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红医生
icon
搜索文档
医疗健康科普别被网红医生带偏了
北京青年报· 2025-07-08 11:30
医疗健康科普行业现状 - 医疗科普已成为中国各大网络平台上备受关注的内容,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 [1] - 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拉近与患者距离,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和医患信任度 [1] - 各大短视频平台积极布局"泛知识"领域,重视垂直领域,专业医生成为平台重点合作对象 [1] 行业乱象分析 - 部分"网红医生"将医疗科普作为牟利工具,与网红孵化机构合作编造假剧本进行摆拍 [1][2] - 出现真医生讲伪科普现象,甚至发布"软色情"内容以获取流量,违背医疗伦理并损害行业形象 [2] - 背后形成灰色产业链,专业造假团队介入,最终通过广告推销药品等方式变现 [2][3] 监管与治理方向 - 国家卫健委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整治力度 [1] - 需要压实医生个人、医疗机构、网络平台和网红孵化机构多方责任 [3] - 网络平台需加强内容审核,医疗机构需规范医务人员网络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惩治造谣传谣行为 [3][4] 行业发展建议 - 应增加优质医疗健康科普供给,通过引导、激励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4] - 强调内容真实性是网络内容产业根基,需杜绝无底线摆拍和伪科普 [4] - 医生应保持专业形象,成为医疗科普的"燃灯者"而非流量追逐者 [4]
别轻信“网红医生”,但不等于全面否定
南方都市报· 2025-07-06 18:36
行业现状 - 医疗科普成为短视频平台热门话题 大量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传播健康知识 [1] - 部分"网红医生"滥用专业权威 违规开展导医导诊 线上问诊 线下引流 直播带货 高价开药等行为 [1] - 存在夸大治疗效果 虚构病例 杜撰故事等误导公众的行为 [1] - 部分"网红医生"由背后团队打造 医生本人很少参与内容制作 存在默认造假现象 [1] 政策法规 - 已废止的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2] - 新修订的医师法将健康教育对象扩展至公众 并增加健康指导内容 [2] - 医生科普宣传的责任被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2] 行业价值 - 自媒体平台打破医疗信息壁垒 让专业知识突破医院围墙 [2] - 在慢性病管理 医学知识普及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2] - 弥补线下诊疗与交流的局限与不足 [2] - 提高医学科普宣传效率 满足互联网时代需求 [2] 技术前景 - 5G与AI技术融合将推动远程问诊 用药指导等场景规范化 [3] - 虚拟现实技术可能构建标准化问诊场景 提升用户体验 [3] - 在疾病预防 慢病管理 医患沟通 院外随访等方面有更大发展空间 [3] 监管建议 - 需完善"网红医生"资质审核 建立实名认证系统 [3] - 运用关键词实时筛查违规话术 防止冒牌医生进入 [3] - 医疗机构应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给予绩效支持 [3] - 平台算法应向优质医疗账号倾斜 [3] 发展目标 - 消除乱象使线上医疗科普的正面作用得以显现 [4] - "值得信赖"应成为"网红医生"发展的终极目标 [4]
科研不端频现,涉及知名三甲医院!医生不发论文发“抖音”可以吗?
第一财经· 2025-06-17 18:18
医疗行业科研不端现象 - 多位三甲医院临床医生表示科研做得好且会看病的医生凤毛麟角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2025年第二批21起科研不端案例,多例涉及医院或医学院校"买卖实验研究数据" [1] - 某知名高校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因论文存在买卖实验研究数据问题被通报 [1] -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每年都会处理一批学术不端行为,医院是"问题论文"重灾区 [1] 论文造假产业链 - 网友举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论文中出现"男性子宫肌瘤患者",院方核查确认存在学术不端问题 [3] -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因审稿流程漏洞导致多篇妇科论文出现男性病例,已辞退涉事编辑 [3] - 专家分析论文造假工厂与国内高校医院量化评估标准单一、奖惩制度不健全有关 [4] - "问题论文"通常涉及数据造假或论文代写,杂志审稿环节不够严谨规范 [4] - 中国医生群体每年发表论文数十万篇,但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极少 [4] 医生评价体系改革 - 部分医院开始将科普作为考核指标,为基层医生提供晋升通道 [1][4] - 网络平台通过"投放"和"包装"打造科普网红医生头部"大V" [5] - 民营医院青睐招聘"科普网红"医生以"带流量"和创收 [5] - 头部三甲医院仍更看重科研成果,不认可社交媒体科普内容 [5] - 科普可成为医生晋升加分项,提升知名度并为医院吸引更多病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