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空气动力学
icon
搜索文档
为中国高速列车发展护航
中国青年报· 2025-06-02 09:30
高铁技术发展 - 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在高速列车流线型外形及碰撞吸能结构设计中发挥关键作用 [1] - 团队组建国内首个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团队并承接我国首个列车空气动力学外形设计任务 [1] - 团队手绘中国首台准高速机车的三维轮廓并自主建成国内首套高速列车动模试验系统 [2] 技术创新与成果 - 团队创建我国铁路空气动力学理论、方法及技术体系完成各类型高速列车气动外形优化设计 [2] - CR400复兴号气动阻力相比既有车型降低10%以上支撑高速列车350km/h不减速穿越长大隧道 [2] - 团队自主研建国际首套实际运营轨道车辆撞击/测力试验系统填补国内空白整车吸能指标显著优于国外 [5] 极端环境下的安全保障 - 团队攻克复杂极端环境下的列车行车安全保障难题包括大风、高原、高寒等恶劣条件 [3] - 新疆铁路最大瞬时风速达64米/秒局部路段8级以上大风天气年均160天以上团队创建大风环境下行车安全保障系统 [4] - 团队在兰新高铁开通前试验中遭遇15级大风仍坚持完成试验获得宝贵数据 [3] 新一代动车组发展 - 2024年年底时速400公里的新一代动车组样车发布中国速度再次提升 [4] - 团队研发的车端吸能结构在碰撞时产生稳定、有序、可控溃缩变形最大限度吸收碰撞能量 [5] - 团队解决空气动力制约高铁发展、列车碰撞安全保护以及大风行车安全综合防护三大世界性难题 [5]
李书福:吉利不是资本运作企业,收购百年车企的目的是学习造车技术
快讯· 2025-05-28 13:37
李书福:吉利不是资本运作企业,收购百年车企的目的是学习造车技术 金十数据5月28日讯,记者从吉利获悉,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近日在内部讲话回应"一个吉利"的核心 战略。他表示,吉利是制造业企业,不是资本运作企业。"吉利投资收购多个百年老牌汽车企业,其目 的只有一个,学习造车技术;学习车企品控体系;学习造车安全技术、空气动力学技术、标准及标准的 由来;学习如何与供应链企业友好协同;学习如何做好售后服务,如何培养各专业人才;学习如何打造 受人尊重的品牌。" (21财经) ...
小米 YU7 正式亮相!「天际屏」首秀,雷军的「豪华高性能 SUV」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5-22 22:33
新品发布 - 小米在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推出多款产品,包括采用3nm工艺制程的小米玄戒O1芯片、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手表S4 eSIM版以及压轴产品小米YU7 [2] - 小米YU7拥有优雅设计风格,线条流畅且富有力量感,具备独特豪车气质和跑车般驾控体验 [2] 设计特点 - YU7采用宝石绿、钛金属色和熔岩橙三种颜色,宝石绿通过双层色漆工艺还原哥伦比亚绿宝石质感,钛金属色增加大颗粒金属铝粉实现多视角金属光泽 [4] - YU7设计比例包括3倍轮轴比、2.1倍轮高比和1.25倍宽高比,1.3倍头身比和后视角宽体肌肉感设计,可选配275mm后轮宽胎 [6][8] - YU7与法拉利Purosangue存在设计相似性,两款车型比例特殊,法拉利中国当天也展示了一款绿色Purosangue [10][12] - YU7和SU7设计几乎同步进行,YU7在SU7发布前已启动设计工作,目前评价多为正面 [14][16] - YU7采用光环尾灯设计,继承家族设计语言,夜间辨识度高 [16] 空气动力学 - YU7大灯上半部分开孔与A柱前开孔连通构成空气桥,引导气流减少紊流和涡流,提高空气动力学效率 [18][20] - YU7共进行40多处空气动力学优化,CLTC续航增加59km,整车风阻系数仅0.245Cd [20] 门把手设计 - YU7采用完全隐藏式门把手,取代SU7的半隐藏式设计,该设计基于小米2023年6月申请的"内翻式"机械结构专利,与法拉利Purosangue门把手类似 [24][27][30] 座舱配置 - YU7配备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Xiaomi HyperVision),通过投影技术在前风挡下方形成1.1米长一体式环绕信息光带,可视峰值亮度1200nits,全局903分区控光 [32][34] - 座舱配备16.1英寸中控大屏和6.68英寸后排移动控制屏(可拆卸),采用高通骁龙8 Gen 3芯片 [40] - 前排座椅支持123°零重力模式,后排座椅支持135°靠背调节,座舱大面积采用软质材料包裹 [42] - YU7标配141L电动前备箱,支持UWB手机感应自动开启 [44] 动力性能 - YU7提供三个版本:单电机后驱标准版(235kW/320马力,5.88秒零百加速,240km/h最高车速)、双电机四驱Pro版(365kW/496马力,4.27秒零百加速,240km/h最高车速)和双电机四驱Max版(508kW/690马力,3.23秒零百加速,253km/h最高车速) [46][49] - 全系搭载V6s Plus小米超级电机,最高转速22000rpm,标配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Pro版及以上配备闭式双腔空簧,Max版增加Brembo四活塞固定卡钳(100km/h刹停距离33.9米) [48] - 全系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Max版充电倍率5.2C,15分钟最大补能620km,10%-80%最快充电时间12分钟 [51] - 标准版CLTC续航836km(中大型纯电SUV最长),Max版CLTC续航770km(四驱纯电SUV最长) [48] 智能驾驶 -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和700TOPS算力的英伟达Thor芯片 [51] 市场表现与战略 - 小米SU7在4月销量达2.8万辆,成为中国市场20万以上车型销量冠军 [53] - YU7是小米"两年三车"计划的关键产品,肩负拓展SUV主流市场重任,需延续SU7品牌热度并提升产品成熟度和用户口碑 [53] - 公司计划2026年推出可能下探至15万元区间的增程式SUV,形成覆盖主流价位的完整产品矩阵 [55] - YU7正式价格和上市时间将在7月公布,未在本次发布会披露 [57]
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助力中国高铁又快又稳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09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与碰撞安全技术 - 中南大学高速列车研究中心建成国际首套时速500公里列车空气动力动模实验系统 可在半秒内完成0-500公里/小时加速 该系统直接决定中国高速列车流线型外形的设计参数 [1] - 团队同步研发列车碰撞安全保护技术 通过车端吸能结构实现碰撞时有序可控溃缩变形 最大程度吸收能量保护乘员安全 相关技术在国内属首创 [1] 高铁核心技术突破 - 团队30年来攻克空气动力制约高铁发展 列车碰撞安全保护 大风行车安全防护三大世界性难题 支撑中国高铁实现从技术跟跑到全球领跑的跨越 [2] - 自主研发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动模试验系统 实际运营轨道车辆撞击/瞬时测力试验系统等国际领先平台 奠定高铁核心技术研发基础 [3] 重大工程应用案例 - 团队全程参与"中原之星"至"复兴号"等车型的流线型外形与碰撞吸能结构设计优化 助力中国高铁树立国际技术标杆 [3] - 在兰新高铁百里风区开展极端气象试验 采集的防风数据使线路列车停运天数大幅减少 运能显著提升 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三大奖8项 [4][5] 科研体系与团队建设 -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由田红旗院士领衔布局空气动力学与撞击动力学研究 建立科研-经费-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成为持续创新的核心机制 [3] - 团队成员在新疆戈壁15级大风中抢救试验数据 院士与博导带头参与一线艰苦作业 体现团队传承的攻坚文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