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附加扣除

搜索文档
【涨知识】为什么我和同事工资一样,要交的个税却不同?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30 17:35
个人所得税计算差异原因分析 核心观点 - 相同月薪下个税缴纳差异主要由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捐赠扣除及累计收入税率差异六类因素导致 [1][5][9] 减除费用差异 - 居民个人年度综合所得可减除6万元基本费用 每月预扣预缴时默认减除5000元 新入职员工若未勾选"是否扣除减除费用"选项可能导致差异 [2] - 案例中新员工首月与工作满一年同事的减除费用基数不同(本月实际收入 vs 上年度月均收入)[3][5] 专项扣除差异 - 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及住房公积金 基数取决于历史收入水平 新老员工计算基数不同(新员工按首月收入 老员工按上年度月均)[5] 专项附加扣除差异 - 涵盖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7类支出 纳税人实际申报金额因人而异 需核对个人所得税App申报记录 [5] 其他扣除项目 - 含企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等合规支出 国务院规定的特殊扣除项目亦可能影响应纳税额 [5] 捐赠扣除影响 - 公益捐赠额未超应纳税所得额30%可扣除 全额税前扣除项目需符合国务院特殊规定 [6][7] 累计收入税率差异 - 综合所得适用3%-45%超额累进税率 年收入≤3.6万部分税率3% 超过96万部分税率45% 累计收入越高适用税率越高 [9] - 案例中因新员工累计收入低于老员工 导致相同月薪适用不同累进税率 [10] 查询方式 -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收入纳税明细查询】可查看月度纳税详情及税款计算逻辑 [10]
超1亿人申请退税130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28 15:16
个税汇算清缴情况 - 2024年个税汇算中超过1亿纳税人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700多万纳税人自行补税480余亿元 [2] - 退税人数远高于补税人数,但人均退税金额(约1300元)明显低于人均补税金额 [2] - 2024年人均退税金额较2019-2020年平均水平(582元)显著提升,可能与专项附加扣除力度加大有关 [2] 收入分配调节效应 - 年收入前10%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人群基本无须缴税 [2] - 年收入超100万元的高收入者占申报人数1%,其缴纳个税占比超五成 [3] - 综合所得人员中超过七成无须缴税,实际缴税人员中60%以上适用3%最低档税率 [3] 个税扣除制度特点 - 扣除项目覆盖基本减除费用、"三险一金"专项扣除、7项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民生支出 [4] - 年6万元起征点标准占2024年人均GDP的62.7%,显著高于发达国家40%以下的平均水平 [4] - 30-55岁中青年群体占专项附加扣除受益人群超八成,享受减税金额占比超九成 [4]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 - "十四五"期间延续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等政策,累计减免个税5800亿元 [5] - 居民换购住房退税政策自2022年10月实施以来已退还个税111亿元 [5] - 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 [5]
第一个月工资到账了,如何查询纳税明细?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22 23:05
个税基础知识 - 工资薪金所得包括因任职或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及其他相关所得 [4] -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无需自行缴纳,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作为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 [6] - 新入职员工需向单位提供基本信息并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6] 个税计算方法 - 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其他扣除 [8] - 计算公式: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8] - 预扣率分7级,从3%至45%,速算扣除数随收入层级递增 [8] 关键扣除项目 - 基本减除费用为每月5000元,年度累计计算(如7月入职可减除35000元) [12] - 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 [13] - 专项附加扣除涵盖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7项 [14] - 其他扣除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 [15] 个税查询流程 -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查询路径:首页→收入纳税明细→选择年度→勾选所得类型→查询 [17] - 可查看综合所得收入、已申报税额、扣缴义务人信息、申报日期及税款所属期等 [17] - 必查风险点包括核实收入申报记录是否相符、是否存在未入职公司申报记录 [20][21]
【毕业第一课】人生第一份工资需要缴税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22 08:38
