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健品
icon
搜索文档
老,无所“依”|青山资本2025年度研究报告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6 12:16
以下文章来源于青山资本 ,作者青山投研中心 青山资本 . 青山资本,天使投资机构,专注消费领域。主张独立思考、价值投资。致力成为创业者最早、最重要的 支持者,与优秀年轻人一道,创造美好生活,重仓中国。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20中国早期投资机构十 强、北京基协2020中国天使投资机构十强。 引言 衰老是一场无法逃避的时间游戏。当头发、记忆和存在感越来越少,当曾经渴望的时间和自由多到让人手 足无措,当生命的节拍变得稀疏而平缓,当大规模的人开始步入老年,老龄化就不再是遥远的统计命题。 一个群体正在快速膨胀,持续拷问我们的社会。而抛开现有的假设和刻板的印象,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他 们? 有人恐惧,把衰老读作退场与隐身,他们说"老年人无欲无求,没有烦恼";有人贪婪,把银发当做待开发的 蓝海,他们说"老年人平均每天上网四小时","几乎所有老年人都在用护肤品"。当现实充满了忽视和误解、 数据充斥着偏差和虚假,当恐惧和贪婪交织成为普遍叙事,真相是被放大了?还是抹杀了? 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抽样调查,是谁的生活,又遗漏了谁的故事?当制度、服务和商品以"老年人"为对象设计 时,我们是在回应真实的需求,还是在满足研究者和商家的想象? 与此 ...
身边的药店,为何比饮品店还多?
36氪· 2025-09-16 12:15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街上好像到处都是药店。 就比如我家小区门口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如果距离放宽点,方圆500米范围内竟然有10来家药店。 可能不少人也好奇,都说现在实体店生意不好做,可为啥药店却越开越多? 开药店真的有这么赚钱吗? 01药店到底多到什么程度? 这个要靠数据说话。 大家可能更为留心的是那种饮品店,遍布大街小巷,肯定不算少。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中国包括喜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等品牌在内的所有新茶饮门店,数量也不过51.5万家。 而药店呢? 来自中康CMH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全国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店总数就超过64万家。 也就是说,街边的药店比人们常去的饮品店还要多出十多万家。 肯定有人想不通,奶茶也好,果茶也罢,再怎么说也算日常消费需求旺盛的市场,消费者一天买一杯,甚至早晚各喝一杯都不稀奇。 可谁也不能每天都去买药吧? 可事实是,2022年,全国新茶饮市场销售规模超过2900亿;而同一年,全国零售药店市场销售额约为5421亿元,同比增长10.2%,达到近五年 的最高幅度。 其中,仅2022年12月,单月零售药店市场呈爆发性增长,月销售规模突破800亿元,月度同比 ...
中原证券晨会聚焦-20250912
中原证券· 2025-09-12 09:09
分析师:张刚 登记编码:S0730511010001 zhanggang@ccnew.com 021-50586990 晨会聚焦 证券研究报告-晨会聚焦 发布日期:2025 年 09 月 12 日 资料来源:聚源,中原证券研究所 -2% 7% 16% 25% 34% 43% 51% 60% 2024.09 2025.01 2025.05 2025.09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 国内市场表现 | 指数名称 | 昨日收盘价 | 涨跌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证指数 | 3,875.31 | 1.65 | 深证成指 | 12,979.89 | 3.36 | | | | 创业板指 | 2,022.77 | -0.47 | 沪深 | 300 | 4,548.03 | 2.31 | | | 上证 | 50 | 2,443.97 | -0.52 | 科创 | 50 | 891.46 | 0.14 | | 创业板 | 50 | 1,924.26 | -0.67 | 中证 | 100 | 4,339.56 | 2.24 ...
绥芬河口岸贸易博览会吸引中外500余家企业参会
搜狐财经· 2025-09-11 23:41
第十届绥芬河口岸贸易博览会在绥芬河国际商贸中心开幕。于立业 摄 中新网绥芬河9月11日电(记者王琳)11日,第十届绥芬河口岸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绥博会"),在绥芬河 国际商贸中心开幕。作为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重要枢纽,绥芬河以会为媒搭 建国际经贸合作桥梁。 本届绥博会聚焦"构筑中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围绕"新赛道、新业态、新消费、新高地"主题,精心策划 了四场专题活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联动与消费升级。 开幕式上,同步举行了绥芬河国际商贸中心揭牌仪式与外贸综合服务站挂牌仪式,标志着绥芬河在提升 贸易便利化、促进国际经贸合作方面迈出关键一步。组委会还邀请500余家境内外采购商到会,为企业 拓展市场、深化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绥芬河依托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等特殊功能区优势,近年来在贸易便利、产业升级、制 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届绥博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彰显绥芬河的区位优势与平台功能, 着力构建集展览展示、供需对接与产业联动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贸易服务平台。(完) 绥博会展览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吸引超过500家企业踊跃参与。境外展商方面,来自俄罗斯、蒙古 国、韩 ...
