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等
搜索文档
2025十五五期间我国面临的宏观战略态势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1-02 00:06
外部宏观战略环境 - 中国处于“挑战性的战略机遇期”,外部环境从松弛转向紧张,但和平与发展的总体主题未变,机遇属性从被动抓住转向主动塑造 [1] - 2024-2029年全球新增经济活动中,中国占比将达21%左右,超过七国集团的20%和美国的12%,成为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 [1][17] - 外部地缘政治压力呈“二次曲线”特征,预计俄乌冲突在2025年中期前进入收敛阶段,此后压力可能阶段性上升,需应对“东海-台海-南海”联动挑战 [1][18][20] 全球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以中国为枢纽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调整将在2030年前趋于稳定 [2][14][22] - 中美技术路径呈现差异,美国侧重“技术-金融”路径,中国坚持“技术-产业”路径,全球数字竞争聚焦中美两国 [2][22] - 受西方保护主义影响,中国与美西方直接贸易面临更多干扰,将形成“核心部件生产在国内、最终组装出口在第三国”的新产业链结构 [2][23] 国内治理与经济发展 - 国内治理核心关键词是“认知”,涵盖政治、经济-金融、社会-文化三个维度 [3][14] - 经济-金融认知层面以“高质量的公平发展”为核心,针对不同财富积累群体、城市新兴中产、中西部青年群体精准施策 [3] - 区域经济布局需强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乌鲁木齐等战略枢纽城市的辐射作用,构建特色产业条块 [4] 关键领域战略任务 - 数据要素流通需破解确权不明、质量参差、交易体系不完善、跨境流动风险等堵点 [4][14] - 科技领域需提升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和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构建科技外交能力体系 [4][14] - 宏观经济治理聚焦提振信心,探索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优化国债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加强预期管理 [4][14] 产业与创新发展方向 - 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产业融合,强化复杂系统理论应用,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5][14] - 医疗产业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破解核心部件卡脖子问题,优化创新药审批流程与医疗器械招投标机制 [5][14] - 高等教育需打破政府、高校、社会的认知壁垒,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学科动态调整,让人才培养更贴合产业需求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