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直播间非理性消费

搜索文档
整日沉迷购物直播间,听到主播一句“上链接”就下单,如何让银发族远离非理性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5-18 09:41
老年人直播间非理性消费现象 - 武汉退休教师陈强在直播间频繁下单保健品、日用品等,原价998元的灵芝孢子油以298元特惠价购买,两年累计消费近10万元[3][4] - 直播间主播通过"专家"形象和弹幕互动营造紧迫感,如宣称保健品可降血压、预防癌症,并点名催促用户下单[4] - 子女反映老年人出现反常消费行为,如成箱购买宣称能治病或超低价商品[5] 非理性消费背后的驱动因素 - 孤独感和健康焦虑是主要诱因,直播间填补老年人现实社交空缺,主播营造的"熟人"关系激活集体认同需求[6][7] - 老年人对健康问题敏感度高,易轻信夸大功效的保健品宣传,部分存在认知能力下降导致的冲动消费倾向[6][7] - 支付便捷化削弱金钱感知,数字素养不足影响风险判断,如有人拟交9800元学费学直播带货[7] 行业影响与社会应对措施 - 直播间购物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但诱导性内容推送需平台算法优化[6][8] - 社区可通过组织文娱活动(如八段锦班)、媒介素养讲座等方式转移老年人注意力并提升辨别能力[7][8] - 建议子女采取陪伴替代劝阻策略,协助设置支付限额而非完全禁止直播观看[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