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科普
icon
搜索文档
网红医生公信力崩塌!国家卫健委:都是敛财行为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7 15:35
整理 | GLP1减重宝典内容团队 国家卫生健康委7月4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 治力度。 医疗科普现已成为中国各大网络平台上备受关注的内容。胡强强说,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 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 胡强强指出,但是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 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 胡强强提示,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和广告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请公众不要轻信,防止上当受骗。按照相关规定,患者 需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完成首诊并明确诊断后,才可通过具备资质的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生命不是儿戏,医疗质量安全是底线。" 胡强强介绍说,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维护民众的健康权益。 来源:中国新闻社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加入专家库与我们深度讨论 「GLP-1俱乐部」覆盖数百位专业人士,构建了围绕GLP-1产 ...
“频繁洗头致脱发”“伤口须用酒精消毒”是真是假?健康解读来了
新华网· 2025-07-06 13:12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题:"频繁洗头致脱发""伤口须用酒精消毒"是真是假?健康解读来了 "喝有水垢的水易得肾结石""频繁洗头致脱发""伤口须用酒精消毒"……这些说法是真是假?如何科学判定真假?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通过官方渠道,针对多 个常见误区,邀请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进行针对性科普。 误区一:喝有水垢的水容易得肾结石 水垢,是水里的钙离子、镁离子与碳酸氢盐在加热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 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越高,水的硬度越大,即常说的"硬水"。国际上通常用碳酸钙的含量来衡量水的硬度,单位是毫克每升(mg/L),当水的硬度高于200mg/L 时,烧水时易产生水垢。水垢进入人体后,部分可被分解,未被分解的成分也能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福德提示,对于健康人群,饮用硬水并不会直接导致肾结石。若饮水量不足,尿液浓缩反而会增加泌尿系统 结石的风险。 误区二:频繁洗头会导致脱发 新华社记者李恒、董瑞丰 有人习惯每天洗头发,尤其是在炎炎夏日,那么频繁洗头会导致头发脱落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教授雷铁池表示,勤洗头并不会导致脱发。相反,保持头皮清洁对维护头发及头皮健康至关 ...
国家卫健委:将加大整治力度!“网红医生”带货要小心了→
第一财经· 2025-07-05 18:08
2025.07. 05 本文字数:1827,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一 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 医疗科普已成为中国各大网络平台上备受关注的内容。胡强强指出,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 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 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 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下一 步,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 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负面清单"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为规范医务人员网络科普行为,早在今年3月,上海市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互 联网健康科普禁止性行为清单》,通过划定9类禁止性规定,明确禁止误导性诊疗建议、夸大疗效宣 传等行为,为医疗科普内容立规矩、树标准。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介绍,上海健康科普进行了制度创新,在全国推出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 为清单",以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互 ...
国家卫健委整治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网红医生”带货要小心了
第一财经· 2025-07-05 16:54
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整治 - 国家卫健委将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整治力度 重点打击"网红医生"滥用专业权威进行违规导医导诊 线上问诊 线下引流 直播带货及高价开药等行为 [1] - 部分"网红医生"通过夸大治疗效果 虚构病例 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并敛财牟利 [1] - 医疗科普已成为短视频平台热门话题 但存在被商业化利用的风险 [1] 上海负面清单制度 - 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互联网健康科普禁止性行为清单》 包含9类禁止性规定 [2] - 清单明确禁止误导性诊疗建议 夸大疗效宣传等行为 并禁止以科普形式变相发布医疗产品广告或进行直播带货 [3] - 要求个人开设健康科普自媒体账号需向所在医疗机构申报并获同意 [3] - 新规实施后已有"网红医生"因纪律要求拒绝外部平台合作邀请 [3] 行业违规操作模式 - 企业通过变相科普活动形式与医生合作 包括线下活动付费参与 肖像授权及录制科普视频用于企业宣传 [3][4] - 保健品和医美行业成为违规科普重灾区 部分机构"网红医生"通过制造患者焦虑或夸大疗效获利 [3][4] - 专业医生指出部分社会机构"网红医生"存在过度承诺治疗效果问题 [4] 行业影响与规范 - 合理科普有助于医生个人品牌建设和医院学科传播 但需避免商业化倾向 [5] - 上海市新规旨在禁止不合理科普行为及变相商业活动 维护消费者权益 [5] - 国家卫健委强调互联网诊疗需遵守法律法规 患者应在线下完成首诊后再进行互联网复诊 [5]
对话|流量面前,医疗科普短视频的“热”与“乱”
新浪财经· 2025-06-15 07:29
在大众对健康愈发重视的当下,医疗科普短视频中,哪些话题是"流量中心"?又如何避免"浅科普同质 化、深科普如天书"现象?AI的出现为科普带来了什么? 2025年6月14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与数据科学实验室等机构完成的《数智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 普评价报告》(第二期)发布,这一报告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少晶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 王帆教授团队、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翟羽佳副教授团队一起,历时近半年合作完成。 《数智时 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第二期)发布现场。受访者 供图 上述《报告》瞄准医生科普短视频领域,通过对2023年至2024年期间社交媒体平台上15余万个科普短视 频的深入分析,尝试探索数智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的现状、特点、价值及风险。 智通财经记者对话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孙少晶教授、王帆教授,就当下医生科普短视频的热点话题寻求答 案。 从科室分布来看,外科数量最多(31.4%),公共卫生、护理等领域则分布较少;在临床职称方面,主 任医师占比约41.0%;在学术职称方面,66.2%为教授,讲师及其他职称占比较低;在行政职称方面, 担任科室主任的比例为78.9%。 从此次调查来看,医生正逐渐从医学 ...
以科普助力伤痛防治 2025人民好医生伤痛健康科普行动启动
人民网· 2025-06-12 11:21
行业健康科普行动 - 公众对伤痛健康知识认知不足,运动损伤、慢性疼痛等问题多发,缺乏科学指导导致处理不当 [1] -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国家创伤医学中心指导发起"2025人民好医生伤痛健康科普行动" [1] - 海南尚霖阳光医学发展基金会、云南白药集团、国康中健(北京)科技等公司参与支持 [1] 科普行动内容 - 面向创伤科、疼痛科医务人员征集用药知识、运动损伤、中医调理、术后康复、慢性病管理等维度的科普作品 [1] - 作品需为原创,采取科普图文、短视频形式,内容需科学准确且具通俗性、趣味性 [1] - 行动时间为2025年6月13日至11月30日,通过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线上征集 [2] 行动支持机制 - 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将邀请创伤领域专家组成科普专家委员会,提供专业指导与创作能力提升服务 [2]
2025人民好医生心血管健康科普行动在沪启动
人民网· 2025-06-05 09:22
心血管健康科普行动 - 2025人民好医生心血管健康科普行动于6月1日在上海启动,由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发起,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指导,昆药集团"777"品牌公益支持 [1] - 行动旨在发挥科普在心血管防治领域的积极作用,凝聚全社会力量,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1] - 行动将覆盖全国千余所医疗机构,组建由葛均波、霍勇等9位心血管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开展科普作品评审指导工作 [4] 心血管疾病现状 -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居高位,是全社会面临的公共健康挑战之一 [1] 科普工作重点 - 科普是连接专业医学知识和广大群众的桥梁,需要发挥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专业作用,普及"早"的概念和方法 [1] - 医务工作者应做"会科普"的医生,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1] - 医务工作者应做"爱科普"的医生,在诊疗工作中见缝插针进行健康教育 [1] - 医务工作者应做"精科普"的医生,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创新科普方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