一会一址"举办模式,永久落户首钢园。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作 为首钢科幻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今年的服贸会系列活动中将以炉顶银河花园、33MetaClub 综合电竞大厅以及银河美术馆等特色场景结合"科技+文化+消费"融合的沉浸式体验,承接举办国家文 旅推介大会、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专项活动。(北京青年报记者 吕安琪 编辑 黄安琪) ...
2025年上半年GDP破1.2万亿 成都未来产业发展不断按下“加速键”|成都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28 21:42
7月24日,成都正式发布首只未来产业基金,首期规模高达1120亿元,远期规模将达2600亿元。该基金将重点聚焦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商业航天、量 子科技、前沿新材料等十大未来产业领域,为成都未来产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助力成都都市圈在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未来产业生态的加速构建与完善,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科幻产业等新兴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与强劲动力,持续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产业园区建 设稳步推进,各类产业项目纷纷落地生根。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些成果共同为成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 断的强大动力,助力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近日,成德眉资四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相继公布。2025年上半年,成都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171.78亿元。其中,成都以12108.2亿元的经济总量占据都 市圈的主导地位,占比达79.8%;德阳、眉山、资阳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8.0亿元、945.48亿元、530.1亿元,为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指标 | 上半年累计 | 累计增长(%) | | --- | --- | --- ...
科技“魔棒” 续航城市灯火
金融时报· 2025-07-04 14:32
工业遗产改造与科技文旅融合 - 首钢园一高炉改造为SoReal太空探索主题科幻乐园,2024年开业首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1][3] - 改造保留高炉原有结构和工业风貌,融合AI、边缘计算、AR/VR/MR、5G-A、全息影像等前沿技术,打造"全沉浸式"科幻综合体[2] - 项目设置未来科技乐园、主题秀场、艺术展览、餐厅酒吧等多元业态,形成"科技+文化+消费"试验田[2][3] XR技术应用与市场拓展 - SoReal运用5G+XR技术实现虚拟与现实融合,提供星际探险、VR对战等沉浸式体验,吸引超60所北京中小学研学活动[3][4] - 当红齐天已在上海迪士尼、成都牛王庙等16城落地项目,覆盖电竞综合体、科技艺术馆等业态,2025年计划推出千家"SoBattle"电竞实体店[4] - XR技术被应用于冬奥会场景改造,推动首钢园从工业遗址转型为科幻乐园[3] 科幻产业生态与集群发展 -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聚集138家硬科幻企业,涵盖动作捕捉、图形渲染、AR/VR/MR等领域,形成"类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服务链[6][7] - 北京全景声公司自主研发WANOS三维全景声技术,应用于影视、车载等领域,实现360度沉浸式体验[7] - 北京科幻企业总数达780家,2024年总营收480亿元,石景山区集聚236家科幻企业,收入153亿元占全市1/3[7][8] 数字经济与文化科技融合 - 石景山区2024年GDP达1312.9亿元,数字经济占比57.4%,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1504.5亿元(+10.1%),文化产业收入1487亿元(+7.9%)[8] - 北京市202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11.4%,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15906.9亿元(+11.1%),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70.7%[11] - 北京拥有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数字出版、互联网游戏服务等行业展现显著科技融合特征[11] 政策支持与城市更新 - 北京市落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推进5G、AI、区块链等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5][11] - 首钢园改造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光伏发电等环保技术,入选全国首批"5G+智慧旅游"试点项目,经验复制至黄石、成都等城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