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医生
搜索文档
你所刷到的网红医生可能是AI伪造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5 17:00
行业概况与用户规模 - 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大众接触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全国10.74亿网络视听观众中,有92.1%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健康科普内容,其中63%的观众已养成定期关注健康科普账号的习惯[2] -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研究的1.47万个医生账户发布了超过15万个视频,其中22.4%的账号粉丝数量超过10万,3.9%的账号粉丝数量超过100万[4] 医生账号运营模式 - 部分医生亲自运营账号,例如一位拥有近千万粉丝的科普医生独立完成从文案设计到拍摄、剪辑、上传的全部工作[4] - 部分医生拥有团队支持,例如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曲乐丰教授有6名志愿者组成的团队负责剪辑、校对等技术工作,坚持每周更新3-4篇[5] - 代运营公司提供一站式外包服务,合作周期约为5个月,制作100条医学短视频,收费标准为每月1.6万元[6] - 代运营公司负责策划医生IP形象、设置话题及撰写短视频文案,医生或医院宣传部门仅需审核[6] 商业化变现途径 - 线上问诊是主要变现途径,例如一位副主任医师的在线咨询图文咨询收费150元,电话咨询300元/10分钟,其在线咨询接诊量近3000,仅图文咨询粗略计算成交金额已超过40万元[10] - 医生可通过短视频平台官方补贴、多点执业转化、付费咨询、治疗手术、代言及讲座等商务合作获得收益[10] - 短视频账号能够精准导流,提高医院的门诊挂号率和就诊率,并吸引跨区域患者[9] 行业乱象与风险 - 部分医生账号内容出现同质化、低俗化问题,存在以"擦边"、"低俗"、"猎奇"为手段的"科学色情"问题,模糊医学与娱乐边界[12] - 存在违规行为,例如有网红医生以科普之名引流后开出数千元高价药方,或参与直播带货售卖保健品[12] - 存在虚假内容,例如有网红医生自编自导虚假摆拍视频,以及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仿造知名医生合成虚假药品广告[13] - 部分医生为追求流量开始评论非医学专业的热点事件,或讲述非本专业内容[15] 医院态度与监管环境 - 医院对医生科普整体持积极态度,但明确禁止医生主动引导病人去线上付费,如果是病人自发搜索则被允许[11] - 医生开设视频号需获得医院合规审批,院方强调"科普不是诊疗"、"线上不能替代线下"[11] - 为鼓励科普,部分医院将科普纳入考核指标,并加强同行间经验交流[11][14] - 有关部门已出台政策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并加大对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16][17]
揭秘10亿网民在看的健康科普生意:谁在批量制造网红医生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5 15:58
行业规模与用户习惯 - 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大众接触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中国10.74亿网络视听观众中有92.1%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健康科普内容 [1] - 63%的网络视听观众已养成定期关注健康科普账号的习惯 [1] - 在社交媒体平台1.47万个医生健康科普账户发布的超过15万个视频中,有22.4%的账号粉丝数量超过10万,3.9%的账号粉丝数量超过100万 [3] 医生账号运营模式 - 医生视频账号运营存在多种模式,包括医生亲自运营和由专业公司代运营 [1] - 部分医生亲自负责从文案设计到拍摄剪辑的全流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 [1][3] - 代运营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文案、拍摄、剪辑、推送,合作周期通常为5个月,制作100条短视频,收费标准约为每月1.6万元 [4][5] - 代运营合作的前提是医生必须具备公立三甲医院资质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实名认证 [5] 行业商业化路径 - 医生自媒体变现的主要途径是线上问诊,粉丝需求可转化为线上问诊形式 [8] - 短视频账号能精准导流,提高医院门诊挂号率和就诊率,并可能吸引跨区域患者 [8] - 医生可通过短视频平台官方补贴、多点执业转化、付费咨询、治疗手术以及代言讲座等商务合作获得收益 [8] - 例如,一位粉丝过百万的医生通过在线咨询(图文咨询150元,电话咨询300元/10分钟)已实现接诊量近3000,粗略计算成交金额超过40万元 [9] 行业乱象与挑战 - 行业出现内容同质化、低俗化问题,部分账号偏离医学科普专业轨道,出现“科学色情”等模糊医学与娱乐边界的内容 [11] - 存在网红医生以科普之名引流后开出高价药方,或参与直播带货但非本人出镜售卖保健品的情况 [11][12] - 有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仿造知名医生形象和声音,发布虚假药品广告 [12] - 行业内卷现象明显,部分医生因担心患者流失而被迫参与视频创作,甚至有些市级医院已将科普纳入考核指标 [13] 行业监管与规范化 - 有关部门已出台政策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严处违法违规信息及账号 [15][16] - 国家卫健委明确禁止医务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并表示将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 [16] - 行业建议由医疗主管部门牵头,平台积极配合,建立更敏捷、更严厉的监督机制 [17] - 医院方面对医生科普行为持积极但谨慎态度,强调“科普不是诊疗”、“线上不能替代线下”,并需经过合规审批 [10]
