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治理

搜索文档
正视“键盘杀人”背后的网络传播困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4 17:00
近日,河南周口一位妇产科医生疑因不堪网暴侵扰坠楼身亡。对此,当地相关部门已成立调查组, 网络平台方也发布了情况说明。从家属披露的遗书和信息记录来看,该医生生前持续遭到网络谩骂、攻 击的情况的确存在。 从寻亲少年,到粉发女孩,从上网课被"爆破"的女教师,到治病救人多年的邵医生……他们本该拥 有各自的灿烂人生,却都倒在了舆论利刃之下。 我们不禁要问,那些藏于阴暗的深深恶意究竟由何而来?如何避免更多"键盘杀人"的悲剧? (一) 网络暴力与互联网相伴而生,其内涵与外延一直在迭代。如今的网暴除了直接恶语相向、造谣泼 污,指指戳戳、品头论足的滋扰嘲讽,含沙射影、恶意臧否的道德绑架,以"开盒"手段肆意泄露他人隐 私,皆在其列。 随着网络成为承载个人工作生活的重要载体,隔着屏幕直击他人心理底线的手段愈发呈现"致命"特 征—— 扫射范围更广。受害者不一定是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甚至与社会热点事件毫无关联,他可能只是 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观点,或是无意出现在他人镜头之下,就猝然遭遇围观与审视。而触发网暴的缘 由,也从"确有其误"演变为"不合我意"。 群体围攻更甚。很多网暴事件起初由个别人主导,最终则走向群体狂欢。在各大社交媒体的评论 ...
给“开盒”上锁是平台的能力试金石
经济观察报· 2025-05-28 14:36
网暴治理与平台责任 - 平台需将网暴治理内化为自觉行动,而非仅应对监管要求,这关乎平台生态存亡[1][6] - 中央网信办专项治理"开盒"乱象,要求重点平台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凸显整治决心[2] - "开盒挂人"形成完整黑产链条,包含人肉搜索、隐私泄露和群体围攻,破坏性远超传统网暴[2] 平台治理失责表现 - 信息推送机制偏好争议内容助长攻击性言论传播[3] - 用户身份审核漏洞为匿名攻击提供便利[3] - 投诉响应滞后导致违法信息清除不及时,部分平台或与"毒流量"存在利益共生[3] - 典型案例显示平台因处置不力被判赔8000元,3家大型平台因类似问题被处罚[3] 治理机制优化方向 - 需从运动式清理转向常态化治理,提升"开盒"防治优先级[3] - 平台应超越"通知-删除"义务,建立事前预防和事中干预机制,落实主体责任[4] - 中央网信办2022年提出建立网暴预警机制,相关法规明确平台需建立预警模型[4] 技术防御与用户保护 - 需采用NLP情感分析、异常行为监测等技术精准拦截隐晦攻击内容[5] - 建立平台间风险信息共享库提高黑产跨平台操作门槛[5] - 设置快速举报入口,提升受害者请求处理优先级,优化"一键防暴"功能设计[5] - 抖音已将可能诱发网暴的信息纳入争议热点处置,实施流量降热和冷静机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