大参林跌2.02%,成交额6082.03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46.7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11:2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16.95元/股 总市值193.03亿元 成交金额6082.03万元 换手率0.31%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46.72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出458.76万元(买入112.03万元占比1.84% 卖出570.79万元占比9.38%) 大单净流出387.95万元(买入754.74万元占比12.41% 卖出1142.69万元占比18.79%)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4.92%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0.88%/0.41%/8.79%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5.23亿元 同比增长1.33%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98亿元 同比增长21.38%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西成药占比76.88% 非药品10.49% 中参药材9.75% 其他2.88% [1] 股东结构与分红情况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15万户 较上期减少10.07% 人均流通股36097股 较上期增加11.2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5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6.24亿元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持股9044.79万股 较上期增加1243.18万股 [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成立于1999年2月12日 2017年7月31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中西成药、参茸滋补药材及中药饮片、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商品的连锁零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药商业-线下药店 概念板块包括零售药店、医药电商、MSCI中国等 [1]
益丰药房上半年净利增一成,董事长高毅去年领薪288万元、胞弟任董事年薪百万
搜狐财经· 2025-09-10 18:4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7.22亿元同比下降0.35%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80亿元同比增长10.32%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8.57亿元同比增长9.08% [1]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0.73元 [1] - 202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240.62亿元同比增长6.53% [5] - 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15.29亿元同比增长8.26% [5] - 2024年全年扣非净利润14.97亿元同比增长9.96% [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2.21亿元同比下降8.70% [5]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26元 [5] 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40.47%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8.07%同比上升0.76个百分点 [1] - 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35.15亿元同比减少6252.63万元 [1] - 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29.98%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 [1]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57% [1]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8.23% [1]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1.13% [1]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9.42% [1] 管理层信息 - 董事长兼总裁高毅2024年薪酬287.6万元 [3] - 董事高峰2024年薪酬140.6万元 [3] - 高毅与高峰为兄弟关系 [4] - 高毅为工商管理硕士担任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4] - 高峰为大专学历持有药师职称 [4] 公司概况 - 公司全称为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5] - 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麓谷高新区金洲大道68号 [5] - 成立于2008年6月20日于2015年2月17日上市 [5] - 主营业务为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及健康相关日用便利品的连锁零售 [5]
精优药业(00858)完成配售合共1.6亿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17:16
股份配发情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10日完成配发1.6亿股新股份 每股认购价0.097港元 [1] - 其中3000万股新股份发行予认购方I 2000万股发行予认购方II 1.1亿股发行予认购方III [1] 业务拓展战略 - 董事会深入讨论多元拓展业务 医药与保健构成"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核心 [2] - 行业受益于人口老化 慢性病日益普遍 消费者注重预防性医疗等结构性趋势 [2] - 公司拥有自主药品生产基础且近年业绩稳健 [2] 海外市场发展 - 国际市场拓展因各国监管要求不一面临重大挑战 需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 [2] - 保健品海外发展更具潜力 监管路径较宽松 准入速度更快 [2] - 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中产阶层扩大 医疗支出上升 本地产能不足使市场具吸引力 [2] 协同效应与资源利用 - 新业务与公司现有制造基础设施及分销网络具显著协同效应 [2] - 可借助合作伙伴网络 运用董事会成员在医疗设备 诊断服务及保健投资管理领域的经验 [2] - 将探讨自行生产保健品的可行性 发挥既有制造实力与成本效益优势 [2] 资金用途规划 - 所得款项净额约70%用于2027年初前的启动成本 包括产品开发 营运开支 市场推广及试点项目 [2] - 余下30%留作营运资金 支持2027年底前扩展成功举措的规模 [2] - 分阶段策略有助于有条理建立保健业务 同时保持财务灵活性 [2] 战略意义 - 该举措可有效补充核心药品业务 开拓新的可持续收入来源 [2]
