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保护理念

搜索文档
凝聚司法合力 共护绿水青山
辽宁日报· 2025-06-05 09:32
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工作成效 - 五年来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生态环境资源一审案件9612件 审结9454件 其中刑事案件3653件 民事案件2190件 [1] - 坚持最严法治理念 对环境资源违法和犯罪行为实施"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和预防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成为"长出牙齿"的严规铁律 [1] - 将恢复受损生态环境作为最终目标 五年来判决补种复绿48.2万株 增殖放流1.3亿余尾 生态环境损害修复金9388万余元 修复土地1.1万余亩 [2] 司法保护创新举措 - 适用分期履行、劳务代偿、替代性修复等责任承担方式以及代履行等执行方式 促进生态环境及时有效恢复 [2] -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在辽河流域生态封育案中从系统治理角度阐释生态保护意义 [2] - 构建"1+1+6+16"专业化环资审判组织体系 跨区域集中管辖生态环境资源案件 [3] 重点领域司法保护 - 加强土地资源司法保护 开展司法守护黑土地暨耕地保护专项行动 [3] - 依法审理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案件 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3] - 强化生态系统综合保护 妥善审理非法收购运输出售斑海豹案等 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 [3] 专业化审判体系建设 - 2020年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 建立专业化环资审判规则体系和审判队伍 [3] - 与公安、检察机关和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常态化协作 建立跨区域司法保护协作机制 [3] - 与科研机构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科技创新"环境资源保护协作新模式 [3] 典型案例发布 - 发布10起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涵盖刑事、民事、行政、民事公益诉讼等各种案件类型 [4] - 案例涉及多个领域和多方面环境要素 加强类案裁判指引 [4]
人大常委会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生态环境法典草案
新华网· 2025-05-01 06:01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审议 法典定位与意义 - 生态环境法典是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继民法典后具有重大意义 [1] - 草案系统梳理现行生态环境法律 提炼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 [1] 污染防治制度创新 - 将污染防治共性制度总结为通则和一般规定 成熟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 [1] - 建议增加土壤与大气 水 固体废物污染的统筹协同治理内容 [1]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强化 重点针对化肥农药使用问题 我国耕地面积大污染突出 [2] 生态系统保护升级 - 转变单一生态要素保护思路 突出系统保护理念 [2] - 建议严格规范生物遗传资源国际合作研究 防范国家安全风险 [2] - 需整合分散条款 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系统性 [2] 绿色低碳发展专编 - 绿色低碳发展单独成编 生产流通环节规定全面 消费环节需细化 [3] - 建议系统梳理绿色消费内容 形成完整法律规定体系 [3] 法律责任与体系衔接 - 需完善"过罚相当"机制 区分个人与单位违法情形 避免处罚失衡 [3] - 采用"适度法典化"模式 形成"法典+单行法"双法源格局 [3] - 需协调与民法典 刑法等其他法律的关系 维护体系统一 [3] 立法程序优化 - 坚持开门立法 扩大公众参与 吸纳专业意见提升法律可操作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