工资薪金所得定义 - 工资薪金所得包括个人因任职或受雇取得的工资、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及其他相关所得 [2] 个人所得税缴纳机制 - 个人所得税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作为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纳税人无需自行缴纳 [3] - 新入职需提供基本信息(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等)并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3]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 累计预扣法公式: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其他扣除 [4] -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4] - 累计减除费用按5000元/月乘以任职月份计算(如5月入职则首月减除5000元,次月10000元) [5][6] - 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6] - 专项附加扣除涵盖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8] - 其他扣除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 [9] 预扣率表 - 预扣率分7级,从3%(≤36000元)至45%(>960000元),速算扣除数随级数递增 [10] - 示例:月薪20000元的小张,1月预缴270元,5月起因累计收入超36000元,税率升至10% [11] 收入纳税明细查询 -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查询路径:首页→收入纳税明细→选择年度→勾选所得类型→查询 [13] - 可查信息包括综合所得收入、已申报税额、扣缴义务人信息、专项扣除详情及税款计算明细 [14] - 重点核对收入申报记录是否与实际相符,异常情况可通过“批量申诉”功能处理(分“目前在职”“从未在职”“曾经在职”三类) [15][16][18] 常见问题 - 个税APP显示收入为税前金额,高于实际到手工资 [20] - 已申报税额为预缴税款,最终补退税额需通过年度汇算清缴确定 [20]
@全体纳税人,个税汇算进入倒计时!这份填报易错点,你自查了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8 17:12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易错点 - 夫妻双方对同一子女均选择100%扣除比例导致合计扣除比例超过100% [2] - 更正建议:双方协商选择仅一方全额扣除或双方各扣50% [2] - 需通过个税APP修改扣除比例并同步更正年度汇算申报 [2] - 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可变更且需核对子女信息一致 [2] 大病医疗支出错误抵扣 - 误将纳税人本人父母的大病医疗支出填入专项附加扣除 [2] - 政策仅允许扣除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的医疗费用 [2] - 更正建议:删除错误填报的父母大病医疗记录金额 [2] - 需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符合政策的金额并准确填报 [2] - 跨年度医疗费用以结算时间为准不可拆分扣除 [2]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不合规 - 将未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培训作为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扣除 [2] - 更正建议:参考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准确填报 [3] - 学历继续教育须为中国境内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或学信网学籍信息 [3] -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仅可在发证当年汇算中享受一次 [3] 住房租金/贷款利息扣除信息不实 - 选择"无配偶"而实际有配偶 [4][5] -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却分别扣除住房租金 [5] - 一方有自有住房而另一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却填报住房租金 [5] - 夫妻双方同时享受住房租金和贷款利息扣除 [5] - 更正建议:如实填写婚姻状况并修改家庭成员信息 [6] - 需同步专项附加扣除最新数据并更正年度汇算结果 [6] - 配偶名下有房产且双方工作城市相同则不可扣除住房租金 [7]
同样工资,为啥我补税他退税?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7 23:35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的五种情况分析 核心观点 - 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结果差异主要由预缴税款与应纳税额差异、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方式、收入扣除项差异、奖金计税方式选择及收入结构复杂性五大因素导致 [3][4][6][8][10][12] 分项解析 1 预缴税款与应纳税额差异 - 汇算结果取决于预缴税款与实际应纳税额的关系:多缴则退税(如小张预缴1800元,应纳税1600元,退税200元),少缴则补税(如小李预缴1000元,应纳税1600元,补税600元) [4][5] 2 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方式 - 选择"扣缴义务人申报":单位按月预扣时直接减除专项附加扣除(如小李1月收入8000元,扣除5000元减除费用及3000元赡养老人扣除后应纳税所得额为0) - 选择"自行申报":预扣时不减除专项附加扣除(如小张1月收入8000元仅减5000元,剩余3000元需预缴税款) [6][7] 3 收入相同但扣除项差异 - 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赡养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贷款等)不同导致应纳税额差异: - 案例1:小张年收入15万,扣除总额15.4万(含赡养老人3.6万+子女教育4.8万),应纳税所得额-0.4万,全额退税600元 - 案例2:小李年收入15万,扣除总额12.4万(赡养老人1.8万+婴幼儿照护2.4万+房贷1.2万),应纳税额780元需补税180元 [8][9] 4 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式 - 年终奖选择"单独计税"或"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会导致税额差异,纳税人可通过试算选择更低税负方案 [10][11] 5 收入结构复杂性 - 多源收入影响:劳务报酬、稿酬等非工资收入会改变综合所得基数 - 年中换工作:新单位预缴税率可能低于实际汇算税率导致补税 - 重复扣除风险:在多个单位领取工资可能导致每月5000元减除费用被重复计算 [12] 计算工具参考 - 综合所得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收入额-6万-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捐赠)×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缴税额 - 税率表覆盖3%-45%七档,速算扣除数最高达181920元 [13]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易错点提醒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5 23:38
