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治理
搜索文档
抖音新规:禁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06:59
抖音直播团播管理规范升级 - 公司明确禁止主播通过着装、剪影、打湿身体等方式突出敏感部位、营造暧昧氛围 [2] - 严禁过度美颜 要求直播画面真实还原主播形象 避免过度美化误导观众 [2] - 对暗示性动作、语言等低俗擦边行为进行严格管控 [2] - 违规账号将面临阶梯式处罚 包括减少推荐、中断直播、扣减流水奖励、无限期收回直播权限 [3] - 违规主播占比高的公会将面临扣减健康分、限制经营能力或终止合作等处置 [3] 团播行业现状与就业影响 - 团播定义为多人在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团体表演的演艺直播形式 [3] - 产业升级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包括前台岗位(主持人、运镜师、灯光师)和中台部门(运营、妆造、编舞、服装师) [3] - 近期网络直播低俗内容频发 擦边团播、低俗斗狠成为焦点 [4] 网络直播行业生态与治理挑战 - 行业具有强娱乐性、强交互性、强传播性基因 但暴露出低俗文化与价值观危机 [5] - 职能部门持续完善法规 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改善网络空间风气 [5] - 低俗直播屡禁不止根源包括"流量为王"价值观误导和黑色产业链推波助澜 [5] - 治理需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共治 平台需成为"生态设计师"而非仅"内容守门人" [6] 平台与主播的治理方向 - 平台应加强AI审核技术 提升语义识别和行为预判能力 推动审核系统向多模态理解跃迁 [6] - 优化算法推荐机制 重置流量分配权重 给予高质量内容更高优先级 [6] - 主播需放弃低俗流量依赖 通过专业内容创新建立竞争壁垒 重塑职业尊严 [6] 行业长期发展路径 - 治理本质是推动行业从"流量狩猎"转向价值耕耘 [7] - 需通过算法点亮优质内容 主播以专业赢得尊敬 释放连接千行百业的动能 [7]
抖音新规:禁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00:22
平台治理举措 - 抖音升级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明确禁止主播通过着装、剪影、打湿身体等方式突出敏感部位、营造暧昧氛围 [1] - 平台严禁过度美颜,要求直播画面真实还原主播形象,避免因过度美化误导观众 [1] - 平台将严格管控以暗示性动作、语言等营造低俗擦边氛围的行为 [1] - 对违规账号实施阶梯式处罚,包括减少推荐、中断直播、扣减流水任务奖励乃至无限期收回直播权限 [12] - 对违规主播占比高或存在不当经营行为的公会,将予以扣减健康分、限制经营能力等处置,情节严重的将终止合作 [12] 直播间内违规内容界定 - 禁止通过凸显身材曲线、突出敏感部位等方式营造不良感知 [3] - 禁止设计抽打敏感部位、制造湿身效果、体罚等游戏互动环节 [3] - 禁止在工地、教室、酒吧等具有暗示导向的不当场景进行直播 [3] - 禁止剧本演绎畸形恋爱、暴力霸凌、暧昧互动等不当情节 [3] - 禁止无才艺内容单一叫嚣、嘶吼引导用户付费 [3] - 禁止借助礼物贴纸等直播工具设置低俗、危险等不当惩罚 [3] 公会及机构管理要求 - 禁止公会组织、教唆、纵容主播直播色情低俗、恶俗惩罚等违规内容 [5] - 禁止公会以攻击刺激、炫富攀比等方式在直播中诱导过度消费 [5] - 禁止公会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直播经纪服务 [9] - 禁止公会以夸大、渲染或暗示等方式鼓吹高额打赏以达到刺激消费、成员招募等目的 [9] - 禁止公会放纵、引导粉丝群体有组织性造谣攻击、恶意举报、人肉搜索他人 [9] 直播间外行为规范 - 禁止教唆、引导或帮助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活动 [8] - 禁止默许、引导粉丝群内组织消费金额接龙、排名等活动 [8] - 禁止默许、引导粉丝炫耀、攀比直播消费金额 [8] - 禁止默许、引导粉丝有组织性地造谣抹黑、攻击谩骂他人 [8] - 禁止以营造虚假亲密关系等不正当方式维护粉丝关系、引导用户消费 [8] 行业背景与治理方向 - 网络直播业态具有强娱乐性、强交互性、强传播性等基因,但暗藏低俗文化与价值观危机 [15] - 行业治理需平台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共治,平台不能止步于做内容守门人,更应成为生态设计师 [16] - 平台应加强技术研发,提升AI审核识别能力,推动审核系统从关键词拦截向多模态理解跃迁 [16] - 平台应优化算法推荐,重置流量分配机制,给予内容质量更高权重,让低俗直播失去生存空间 [16] - 网络主播需认识到低俗流量为毒糖果,专业内容才是硬通货,应以专业素养重塑职业尊严 [16] - 团播形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包括主持人、运镜师、灯光师等前台岗位及运营、妆造等中台部门 [12]
治理低俗还直播健康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3
行业规模与用户增长 - 2024年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营收规模达2126.4亿元 [1] - 截至2023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人 [1] - 行业由电竞观赛、歌舞表演等拓展至直播带货、线上授课等领域,经济属性显著增强 [1] 行业乱象与挑战 - 部分直播间出现低俗内容,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困局 [1] - 黑色产业链以擦边、低俗内容收割短期利益,危害行业长远发展 [1] - 低俗内容挤压创新空间,阻碍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行业 [1][2] 治理与转型方向 - 常态化治理可倒逼平台优化AI审核系统,推动技术创新 [1] - 主播需转向高质量内容创新,挖掘信息与知识的经济价值 [1] - 治理低俗直播有助于重塑用户信任,释放高品质消费需求 [2] - 肃清行业风气可提升职业尊严,吸引专业技能者加入,增强就业吸纳能力 [2] 行业发展趋势 - 健康生态是持续繁荣的基石,需告别野蛮生长转向有序发展 [2] - 技术创新将助推产业升级,优质内容激活品质消费 [2] - 行业有望通过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影响力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