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革命

搜索文档
国产车规芯片发展与现状,解析来了
36氪· 2025-05-15 18:08
国产汽车芯片产业现状 - 国内有超过200家企业开发和生产汽车芯片产品,其中约50%实现量产应用 [1] - 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品类型少,超过70%企业车规级芯片种类不多于10种(多为1-5种) [6] - 国产化率呈现结构性差异:计算类芯片20-25%,存储类25-30%,功率类10-15%,通信类仅5-10% [7] 技术发展趋势 - 驾驶SoC芯片迭代加速,国产500T以上算力芯片将量产,低算力芯片价格持续下探 [2] - 2024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迎来中高算力芯片密集落地,包括MomentaBMC(272T)、小鹏图灵(384T)等 [3] - 未来三年主流芯片算力需求跃升至500-1000Tops,以支持全场景城市NOA功能 [4] 市场竞争格局 - "科技平权"推动NOA功能向10-20万元大众车型普及,2030年搭载量预计突破850万辆 [1] - 中算力平台由英伟达ORIN-X/N、高通8775、地平线J6M主导,高算力平台被英伟达双ORIN-X、华为MDC系列占据 [3] - 舱驾一体芯片将在2025年取得规模化突破,追求极致性价比 [3] 细分领域技术差距 - 控制类:高功能安全MCU国产化率仅8-10%,动力底盘域仍处空白 [7] - 计算类:国产突破500TOPS大算力芯片,但高性能异构计算架构和先进制程工艺存在短板 [7] - 功率类:中低端具备国产能力,高端芯片仍依赖进口设备和技术 [7] 应用场景演进 - 辅助驾驶从"功能尝鲜"经"场景覆盖"向"场景理解"阶段过渡 [1] - 高速NOA车型芯片算力集中在0-100Tops,城市NOA需求500-1000Tops,L3级需1000Tops以上 [4] - 安全成为用户核心价值,系统设计趋向传感器冗余和安全策略优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