精优药业完成配售合共1.6亿股
智通财经· 2025-09-10 17:11
股份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10日完成配发及发行合共1.6亿股新股份 每股认购价格为0.097港元 [1] - 其中3000万股新股份发行予认购方I 2000万股新股份发行予认购方II 1.1亿股新股份发行予认购方III [1] 业务拓展战略 - 董事会明确将医药与保健业务定位为"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核心 受益于人口老龄化 慢性病普及及预防性医疗需求提升的结构性趋势 [2] - 公司拥有自主药品生产基础且近年业绩稳健 但国际医药市场拓展因监管差异面临重大时间与资金投入挑战 [2] - 保健品业务被视为更具潜力的海外发展方向 因监管路径宽松 准入速度快 且发展中国家市场存在中产阶层扩大 医疗支出上升与本地产能不足的机遇 [2] 协同效应与实施路径 - 新业务与公司现有制造基础设施及分销网络具显著协同效应 可借助合作伙伴网络及董事会成员在医疗设备 诊断服务领域的经验 [2] - 所得款项净额将策略性分配:约70%用于2027年初前的启动成本(含产品开发 营运开支 市场推广及试点项目) 余下30%留作营运资金支持规模扩展 [2] - 采用分阶段实施策略 优先通过贸易框架建立业务 后续将评估自主生产保健品可行性以发挥制造实力与成本优势 [2] 战略目标 - 保健品业务不仅可补充核心药品业务 更旨在开拓新的可持续收入来源 [2] - 通过阶段性建设保持财务灵活性 目标在2027年底前完成成功举措的规模化扩展 [2]
华人健康跌0.94%,成交额5641.74万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09-10 15:49
公司业务与战略 - 主营业务为医药零售、代理及终端集采三大块,主要产品包括中成西药、中药饮片、保健品、医疗器械和特色原料[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04亿元,同比增长15.52%,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42.17%[8] - 积极布局银发大健康领域,通过慢病培训服务和开发"福曼医"系列心血管产品及"国津"系列中药养生产品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2] - 子公司安徽正药医药科技专注于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研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有22个在研药品[3] 电商平台合作与股东结构 - 在阿里旗下天猫/饿了么、京东、拼多多、美团等主要电商平台均有布局[2] - 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健康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7.51%,与支付宝、天猫、阿里健康O2O平台等有关联合作[3] 市场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0日股价下跌0.94%,成交额5641.74万元,换手率2.75%,总市值54.64亿元[1] - 主力资金连续减仓,今日主力净流出486.21万元,近20日累计净流出1.71亿元[4][5]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14.57元,股价靠近压力位13.75元[6] - 股东户数2.61万户,较上期增加45.15%,人均流通股5725股,减少31.10%[8] 行业属性与机构持仓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药商业-线下药店,概念板块包括零售药店、医药电商、小盘、阿里概念等[7]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成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98.46万股[8] - 上市后累计分红8000.20万元[8]
医疗科普不能成为牟利工具
人民日报· 2025-09-05 15:25
医疗科普行业乱象现状 - 网络自媒体医疗科普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网红医生将科普作为牟利工具 通过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及直播带货实现商业变现[1] - 存在假冒医生身份推销产品的行为 直接欺骗误导群众[1] - 典型乱象包括:康复医师在科普直播中弹出维生素胶囊购买链接售价99.9元/3瓶 皮肤病医生在未完成病理讲解时直接推荐治疗药物[2] - 部分账号橱窗商品涵盖药品、保健品、护肤品及口罩等 形成网络商店形态[2] 监管政策与法律规范 - 2023年8月中央网信办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 要求规范信息发布传播行为并支持专业内容生产[1]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 明确医疗科普变相发布广告的认定与监管标准[3] - 违规行为涉及多重法律风险:违反执业医师法、广告法及药品管理法 严重情形可能构成诈骗罪、虚假广告罪或非法行医罪[3] 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 需构建全流程监管模式: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违规营销 卫生部门监督执业行为 药监部门处理违规药品销售 网信部门管理互联网内容[4] - 网络平台需承担主体责任 建立违规处罚与生态治理机制 实施从功能限制到永久封禁的梯度处罚[4] - 平台应建立优质科普激励制度 推动医疗科普生态向专业化发展[4] 优质医疗科普实践案例 -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梁静通过短视频普及妇科健康知识 内容基于门诊病例且不售卖任何产品[8]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健自2018年创建科普公众号 累计发布1100个音频、120件漫画及250个短视频 另出版7本科普书籍[7] -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申传安主编《烧伤预防》科普书籍 致力于烧伤预防知识传播[8] 医疗科普内容规范要求 - 平台需分类核查账号资质 区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学院校人员等类型 严禁无资质账号发布专业内容[11] - 必须严格标注信息来源 要求自媒体对内容真实性与科学性负责[11] - 严禁以健康养生知识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广告[11] - 坚决清理借两性健康传播色情内容、利用AI编造涉医文案、编造健康故事售药等违法违规信息[12] 行业专业化发展方向 - 医疗科普需基于权威指南和临床证据 杜绝虚假夸大内容[10] - 医生应立足自身专业领域开展科普 避免跨专业缺乏公信力[9] - 科普目的应为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而非吸引流量或违规变现[9] - 需增加权威专业健康知识供给 以多样亲民形式传达给公众[5]