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功能

搜索文档
毫末智行经历高管震荡,但长城不会放弃“智驾梦”
36氪· 2025-06-18 20:25
时间进入2025年,正当智能驾驶的战事愈演愈烈之际,长城汽车倾力孵化的"智驾独角兽"毫末智行却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高层地震"。 依托长城汽车数百万辆的庞大保有量,毫末还拥有一个天然的数据采集和迭代平台,后续推出的雪湖数据智能体系MANA(后升级为 DriveGPT),正是 建立在这片数据"金矿"之上,旨在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智能驾驶算法的快速迭代。 借助长城持续的投入,毫末智行一度也风光无数。2021年底,毫末智行一度获得近 10亿元的A轮融资,当时估值超10亿美元,正式跻身行业独角兽,投资 方包括美团、高瓴创投、高通等。在当时的时间点上,也是长城叫板新势力、投身智能化的重要战略性布局。 毫末的核心困境与身份之惑 然而,4年之后的今天,毫末的局面却大不一样了。 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毫末在城市NOA的比拼上有些掉队。按照最初的计划,魏牌的摩卡车型就应该在2023年搭载由毫末提供的城市NOA功能,成为行 业首款落地通自动驾驶芯片8650的车型。但这个计划最终跳票,高端辅助驾驶的落地往后又推迟了一年。另一方面,长城内部也在找寻更多的Plan B。比 如去年,另一家智驾公司元戎启行的端到端方案就在魏牌旗下的多款车型上 ...
国产车规芯片发展与现状,解析来了
36氪· 2025-05-15 18:08
国产汽车芯片产业现状 - 国内有超过200家企业开发和生产汽车芯片产品,其中约50%实现量产应用 [1] - 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品类型少,超过70%企业车规级芯片种类不多于10种(多为1-5种) [6] - 国产化率呈现结构性差异:计算类芯片20-25%,存储类25-30%,功率类10-15%,通信类仅5-10% [7] 技术发展趋势 - 驾驶SoC芯片迭代加速,国产500T以上算力芯片将量产,低算力芯片价格持续下探 [2] - 2024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迎来中高算力芯片密集落地,包括MomentaBMC(272T)、小鹏图灵(384T)等 [3] - 未来三年主流芯片算力需求跃升至500-1000Tops,以支持全场景城市NOA功能 [4] 市场竞争格局 - "科技平权"推动NOA功能向10-20万元大众车型普及,2030年搭载量预计突破850万辆 [1] - 中算力平台由英伟达ORIN-X/N、高通8775、地平线J6M主导,高算力平台被英伟达双ORIN-X、华为MDC系列占据 [3] - 舱驾一体芯片将在2025年取得规模化突破,追求极致性价比 [3] 细分领域技术差距 - 控制类:高功能安全MCU国产化率仅8-10%,动力底盘域仍处空白 [7] - 计算类:国产突破500TOPS大算力芯片,但高性能异构计算架构和先进制程工艺存在短板 [7] - 功率类:中低端具备国产能力,高端芯片仍依赖进口设备和技术 [7] 应用场景演进 - 辅助驾驶从"功能尝鲜"经"场景覆盖"向"场景理解"阶段过渡 [1] - 高速NOA车型芯片算力集中在0-100Tops,城市NOA需求500-1000Tops,L3级需1000Tops以上 [4] - 安全成为用户核心价值,系统设计趋向传感器冗余和安全策略优化 [7]
特斯拉FSD中国亮相引关注,智驾今年入拐点?
红杉汇· 2025-03-02 10:53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特斯拉在中国发布FSD功能并更名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1] - 智能驾驶技术划分为L0-L6六个等级,L3被视为关键分水岭,当前L2+级NOA功能处于快速发展黄金期 [1] - NOA功能可在特定场景下自动完成变道、超车、进出匝道等操作,提升驾驶便捷性和效率 [1][2] 智能驾驶技术架构 - 模块合成式方法将系统分为感知、规划决策和执行控制三大模块,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信息并执行控制动作 [3] - 端到端式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直接映射感官输入到驾驶动作,具有更强泛化能力但需海量数据和高算力支持 [3] - 端到端技术成为行业新范式,取代传统模块间信息传递,实现全局优化并加速算法迭代 [5] 2024年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智能驾驶技术已摆脱高精地图依赖,实现无图NOA并转向端到端架构 [4] - 主流车企2024年底实现全国全量推送城市NOA,"车位到车位"成为最新智驾体验标准 [4] - Robotaxi已在部分城市运营,配备高精度地图和多种传感器实现自动驾驶服务 [5] 2025年行业拐点预测 - 端到端技术凭借全局优化和更高计算效率成为高阶智能驾驶最优解,城市NOA有望从"能用"迈向"好用" [7] - 行业认为2025年是智能驾驶拐点,多模态大模型和算力发展将推动L3技术基础成熟 [7] - 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中推出准L3级别自动驾驶,年底推出真正L3级别软件 [8] 商业化应用案例 - 小马智行开通广州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专线,覆盖机场和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 [6] - 自动驾驶出租车可通过手机APP预约,完成路径规划、避障和自动付款等全流程 [5]
晚点独家丨长城投资元戎启行 1 亿美元,高阶智能驾驶有了第三家量产供应商
晚点LatePost· 2024-11-01 20:46
元戎启行融资与技术进展 - 元戎启行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由长城汽车集团独家投资,累计融资超5亿美元,股东包括复星锐正、云启资本、阿里巴巴等[3] - 公司目前拥有约700名员工,已成为长城汽车和吉利与奔驰合资品牌Smart的智驾方案供应商[3][4] - 元戎启行采用端到端辅助驾驶方案,为长城新蓝山和smart精灵5提供无图城区NOA功能,支持9座城市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4] - 公司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周光曾为Roadstar.ai联合创始人,初期瞄准L4级自动驾驶,2020年转向前装量产智驾方案[5] - 元戎启行选择激进技术路线,2020年投入BEV架构,2023年首批研发端到端架构,计划基于英伟达Thor平台开发VLA模型[5] 高阶智驾市场竞争格局 - 元戎启行成为全球第三家能提供城区NOA功能的第三方供应商,前两家为华为和Momenta[5] - 其他加快城区NOA上车的供应商包括英伟达、大疆车载、地平线和轻舟智航等[6] - 地平线发布SuperDrive高阶智驾方案,预计2025年量产;轻舟智航目标将城市NOA打入15万级车型[6] - 大疆车载发布硬件成本7000元的"7V+100TOPS"方案,英伟达推出基于Orin芯片的高阶解决方案[6] - 车企与供应商关系从一对一绑定变为多元合作,长城同时与毫末智行、Momenta等多家方案商合作[6] 行业发展趋势 - 高阶智驾方案将从20万元以上车型向更低价格区间渗透,并逐步从新能源车扩展至燃油车[7] - 大疆车载计划在10-20万价位段向上突破,Momenta将基于高通芯片开发适合15万级混动/燃油车的方案[7] - 服务海外汽车品牌成为提升客单价的重要途径,Momenta已与奔驰、丰田合作,元戎启行接触欧日韩车企[7][8] - 老牌供应商侧重ROI,关注车型预期销量和利润;新入局者更看重标杆客户以证明实力[6] - 中高阶辅助驾驶市场竞争焦点转向全价位段渗透和服务国际车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