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综艺
搜索文档
爱优腾拼“厨艺”,美食综艺何时重回爆款行列?
36氪· 2025-09-17 16:58
行业趋势 - 2024年韩国美食竞技节目《黑白厨师:料理阶级战争》成为网飞非英语剧集播放冠军 采用厨师烹饪对抗和《鱿鱼游戏》"大逃杀"规则[1] - 国内长视频平台集中发力美食竞技综艺 腾讯视频《一饭封神》和优酷《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已上线 爱奇艺《美味的胜利》和抖音《闪光厨神》正在制作中[1] - 新一代厨综竞技性更强 沿用百人大逃杀和阶级比拼形式 为观众带来新鲜感[3] 历史发展 - 2012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现象级爆火 以地域美食和人物故事展现民族人文情怀 带动全球观众对中国美食文化的关注[3] - 同年央视《厨王争霸》提升美食综艺竞技性和娱乐性 邀请国内外顶尖厨师对决 实现文化碰撞与交流[3] - 国产美食综艺分化为两个赛道:专业化美食纪录片(如《风味人间》《早餐中国》)和娱乐化"美食+"综艺(如《十二道锋味》《中餐厅》)[5][7] 市场现状 - 美食综艺曾经历爆发式增长 成为综艺市场重要元素 但后期出现形式同质化套路化问题[8] - 节目创新面临两难:改革可能流失观众(如《拜托了冰箱》轰趴季豆瓣评分仅3.4) 不改则缺乏新鲜感(如《中餐厅》第九季未进热度周榜前十)[10] 节目表现 - 《一饭封神》和《炙热游戏》市场占有率未进入云合综艺日榜前十 灯塔专业版市占率榜单分别排名第八和第九[13] - 两档节目获得可观品牌招商:《一饭封神》吸引海天、美团团购、农夫山泉等品牌 《炙热游戏》获得李锦记、淘宝闪购、金龙鱼等赞助[13] - 节目连接线下消费场景 《一饭封神》发布遍布全国的数十家厨师餐厅指路 推动线下消费复苏[13] 挑战与机遇 - 美食竞技模式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 未能催生新爆款 但现阶段难言失败[13] - 以厨艺比拼为核心的模式缺乏明星流量带动 如何通过内容吸引观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3]
“九转大肠小胖”现身,《一饭封神》带动线下餐厅流量
第一财经· 2025-09-10 14:56
节目内容与制作特点 - 节目采用100位厨师同台竞技模式 包括米其林大厨和街头厨师 形成专业与民间厨师的对抗格局[1][3] - 运用纪录片式拍摄手法和电影级视觉效果呈现烹饪过程 单集首播热度达9619.23 五度登顶综艺热度榜榜首[1][3] - 设置严格淘汰机制 首期120分钟内淘汰68位厨师 营造紧张刺激的竞技氛围[3] - 评委阵容包括谢霆锋 张勇(新荣记创始人)和郑永麒(世界五十佳餐厅代表) 陈晓卿担任总顾问[1][7] 选手构成与话题效应 - 选手涵盖多元背景 包括90后女性厨师 00后新生代和71岁资深厨师 并赋予特色绰号如"甜心先生""九转大肠小胖"增强辨识度[3][5] - 复活往届热门选手如"西瓜头小胖"(曾参与《顶级厨师》制造网络热梗)有效引发观众怀旧情绪[5] - 出现严格评判案例 如"客家冲击波"因使用吹风机导致鸽皮过硬遭淘汰 "甜心先生"因摆盘过度致菜品变凉被淘汰[4][5] 行业影响与市场表现 - 节目带动线下餐饮消费热潮 同款餐厅总曝光人次增长166% 交易用户数增长42% 线上订单量增长43%[10] - 具体案例显示:厦门黑珍珠餐厅收藏量月环比飙升11倍 成都餐厅单日售出数百份同款香辣蟹套餐 上海餐厅曝光增幅超700%[10] - 节目填补美食综艺市场空白 采用高成本制作模式 延续从1999年《天天饮食》到《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内容传统[8][9] 美食综艺发展脉络 - 中国美食综艺历经多阶段演变:从教学类《天天饮食》到纪录片式《舌尖上的中国》 再发展到文旅结合型《三餐四季》等节目[8][9] - 国际成功案例如Netflix《黑白厨师》(连续三周全球非英语节目榜首)和日本《铁人料理》为国内制作提供参考范式[9] - 当前美食综艺普遍采用"美食+"模式 融合旅行 人文情感元素 但多数未能实现爆款突破[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