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红医生
icon
搜索文档
医生可以做“网红”吗
新京报· 2025-07-08 19:18
网红医生乱象 - 央视财经曝光部分网红医生存在线上引流、线下高价开药等乱象 [1] - 国家卫健委提醒注意网红医生将医疗科普作为牟利工具 [1] - 网红孵化机构将医护人员视为"流量密码",打造网红医生进行商业变现 [1] - 部分网红医生通过制造争议话题、编造虚假剧本、贩卖健康焦虑等方式吸引流量 [1] - 运营机制包括立人设、造焦虑、导流量、割韭菜四步收割链 [3] - 这些行为污染信息环境、消耗公众信任、可能延误真实病情 [3] 乱象成因 - 网民健康知识需求大但媒介素养缺乏 [4] - 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存在监管漏洞 [4] - 多重因素交织导致伪科普内容泛滥 [4] 治理措施 - 需平台强化审核和资质核验,封禁伪科普账号 [5] - 管理部门需对直播带货、私域引流等行为严肃追责 [5] - 医疗从业者需坚守职业伦理 [5] - 公众需提升信息辨识能力和健康素养 [5] - 需构建多方治理闭环减少危害 [6] 优秀网红医生案例 - 陈伟教授在抖音、视频号进行科学减重知识科普 [8][9] - 李鹤医生全网粉丝超千万,专注心血管健康科普 [10][15] - 徐文斌医生通过《补钙歌》等视频传播健康知识,全网获赞超千万 [16] - 白辰、薄世宁等医生在短视频平台拥有数百万至上千万粉丝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整治目的不是消灭网络健康信息,而是让真正医学知识流动 [19] - 需要打造更多货真价实的网红医生挤压伪科普空间 [7] - 医生做网红的关键是坚持专业性和以患者健康为本位 [9][15][16]
医疗健康科普别被网红医生带偏了
北京青年报· 2025-07-08 11:30
医疗健康科普行业现状 - 医疗科普已成为中国各大网络平台上备受关注的内容,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 [1] - 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拉近与患者距离,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和医患信任度 [1] - 各大短视频平台积极布局"泛知识"领域,重视垂直领域,专业医生成为平台重点合作对象 [1] 行业乱象分析 - 部分"网红医生"将医疗科普作为牟利工具,与网红孵化机构合作编造假剧本进行摆拍 [1][2] - 出现真医生讲伪科普现象,甚至发布"软色情"内容以获取流量,违背医疗伦理并损害行业形象 [2] - 背后形成灰色产业链,专业造假团队介入,最终通过广告推销药品等方式变现 [2][3] 监管与治理方向 - 国家卫健委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整治力度 [1] - 需要压实医生个人、医疗机构、网络平台和网红孵化机构多方责任 [3] - 网络平台需加强内容审核,医疗机构需规范医务人员网络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惩治造谣传谣行为 [3][4] 行业发展建议 - 应增加优质医疗健康科普供给,通过引导、激励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4] - 强调内容真实性是网络内容产业根基,需杜绝无底线摆拍和伪科普 [4] - 医生应保持专业形象,成为医疗科普的"燃灯者"而非流量追逐者 [4]
别轻信“网红医生”,但不等于全面否定
南方都市报· 2025-07-06 18:36
行业现状 - 医疗科普成为短视频平台热门话题 大量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传播健康知识 [1] - 部分"网红医生"滥用专业权威 违规开展导医导诊 线上问诊 线下引流 直播带货 高价开药等行为 [1] - 存在夸大治疗效果 虚构病例 杜撰故事等误导公众的行为 [1] - 部分"网红医生"由背后团队打造 医生本人很少参与内容制作 存在默认造假现象 [1] 政策法规 - 已废止的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2] - 新修订的医师法将健康教育对象扩展至公众 并增加健康指导内容 [2] - 医生科普宣传的责任被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2] 行业价值 - 自媒体平台打破医疗信息壁垒 让专业知识突破医院围墙 [2] - 在慢性病管理 医学知识普及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2] - 弥补线下诊疗与交流的局限与不足 [2] - 提高医学科普宣传效率 满足互联网时代需求 [2] 技术前景 - 5G与AI技术融合将推动远程问诊 用药指导等场景规范化 [3] - 虚拟现实技术可能构建标准化问诊场景 提升用户体验 [3] - 在疾病预防 慢病管理 医患沟通 院外随访等方面有更大发展空间 [3] 监管建议 - 需完善"网红医生"资质审核 建立实名认证系统 [3] - 运用关键词实时筛查违规话术 防止冒牌医生进入 [3] - 医疗机构应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给予绩效支持 [3] - 平台算法应向优质医疗账号倾斜 [3] 发展目标 - 消除乱象使线上医疗科普的正面作用得以显现 [4] - "值得信赖"应成为"网红医生"发展的终极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