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

搜索文档
共赴海底奇幻之旅
人民日报· 2025-06-06 06:02
文化IP改编与本土化 - 法国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自1869年连载后,历经1902年中国译介、2015年法语奇幻剧首演,至2025年推出中法共创巡演版本,展现跨世纪文化生命力[3] - 中法共创版通过黑光剧场技术实现视觉革新:以黑暗为背景、光线勾勒海洋生物动态,结合中国传统"留白"美学,创造虚实相生的沉浸式体验[3] - 语言本土化将原版水手之歌改编为蕴含"梦/空/归去来兮"哲思的中式歌词,采用对仗押韵格式强化文化共鸣[4] 舞台艺术创新 - 演员需同时演绎人类角色与操控全黑戏偶,配合特制灯具构建"光墙"系统,实现"隐藏操控者+突出偶戏光影"的技术突破[3] - 视觉设计融合《山海经》元素,新增龙形蛇鱼偶戏形象,服装既保留国际化舞台审美又加入中国渔民俗文化符号[4] - 角色重塑赋予法国原著人物中国游侠气质,通过民间歇后语和渔民服饰实现情感本土化[4] 跨文化市场拓展 - 剧目通过三重本土化策略(语言/视觉/情感)渗透中国观众市场,验证经典IP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可持续开发潜力[3][4] - 创作团队包含中方编剧与导演,确保改编既符合原著精神又扎根本土文化土壤[5]
技术破壁,人与AI共创科幻未来
科技日报· 2025-06-05 14:12
科幻短剧《太阳坠落之时》的成功 - 首部AIGC制作的科幻短剧《太阳坠落之时》在抖音播出后两小时内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对AI特效和内容忠实度的热议 [1] - 该短剧的成功不仅体现技术突破,更是内容与创意的结晶,依托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作品改编 [1]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16年来发掘数百部作品和大量优秀科幻作家,为中国科幻从小众走向大众奠定基础 [1]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历程 - 中国科幻文学起源于晚清民国时期,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开创科幻叙事范式,鲁迅1903年提出科学小说对国民启蒙的重要性 [1] - 新中国成立后,郑文光《从地球到火星》和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作品呼应国家现代化目标 [2] - 20世纪90年代《科幻世界》通过"银河奖"发掘刘慈欣等作家,但科幻仍属小众 [2] - 2010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设立后推动中国科幻进入群星闪耀阶段,《三体》获雨果奖引发新一轮科幻热潮 [2] AIGC对科幻影视的革新 - AIGC技术使《太阳坠落之时》30集200多个场景50多个角色仅用3个月完成,成本不到传统制作的五分之一 [4] - AIGC突破传统制作局限,解决"硬核科幻"影视化难题,实现降本增效和视觉效果突破 [5] - 从1902年首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到2023年《流浪地球2》运用虚拟拍摄技术,科技持续推动科幻影视发展 [3] 科幻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1089.6亿元,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 [6] - AI技术赋能文学创作和音频制作,激发作家创作活力,推动科幻出版多元化发展 [6] - 科幻产业形成"创作-改编-出海"生态,IP开发加速推进,需通过数据挖掘分析读者偏好并深挖经典IP价值 [6] - 跨界融合成为趋势,需以"故事核"为中心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拓展有声剧、游戏等新载体 [6]
跨界追光:一位物理学博士的科幻文学人生
新华社· 2025-05-23 16:42
学科跨界与创新教育 - 重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刘洋作为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和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在"创意写作"课堂上实现文理科跨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科幻小说创作与编程学习 [1] - 刘洋的课程设计包含情感弧线分析、AI剧情支线设计、时空折叠方案等创新内容,强调科幻作为连接文理科的桥梁作用 [1][2] - 教学团队通过计算机分析1000+篇科幻/网络小说,发现情感叙事隐藏模式及分形结构,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子刊 [2] 科研与创作的融合路径 - 刘洋保持物理学研究习惯,半年集中科研教学、半年创作小说,认为科研破解自然之谜而小说探索人性边疆 [3] - 其科幻小说被称为"硬科幻",内容融合材料特性、原子结构等科研知识,自称作品是科研的"边角料" [1][3] - 已发表多篇CSSCI/SCI论文,研究覆盖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呈现显著跨学科特征 [3] 职业转型与行业发展 - 2018年从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系跳槽至南方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实现物理到中文的学科跨越 [2] - 目前研究方向聚焦数字人文(文学计算),秉持"新文科"理念融合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 [2] - 认为中国科幻文学繁荣反映国家科技实力跃升及科技人文深度融合,正在筹备新长篇科幻小说 [3] 创作方法论 - 实验室经历成为科幻创作优势,能准确描述离心机声音、培养皿反光等AI无法虚构的细节 [2] - 处女作《时振》发表于《新科幻》杂志,讲述二战物理学家破解时间跳跃之谜的故事 [1] - 强调科幻灵感需快速落地创作,因科技发展可能使虚构构想短期内变为现实 [3]
今晚18:00直播间,刘倩、郝景芳、球小姐好、晴天妈妈,分享私藏书单
吴晓波频道· 2025-03-09 03:23
活动概述 - 2025年由蓝狮子与吴晓波频道出品 联合蓝阅工作室策划"百万粉丝博主年度书单"系列直播活动 首场主题为"时代女性智慧:百万粉丝博主书单" [1] - 活动聚焦不同行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博主 邀请其分享阅读书单并传递阅读价值 [1] - 直播时间为3月9日晚18:00 在吴晓波频道视频号直播间举行 [12] 特邀嘉宾与主题 - 刘倩(《性别经济学》作者)探讨经济学原理如何赋能女性职场与生活成长 分享提升女性幸福感的书单 [3][7] - 郝景芳(雨果奖得主)解析科幻文学对未来教育的启示 分享《北京折叠》之外的未来教育书单 [4][9] - 球小姐好(心理导师)聚焦中年女性心理调适 分享职场与家庭平衡的觉醒书单 [5][9] - 晴天妈妈(心理咨询师)颠覆传统育儿认知 从三胎养育实战中提炼认知升级书单 [6][10] 内容亮点 - 经济学主题:揭示经济学思维对破解职业瓶颈 平衡事业家庭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实践路径 [7] - 科幻主题:强调科幻读物对构建科学思维与人文关怀多维认知体系的作用 培养应对未知挑战的心理韧性 [9] - 心理主题:中年女性通过自我关怀重塑生命意义 育儿领域提出"重养自己"的高成长阅读理念 [9][10] 活动特色 - 首次公开四位博主的年度私藏书单 涵盖性别经济学 科幻文学 心理疗愈 认知革命等领域 [10] - 设置互动环节 观众有机会获得蓝狮子盲盒书并与博主实时交流 [10] - 获得微信读书的特别支持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