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盒挂人
icon
搜索文档
给“开盒”上锁是平台的能力试金石
经济观察报· 2025-05-28 14:36
网暴治理与平台责任 - 平台需将网暴治理内化为自觉行动,而非仅应对监管要求,这关乎平台生态存亡[1][6] - 中央网信办专项治理"开盒"乱象,要求重点平台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凸显整治决心[2] - "开盒挂人"形成完整黑产链条,包含人肉搜索、隐私泄露和群体围攻,破坏性远超传统网暴[2] 平台治理失责表现 - 信息推送机制偏好争议内容助长攻击性言论传播[3] - 用户身份审核漏洞为匿名攻击提供便利[3] - 投诉响应滞后导致违法信息清除不及时,部分平台或与"毒流量"存在利益共生[3] - 典型案例显示平台因处置不力被判赔8000元,3家大型平台因类似问题被处罚[3] 治理机制优化方向 - 需从运动式清理转向常态化治理,提升"开盒"防治优先级[3] - 平台应超越"通知-删除"义务,建立事前预防和事中干预机制,落实主体责任[4] - 中央网信办2022年提出建立网暴预警机制,相关法规明确平台需建立预警模型[4] 技术防御与用户保护 - 需采用NLP情感分析、异常行为监测等技术精准拦截隐晦攻击内容[5] - 建立平台间风险信息共享库提高黑产跨平台操作门槛[5] - 设置快速举报入口,提升受害者请求处理优先级,优化"一键防暴"功能设计[5] - 抖音已将可能诱发网暴的信息纳入争议热点处置,实施流量降热和冷静机制[5]
百度竟能搜出开盒广告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7 22:28
网络平台信息安全问题 - 百度搜索平台出现名为"城市猎人联盟"的网站,提供付费获取他人实时定位、户籍档案、工作履历等详细个人资料的服务 [1] - 该网站明确列出"业务清单",交易金额根据信息敏感程度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1] - 网站客服表示交易全程匿名且承诺信息准确性 [1] 社交平台黑色产业链 - 主流社交平台存在以"私人侦探"、"定位查人"为关键词的隐秘招揽信息 [1] - 部分账号以"有渠道"、"可解决"等隐晦话术引导用户私聊 [1] - 服务涵盖名下房产、车辆登记、手机定位、家庭成员关系图谱等敏感信息 [1] 非法信息服务定价 - 个人基础信息查询报价1500-3000元不等 [1] - 涉及全家户籍等深度信息需5000元以上 [1] - 服务提供者声称与"特殊渠道人员"合作,能够绕开正规程序调取数据 [1] 交易安全承诺 - 非法服务提供者强调交易安全,"全程加密传输,不会留下痕迹" [1] - 交易过程通过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 [1] - 服务提供者声称背后存在专业团队运作 [1]
“开盒”明码标价 网信办点名多平台要求“零容忍”
北京商报· 2025-05-27 18:58
监管部门行动 - 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要求强化"开盒"问题整治工作 从阻断信息传播 完善预警机制 加大惩治力度 优化保护措施 加强宣传引导等多维度明确工作要求 [1] - 中央网信办召开专题部署会议 要求微博 腾讯 抖音 快手 百度 小红书 知乎 哔哩哔哩 豆瓣等重点网站平台对照通知抓好落实 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开盒"乱象 [7] - 网信部门已依法按程序处罚3家大型网站平台 全面清理各类涉"开盒"违法违规信息 从严处置传播相关内容的账号和群组 [7] 行业现状 - 部分网络平台仍存在隐性"开盒"广告 如百度搜索平台出现"城市猎人联盟"网站 明码标价提供个人隐私信息查询服务 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2] - 主流社交平台存在以"私人侦探" "定位查人"为关键词的隐秘招揽信息 服务涵盖房产 车辆登记 手机定位 家庭成员关系图谱等敏感信息 报价1500-5000元 [4][6] - 有专业团队运作"开盒"黑产 声称与"特殊渠道人员"合作 能绕开正规程序调取数据 并承诺交易全程加密传输 [6] 典型案例 - 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因饭圈纠纷多次在微博"开盒"他人隐私信息 引发舆论关注 [7] - 某视频平台收到多位UP主举报 称有群体在境外平台有组织地煽动用户对站内UP主进行"人肉开盒" [8] - 主持人杨迪发文称自己被"开盒" 个人信息遭泄露并收到大量骚扰电话 [8] 法律依据 - "两高一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 明确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者可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10] -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 侵扰 泄露 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 [10] - 严重"开盒"行为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最高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0] 平台建议 - 专家建议平台强化数据采集与使用边界 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 推动数字指纹等溯源技术落地 [10] - 建议平台完善审核机制 利用AI识别恶意信息 建立"开盒"等关键词拦截库 [10] - 中央网信办将指导网站平台升级完善防护措施 加大"开盒"风险提示 设置快速举报入口 及时核实投诉举报 [11]
带头“开盒挂人”,网络安全博士眼里哪有“安全”
新京报· 2025-04-14 06:46
网络安全行业事件 - 网络安全在读博士利用专业能力实施"开盒挂人"行为,导致3000余人受害,波及主播及关联人群[1] - 涉案人员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1] - 网络安全高学历人才涉案暴露行业伦理教育缺失问题[2] 网络暴力治理动态 - 中央网信办2023年11月将"开盒挂人"列为7类重点整治问题[1] - 2024年暑期专项整治针对未成年人的"开盒挂人"乱象[1] - 2024年法院数据显示292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91人因侮辱诽谤罪获刑[3] 平台监管责任 - 粉丝团体和亚文化社区是"开盒挂人"高发区域,平台需加强巡查处置[3] - 平台需完善敏感信息识别、违规账号处理等机制[3] - 网络社区管理被列为治理"开盒挂人"的核心环节[3] 行业治理方向 - 高等教育机构需强化网络安全与法治结合的教育[2] - 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未成年人矫治机制[2] - 技术甄别能力提升是追责网暴参与者的关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