医生可以做“网红”吗
新京报· 2025-07-08 19:18
网红医生乱象 - 央视财经曝光部分网红医生存在线上引流、线下高价开药等乱象 [1] - 国家卫健委提醒注意网红医生将医疗科普作为牟利工具 [1] - 网红孵化机构将医护人员视为"流量密码",打造网红医生进行商业变现 [1] - 部分网红医生通过制造争议话题、编造虚假剧本、贩卖健康焦虑等方式吸引流量 [1] - 运营机制包括立人设、造焦虑、导流量、割韭菜四步收割链 [3] - 这些行为污染信息环境、消耗公众信任、可能延误真实病情 [3] 乱象成因 - 网民健康知识需求大但媒介素养缺乏 [4] - 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存在监管漏洞 [4] - 多重因素交织导致伪科普内容泛滥 [4] 治理措施 - 需平台强化审核和资质核验,封禁伪科普账号 [5] - 管理部门需对直播带货、私域引流等行为严肃追责 [5] - 医疗从业者需坚守职业伦理 [5] - 公众需提升信息辨识能力和健康素养 [5] - 需构建多方治理闭环减少危害 [6] 优秀网红医生案例 - 陈伟教授在抖音、视频号进行科学减重知识科普 [8][9] - 李鹤医生全网粉丝超千万,专注心血管健康科普 [10][15] - 徐文斌医生通过《补钙歌》等视频传播健康知识,全网获赞超千万 [16] - 白辰、薄世宁等医生在短视频平台拥有数百万至上千万粉丝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整治目的不是消灭网络健康信息,而是让真正医学知识流动 [19] - 需要打造更多货真价实的网红医生挤压伪科普空间 [7] - 医生做网红的关键是坚持专业性和以患者健康为本位 [9][15][16]
医疗健康科普别被网红医生带偏了
北京青年报· 2025-07-08 11:30
医疗健康科普行业现状 - 医疗科普已成为中国各大网络平台上备受关注的内容,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 [1] - 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拉近与患者距离,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和医患信任度 [1] - 各大短视频平台积极布局"泛知识"领域,重视垂直领域,专业医生成为平台重点合作对象 [1] 行业乱象分析 - 部分"网红医生"将医疗科普作为牟利工具,与网红孵化机构合作编造假剧本进行摆拍 [1][2] - 出现真医生讲伪科普现象,甚至发布"软色情"内容以获取流量,违背医疗伦理并损害行业形象 [2] - 背后形成灰色产业链,专业造假团队介入,最终通过广告推销药品等方式变现 [2][3] 监管与治理方向 - 国家卫健委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整治力度 [1] - 需要压实医生个人、医疗机构、网络平台和网红孵化机构多方责任 [3] - 网络平台需加强内容审核,医疗机构需规范医务人员网络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惩治造谣传谣行为 [3][4] 行业发展建议 - 应增加优质医疗健康科普供给,通过引导、激励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4] - 强调内容真实性是网络内容产业根基,需杜绝无底线摆拍和伪科普 [4] - 医生应保持专业形象,成为医疗科普的"燃灯者"而非流量追逐者 [4]
别轻信“网红医生”,但不等于全面否定
南方都市报· 2025-07-06 18:36
行业现状 - 医疗科普成为短视频平台热门话题 大量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传播健康知识 [1] - 部分"网红医生"滥用专业权威 违规开展导医导诊 线上问诊 线下引流 直播带货 高价开药等行为 [1] - 存在夸大治疗效果 虚构病例 杜撰故事等误导公众的行为 [1] - 部分"网红医生"由背后团队打造 医生本人很少参与内容制作 存在默认造假现象 [1] 政策法规 - 已废止的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2] - 新修订的医师法将健康教育对象扩展至公众 并增加健康指导内容 [2] - 医生科普宣传的责任被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2] 行业价值 - 自媒体平台打破医疗信息壁垒 让专业知识突破医院围墙 [2] - 在慢性病管理 医学知识普及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2] - 弥补线下诊疗与交流的局限与不足 [2] - 提高医学科普宣传效率 满足互联网时代需求 [2] 技术前景 - 5G与AI技术融合将推动远程问诊 用药指导等场景规范化 [3] - 虚拟现实技术可能构建标准化问诊场景 提升用户体验 [3] - 在疾病预防 慢病管理 医患沟通 院外随访等方面有更大发展空间 [3] 监管建议 - 需完善"网红医生"资质审核 建立实名认证系统 [3] - 运用关键词实时筛查违规话术 防止冒牌医生进入 [3] - 医疗机构应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给予绩效支持 [3] - 平台算法应向优质医疗账号倾斜 [3] 发展目标 - 消除乱象使线上医疗科普的正面作用得以显现 [4] - "值得信赖"应成为"网红医生"发展的终极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