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
icon
搜索文档
@外籍个人,个人所得税政策指南请收好!(基础知识篇)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06 08:56
外籍个人身份判定 - 居民个人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于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均需缴纳个人所得税[3] - 非居民个人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无住所且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于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仅需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4][5] 非居民与居民身份的转换 - 预先判定为非居民个人但后转为居民个人的情况,年度内税款扣缴方式不变,但年度终了后需按居民个人规定办理汇算清缴,若当年离境且预计不再入境,可选择离境前办理汇算清缴[6] - 预先判定为居民个人但后转为非居民个人的情况,需在不符合居民个人条件之日起至年度终了15天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按非居民个人重新计算并补缴税款,不加收税收滞纳金,需退税的按规定办理[6] - 若预计居住天数与实际不符,例如预计居住不超过90天或税收协定规定的183天但实际超过,需在达到条件后的月度终了15天内报告,重新计算并补缴以前月份税款,不加收税收滞纳金[7] 外籍无住所个人所得来源地判定 - 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来源部分按境内工作天数计算,境内工作期间包括实际工作日及在境内外享受的公休假、个人休假、培训天数,当天停留不足24小时按半天计算境内工作天数[10] - 外籍无住所个人在境内外同时任职时,按工资薪金所属境内外工作天数占当期公历天数的比例计算境内外所得收入额,境外工作天数为当期公历天数减境内工作天数[10] - 数月奖金或股权激励所得,归属于境内工作期间的部分为来源于境内的所得,计算方法为奖金或激励额乘以境内工作天数与所属工作期间公历天数之比,一个月内多笔所得需先分别计算再加总[11] - 担任境内居民企业董事、监事及高层管理职务的个人,无论是否在境内履职,取得由境内企业支付或负担的报酬均属于来源于境内的所得[13] - 稿酬所得由境内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支付或负担的,为来源于境内的所得[14] 外籍个人办税实务 - 外籍个人注册个人所得税APP需持外国护照等有效证件前往办税服务厅获取大厅注册码,通过APP中的大厅注册码注册方式完成注册[17] - 外籍个人更换身份证件后若在年度内使用多个证件号码申报,需到税务机关办理自然人档案并档,以避免年度汇算时数据不准确,常见原因包括更换单位或更新护照导致信息不一致[19][22] - 年度申报时若无预填信息,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的收入纳税明细查询模块手动填写数据,包括收入明细和已申报税额[24] - 个税APP绑定银行卡失败时,外籍个人可携带银行证明材料及个人证件前往办税服务厅办理[25] - 外籍个人满足居民个人条件时,在年度汇算中可选择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或津补贴免税政策(如住房补贴、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但二者不能同时享受,可通过APP填报专项附加扣除[36] 税收协定与身份判定 - 税收协定中居民身份判定涉及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和习惯性居处标准,永久性住所指长期居住的住所,重要利益中心需综合家庭、职业、财产等因素,习惯性居处用于无法确定永久住所或重要利益中心时[26][27] - 非居民个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时,需报送《非居民纳税人享受协定待遇信息报告表》并留存备查资料,包括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与所得相关的合同协议等[39] - 我国签订的多边税收条约可在国家税务总局官网的税收政策-税收条约栏目查询[28] 纳税人识别号与管理 - 外籍个人无中国公民身份号码,首次办理涉税事项时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如外国护照、永久居留证、工作许可证等),由税务机关赋予纳税人识别号[32] - 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是办理涉税事项的唯一代码标识,外籍个人需确保信息一致以避免多个纳税档案[31][32]
一问一答 | 涉税专业服务管理热点问题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1 08:46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涉及具体的行业或公司研究分析,主要内容为税务政策问答的目录列表及公众号运营信息。以下是可提取的要点: 税务政策问答系列 - 系列文章涵盖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政策[3]、小型微利企业优惠[7]、出口货物征税[7]、佣金支出扣除[7]等62期专题问答 - 政策范围涉及增值税抵扣[7]、跨境电商退税[7]、纳税信用管理[7]、消费税[7]等跨领域税务实务 - 每期采用"一问一答"形式解读热点问题,例如第62期聚焦资源回收行业开票新政[3] 公众号运营信息 - 内容由济南市税务局及天桥区税务局联合编发[4] - 非官方学习平台声明:文章仅作学习参考用途[5][6] - 历史合辑包含第1-50期完整内容[7] 注:原文未提供具体行业数据、公司案例或财务指标,故无法输出投资分析相关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