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星座

搜索文档
卫星互联网产业趋势解析
2025-08-05 11:15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卫星互联网产业,包括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商业航天发展、通导遥融合等[1][2][3] * 主要公司包括新网、原信等低轨卫星互联网企业,航天科技集团、中电科等国企,以及蓝箭、天银科技、星河动力等民营火箭公司[8][12][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卫星互联网产业现状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卫星部署放缓,预计下半年集中发射,全年发射量仍在去年预期范围内[1][2] * 火箭运力、发射工位、电推技术、激光组网技术是主要瓶颈[1][2][6] * 算力星座需求增加,CPU、GPU及大规模存储器件需考虑抗辐照性能和可靠性[1][4] * 终端应用集中在政府、军队及远洋货运等地面网络覆盖不佳场景,低轨手机直联是未来方向但商业化需求不旺[3][7] 商业航天发展 * 商业航天初期采用商业级元器件导致可靠性问题,未来可能制定新标准平衡成本与可靠性[5][6] * 工业级元器件需优化升级,批量组网阶段将制定企业或行业标准[6] *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增加,无锡、株洲、四川、文昌等地成为发展热点[3][15] * 上游制造环节仍处重资产亏损状态,下游应用如通信、遥感、导航增强等具潜力[16] 技术瓶颈与挑战 * 火箭运力不足,长征5号成本高,商业火箭未具备稳定批量发射能力[6][12] * 民营火箭公司液体火箭回收技术需2-3年时间发展,蓝箭、天银科技等走在前列[12] * 地面站建设不足影响数据传输时延,新网通过激光组网减少对地面站依赖[11] * 通导遥融合面临体制瓶颈,缺乏统一商业化牵头单位[17] 成本与价值量 * 中国卫星制造成本高,单颗约千万级别,商业公司报价达2000多万[10] * 初期星座规模小(一两百颗),整体投入约百亿级别[9] * 单星功能设计比SpaceX更复杂,导致成本较高[8] 标准与规划 * 3GPP NTO标准确定是未来趋势,但各国仍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创新[7] * 新网牵头国内5G技术迭代,尝试整合导航增强、物联网等频率资源[18] * 顶层规划尚不明确,通导遥融合发展需应用牵引[18][19]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家队与民营企业竞争合作:国企承担大部分招投标,但培育商业公司发展[8] * 低轨卫星发展将影响终端芯片设计,高低轨芯片融合是趋势[13][14] * 国内商业航天近两年逐步克服瓶颈,下半年将有更多发射活动[20] 数据与百分比 * FPGA芯片价格未来可能介于几千元至数万元之间[5] * 原信规划600至1000多颗卫星,一两年内实现难度大[6] * 民营火箭公司液体回收火箭稳定发射还需2到3年时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