个人所得税分类 - 工资薪金所得包括个人因任职或受雇取得的工资、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及其他与任职受雇相关的所得 [4] - 劳务报酬所得涵盖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医疗、法律、会计等26类劳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4] - 稿酬所得指个人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获得的报酬 [4] -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许可使用产生的收益 [4] 税务扣除规定 - 综合所得与经营所得可选择性申报减除6万元费用及专项扣除但不可重复申报 [5] - 专项附加扣除包含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等7大类支出项目 [5] - 汇算需重点核对共同填报项目的扣除比例及首套房贷认定等关键信息 [5] 税务申报要求 - 未按规定补税将面临滞纳金、罚款及3年税收监管加强等处罚措施 [6] - 退税申请需在税款结算后3年内提出建议纳税人及时提交申请 [6] - 退税银行卡需使用境内I类账户确保账户状态正常避免超额限制 [6]
“走出去人员”如何在Web端进行个税申报?操作步骤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3 09:02
"走出去"人员定义及申报义务 - 居民个人被境内企业、单位、其他组织派往境外工作取得的工资、薪金或劳务报酬所得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1][22] - 居民个人定义: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 [1][22] 申报办理渠道 - 可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或个税App办理 [2][22] - Web端支持密码登录或扫码登录(需使用个税App扫描二维码) [2][23] 申报前准备工作 - 需查询申报年度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情况,可通过"我要查询"功能核对 [4][25] - 存在残疾、孤老、烈属等减免税事项需提前在"完善个人信息—可享税收优惠情形"中添加 [6][27] 申报流程关键步骤 - 进入路径:首页—常用业务—"年度汇算(取得境外所得适用)"或"我要办税"—税费申报功能下的对应入口 [9][29] - 需确认个人基础信息,系统默认预填境内预扣预缴数据,需辅助查询核对 [12][31] - 境外所得收入数据需自行填报,境内年终一次性奖金计税方式可设置 [12][31] 特殊事项处理 - 经营所得、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转让所得、偶然所得需在对应栏次填写 [16][33] - 境外已纳所得税抵免需填写附表,包括"本年境外已纳税额"和"本年抵免额",并上传完税证明或纳税申报表等凭证 [17][34] - 减免税事项需通过"修改-新增减免税额扣除"功能添加 [17][33] 申报完成确认 - 信息填报完成后需点击提交并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完成申报 [18][35] 注:文档中涉及表格的部分(如doc13、doc15)因数据混乱且无明确行业/公司关联信息,未提取关键要点
速查!个税退税提醒这样开,避免错过~操作步骤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1 08:46
个人所得税APP功能与操作指南 - 个人所得税APP会根据时间顺序展示系统推送的提示提醒 包括年度汇算预约和办理通知 每月企业扣缴申报提示 年度专项附加扣除确认提醒 年度个税记忆等 [5] - 在办理个税年度汇算期间 税务机关会通过APP推送待核实事项消息 并附补正材料链接 需及时查收避免错过重要节点 [5] - 安卓系统设置消息提醒需在应用管理中允许个人所得税APP通知权限 iOS系统需在通知设置中打开允许通知 [7] 年度汇算与专项附加扣除 - 纳税人需在取得综合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7] - APP会推送2024年度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提醒 2025年度确认提醒等消息 [4][6] - 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子女教育 大病医疗 继续教育 住房租金 住房贷款利息 赡养老人等 [11] 消息提醒与办理流程 - 未读消息提醒会显示在页面最上方 包括扣缴申报提示 年度汇算提醒 申报信息补充材料提醒等 [4] - 重要提醒模块按时间顺序展示 如个税记忆上线提醒 退税审核同意提醒 专项附加扣除确认提醒等 [6] - 政策公告和操作指南模块提供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及解读文件链接 [9][11]
个税汇算即将截止,请您查收高频问答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18 08:57
2024年个税汇算高频问题解答 - 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合同编号不一致时需通过个人所得税APP逐年核对并修改贷款合同编号 [1] - 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式可在年度汇算时通过APP更改为合并计税 [1] -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需核实学历信息、证书名称编号及发证日期是否符合政策要求 [1] - 漏填专项附加扣除可在APP补充填报后通过更正申报重新计算退税 [2] - 申诉"被收入"记录需通过APP收入纳税明细查询功能提交申诉并等待审核结果 [3] - 退税失败原因包括身份信息错误、银行账户无效、申报数据疑点等,可通过APP查看具体审核情况 [3] - 年度汇算监管措施包括追缴欠税加收滞纳金、纳税记录标注、纳入信用信息系统等 [3] 个税汇算操作流程 - 住房贷款利息修改路径:APP【办&查】-【专项附加扣除】-选择年度-【修改贷款信息】 [1] - 奖金计税方式修改路径:年度汇算【收入和税前扣除】-【工资薪金】-【奖金计税方式选择】 [1] - 补充扣除操作流程:APP【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年度-录入信息-返回【更正】申报 [2] - 申诉操作路径:APP【收入纳税明细】-选择记录-【申诉】或【批量申诉】-提交申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